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晴
摘要:改进医学教学方法,对提高医学课堂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优化医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探索出可行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方法,以期提高医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效率 教学质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医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教师“满堂灌”现象,学生对知识只是被动接受,对于医学专有名词和复杂的工作原理只能机械记忆,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因此,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对知识大多知识被动的接受,很少与教师进行知识的交流与互动,课堂听课效率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案例教学法则是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案例分析法通过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授课计划,对课上要讨论的案例进行细致的研究,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探索出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列举相关案例:女性,55岁,持续胸痛6小时,在家属陪同入院后进行了心电图、肌钙蛋白等检查后,确立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据此提出问题:患者出现胸痛症状可以估测得了什么病症?诊断依据是什么?经过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对问题进行回答,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通过此次教学活动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1]。
(二)仿真医学教学法
仿真医学教学法通过使用教学模型,构建真实的情境,学生利用对仿真模型进行实践操作的方式,巩固自己所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目前,这种仿真医学的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到医学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学校里设有仿真模型教学课程,在医院里,医生也通过仿真医用模型教授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由此可见,仿真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医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仿真模型进行教学,以此提升医学教学的效果。例如,在研究人体器官各组织间的关系时,教师应用人体仿真模型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到人体器官的分布情况,了解人体器官构成的大致脉络,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互动地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特别是对于医学这样比较复杂抽象的学科,为了保证学生对课程感到乏味和厌倦,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设置合理问题
教师的课堂互动问题设置要合理,问题要着眼于临床医学中的重、难点,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中“支气管哮喘”课程时,教师要明确把定义的讲解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问题,例如:哮喘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哮喘病有什么临床表现?哮喘的本质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加深学生对哮喘病的理解,并通过反馈,了解学生对哮喘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2]。
(二)把握合理时机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要把握正确的时机,这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学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新穎有趣的问题实现课程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予以引导和鼓励。
(三)设置问题难易适中
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的特点,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问题设置要与实际相结合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位高烧、咳嗽、咳痰的人可能患有什么疾病?诊断依据是什么?通过对这些临床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的提问,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形成临床思维。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利用视频、图片等更直观、有趣的方式,增添了医学课堂的趣味性,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收集一些罕见病例,并建立存取方便的数据库,还可以将对这些罕见病例的诊断方法和手术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直观明了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够清晰的掌握所学知识。由此可见,这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对增强学生的临川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教学反馈,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成绩得到不断提高。如在学习“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课程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是将鉴定的步骤机械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在讲课时,通过拓展一些必要的生化知识,辅助学生对肠道杆菌知识的理解,有针对性的设置与课程重点难点相关的问题,并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及时反馈给自身,从而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同时,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了解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改进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医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仿真教学法等手段,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也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提升医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
参考文献:
[1]张红静,岳文浩,王琰璧.医学教学方法系统优化[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2).
[2]张立立,张璇,缪洪明.医学院校创新教学方法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