陈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077-02
古语有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有人说,好的朗读能走进人的心田,触动人的心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奠基石,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离不开循序渐进的朗读。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如同是一坛坛美酒,读之越深,越觉其味之甘醇。那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一抹抹或清新淡雅或绚丽浓重的风景,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朗读是多么充满魅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与文本产生共鸣,获得情感的熏陶,从而深入了解文本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下面结合着平时收集的教学案例,谈谈我对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的几点认识。
一、朗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担当着引路人。学生通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层一层抽丝剥茧地提问、朗读、感悟,逐渐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者的心田。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灵也伴随着层层递进的朗读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撞击。
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王崧舟老师这一环扣一环的朗读,既让学生感受了课文的内涵,又让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老师一句句精心设计的导语,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些闪烁的火花中,学生通过朗读真正体会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这种朗读,无不叫人心中喝彩。
二、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无论何时,朗读一篇好的文章,总能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在朗读好文章的同时,配上好的朗读更会让人们产生共鸣,仿佛文字有了生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真美!”那抑扬顿挫的语调,或快或慢的语速,再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牢牢地抓住了听者的心灵,拨动着听者的心怀,调动着听者的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让他们获得了极美的艺术熏陶,逐渐提高了审美情趣。
例如卢雷老师的《开国大典》。这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教材,生动地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场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情怀。卢雷老师在执教此课时,反复加强朗读训练,加强情感渲染,对课文中充满激情的关键语句不是一读了之,也不是在同一平面上的机械重复,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指导朗读,层层推进,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内涵,读出激情。
卢雷老师在教学排比句时,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排比句渲染的感情力量,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整个课堂久久沉浸在“情感磁场”的包围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是一种美的熏陶,也让学生的审美品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整堂课上得荡气回肠。
朗读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让彼此在语文的海洋中畅游。卢老师这一段的朗读设计可谓精妙,它使学生在每一次的朗读时逐渐走近文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思维层次得以提升。
三、朗读能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朗读是培养学生情感、激发想象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透过语言文字,想象其描绘的意境,感受字里行间表达的各种情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首先让孩子通过各种方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再反复朗读情感浓郁的语句或段落,细细体会其所表达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诱发他们的想象力。
如教《世界多美呀》一课时,我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积累文本语言,积累规范的句式。进而结合观察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在唤起了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之后,引发学生想象。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一次想象说话:小鸡看到了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心里多么地兴奋啊!放眼望去,小鸡还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生1:小鸡看到雪是白茫茫的。生2:小鸡看到麦田是绿油油的。生3:小鸡看到枫叶是红彤彤的。生4:小鸡看到桃花是红艳艳的。生5:小鸡看到星星是亮晶晶的。生6:小鸡看到生梨是黄澄澄的。……
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回答,蕴含着学生的智慧,是他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表现。任何想象说话都是以熟读课文积累语言,体验情感为基础的,感情丰富的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课文丰富的想象,将文本描写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试想如果缺乏了这个基础,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就如同那青草地里的一潭死水。当我们全身心投入于朗读中,那朗读也会变得十分美好,想象的火花不断地迸发,死水变成了流淌的活水,重新滋润着青草地。
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學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教师,不仅需要指导好学生朗读,更重要的是设计好朗读,让朗读不流于表面,真正扎在学生的心中。只有让学生爱上朗读,理解朗读,陶醉于朗读的氛围,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