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基于工作室模式,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依托工作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并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工作室 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即《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研究——以温州高校为例》(项目编号:Y20163676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017-02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文件颁布,创新创业教育纷纷被高校予以重视。结合目前全国上下创新创业的态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本文以工作室为依托,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从创新创业的角度切入研究其教育体系,以期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一、依托工作室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工作室概念最早是由国外的学者提出,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改革,各高校纷纷创建工作室,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室模式一般都依托校内专业,通过召集本专业学生或者对工作室业务感兴趣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室在校内组建,有固定的场所,对外承接相关业务,由专业教研室老师担任指导教师,最终实现工作室的管理和运营。通过业务承接和运营,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在教室课堂进行,以讲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实战性不强,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堪忧。以工作室为依托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强化理论教学,而且还重视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能力。在校内组建的工作室,拥有硬件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参与、操作、运营,可以更快掌握专业技能,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另外,随着工作室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和运营,学生可以“老带新”,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工作室业务中,进一步使创新创业教育的群体不断扩大,完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二、依托工作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虽然依托工作室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从现实来看,仍然面临一些困境,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职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影响创新创业成效
高职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综合素质不是很高,虽说对工作室工作有一定的热情,但仍存在一定的惰性,主动性不够强,很多时候都是等着工作室指导老师分配工作,这影响了高职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激发。面对工作室的业务,积极性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进而制约了自身的创业激情,导致创业很难成功。此外,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经验不足,管理及投资等知识不足,再加上外部资源有限,使得工作室的业务进展缓慢,很难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而自身在工作室的业务中,也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创新创业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取得既定的效果。
(二)师资不足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指导主要是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承担,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大部分是宣讲一些政策、形势和应聘技巧等知识。由于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在给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纯理论的讲授过多,而实战性的内容较少,学生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创业的完整流程,这些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实践。另外,虽然工作室由专业教研室老师负责指导,这些专业老师对专业知识掌握牢固,但仍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在对工作室学生指导时,难免有“纸上谈兵”的嫌疑,这些都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工作室模式下,雖然学生既接受了学校的常规创新创业教育,又在工作室接受了专业老师的指导,但这些教育大多是理论性的,缺乏实践训练,整体不利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不够扎实。高职院校虽然在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或者设置了别的相关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在几个学期连着设置,但总体而言,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普遍比较单一,课堂讲授多是一些大型企业的创新创业的经验和不足,缺乏有效系统的创业实践环节。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多以创业计划的竞赛为主,不能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效果。高职院校的工作室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基础理论知识方面需要课程体系的有力支撑,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创新创意教育的效果。
三、依托工作室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针对目前依托工作室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创新创意教育的效果。
(一)依托工作室平台吸纳优秀学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优秀学生人才的加入,是工作室良性发展的前提基础,既能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又能凸显工作室的口碑及提高社会效益。工作室在吸纳优秀人才时,要通过筛选,在自愿、公正的基础上选拔人才,高职院校最好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因为这些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创新创意教育的知识也有所了解。还可以吸纳一些对工作室业务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加以培养,成为工作室的储备力量。此外,还可以聘请本专业毕业的优秀校友作为创业顾问,指导工作室的运营。通过以上这些举措,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二)依托工作室平台建立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工作室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依据现有的工作室模式来看,每个工作室大多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这些教师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经验,主要负责工作室的管理和组织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成效,对于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要进行培养,可以采取进修学习、参加创新创业教育交流会等。还可以邀请校外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家或者企业社会的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教师,给学生授课或者指导创新创业,这些都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endprint
(三)依托工作室平台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高职院校的专业对外都有联结大量的校企合作单位,而校内的工作室师资通过专兼结合,师资优质,资源丰富。由于校内的工作室大多专业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因此可以借助专业教研室的校企合作单位资源,给工作室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不仅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而且亲自参与相关实践工作,激发和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还可以由工作室的兼职教师牵头,让工作室的学生和兼职教师所在的企业合作,共同完成相关的项目,通过实践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而完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四)依托工作室平台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大多注重结果,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双创背景下,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方式也应该多元化。由于依托工作室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因此在评价的时候,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教师主体评价、企业实践评价、创业学院参与评价,采取“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共同完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不仅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而且评价的内容、项目、类别及标准也要细化,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五)依托工作室平台创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
积极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提高工作室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把工作室创建成校内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观学习。工作室与校外企业实现联动,创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如此一来,从校内到校外,不断增加设备、资金、人才投入,狠抓项目运营,真正实现依托工作室平台,创建校内校外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吸引师生来工作室现场教学,把工作室的现场实践教学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完成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高等学校在双创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建构,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创业技能为基本内容,强调实践注重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体系。而工作室平台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既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又增强了高职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能力。
作者简介:
张筱帆,女,陜西西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传播策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