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渊游记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意义

2017-11-23 11:05梁轶奎
戏剧之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游记航海航行

梁轶奎

【摘 要】如果将古代航海史看成一幅泼墨画,那么汪大渊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航行经历不仅有着历史性意义,更有着深刻的跨时代意义。甚至可以说,汪大渊游记就是今天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指明灯。本文旨在从汪大渊及其游记介绍出发,分析其对今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汪大渊游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启示意义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1-0223-02

在古代,因为航海业的发达与造船技术的相对先进,我国出现了不少航海家,这些航海家不仅开辟了前人未到达的远方道路,还为古代的跨国交流提供了经验和渠道,实属航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因为身份、地位等原因的限制,许多航海者并不为大众所熟知,汪大渊就是如此。但是,不得不说,其航行经历实属今天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指明灯,有着跨越时代的意义。

一、汪大渊及其游记介绍

(一)汪大渊简介

汪大渊出身在南昌的一个商人家庭,从小见识了家乡造船业的兴盛与周围港口的繁荣,并树立起了想要航海的信念,且这种信念一直持续到他长大成人。在此期间,他一直努力查阅各种航海日记,学习父辈航海经验,这为其打下了航海的经验基础及兴趣基础。直至其19岁,这种经验开始有了用武之地,他真正走上了航海之路。这次远航,不仅是其人生中对世界的第一次探索,更是中国史上个人走向世界的一次范例,这对他本身及中国历史而言,都颇具时代意义。[1]

如果可以将汪大渊的足迹画出来,我们就会发现,他的足迹几乎涵盖了世界上的大半地区。他的船舶不仅曾经停留在马六甲海峡,还停靠在澳洲,甚至还曾停靠在菲律宾群岛。在他航行之前,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未曾形成过如此大规模的远洋航行,这足以证明,汪大渊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巨人”。

(二)《岛夷志略》

这本书可以称之为汪大渊呕心沥血之作,书中集结了其航行的所有见闻。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异域文化的书,更是经济交流的书。[2]在这本书里,我们不仅能够窥视出其航行足迹,还能透过文字看到世界的不同和差异。除此之外,这本书对当时中国的经济构成等也作了重要介绍,例如瓷器、茶叶等,这就为后世研究其经济景象、交流盛况等提供了最佳资料。[3]

二、海上丝绸之路

第一是“海上”,这主要是指经济的依托形式,即交易产生于海洋,借助于海洋道路,实现海边城市的交流与发展。

第二是“丝绸之路”。在其产生之初,该名词被简单定义为丝绸的输出与传播之路,这就对应了古代丝路的本质特征。

到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定义被不断延伸拓展,虽然其“海上”形式并未改变,但“丝绸之路”的含义已经不再仅仅限制于丝绸交易,而是拓展成所有经济形式的交易之路。[4]新“丝绸之路”的承载渠道与旧时稍有不同,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南洋航线,形成新的北洋航线,还形成了“航线网”,兼顾了东、西、北三个方向国家的发展。[5]

三、启示意义

在汪大渊游记中,其不仅重点记录了海外国家的异域风情,还详尽地描绘了当时经济交流场面,阐述了自己与其他国家商人经济交流的技巧与心得。从他的书中我们会发现,想要保证经济交流的顺畅性和高效性,首先要形成与其他国家政府或者商人之间的伙伴关系,将与自己有共同利益倾向者划归至自我一方,在互助基础上实现互惠。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帮助汪大渊实现了自己商队的利益获取,还为今天的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发展方向和灵感,启示意义十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海洋合作

寻求海洋伙伴,是汪大渊商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对今天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而言,同样具有十分可行的意义。想要实现“海上关系”的长足性发展,我们就要适时借助汪大渊商队的成功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航道建设。对于海上丝绸之路而言,其运输的稳定性、安全性都远远不及陆上贸易。因为海洋的广阔及低开发局面,使得海洋运输不仅要经历较久的时间、孤寂的环境,还要面临物资的低效率供给。因此,为了保证海上丝绸之路运行的高效化与有效化,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应该紧紧抱成一团,形成航道建设的多向支持局面,保证线路各起始点、沿线各环节都具备高的服务能力及素质,全面建设纵横交织的“驿站网”,保证船舶补给、换乘及时有效。

同时,为了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和精准性,丝绸之路沿线还应该构架起“网络交流线”,以便船队能够及时获取就近驿站点信息,做出正确的停靠决定。同时,这种信息网的建设,还能便于驿站点了解船队所需服务信息,并适时做出调整和准备,这就大大便捷了船队的补给。

2.海洋经济。鉴于海上丝绸之路形式的特殊性,政府可以在商品运输的基础上,适时考虑“就近取材”,实现交易对象的海洋化,真正让丝绸之路延伸至所有海洋国家。为此,政府可以从产业合作入手,利用海洋优势,开掘海内资源,例如渔业、旅游等。在开掘的同时,政府要注意“连点成线”,将具有上下层联系,或者相关产业连接起来,形成链条,以此促进海洋经济的协同化进步。此外,为了实现“交流”的目的,政府适时加入“引”和“导”的形式,将自己不擅长的产业交于其他国家完成,形成与丝绸之路沿线平行的“产业链”。

3.安全建设。相较于陆上贸易的平稳性与安全性,海上贸易因其环境的特殊性、天气的莫测性以及开发程度的低效性,使其在贸易的过程中经常会遭遇一些人为或者自然影响,降低其交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加強丝绸之路沿线的“保护塔”建设,就成为今天海洋国家的重中之重。

第一,环境监测。为了保证航行的稳定性,有关国家一定要严密自己的“天气网”,为船舶航行提供精确的天气信息,确保其拥有充足的应对天气能力。

第二,武力支持。因为海洋所属权不甚明确,使得其在安全方面存在许多人为的威胁,例如海盗。因此,为了保证航行的安全性,有关国家一定要加强丝绸之路的武力保护力度,为贸易保驾护航。

第三,生态安全。在贸易的同时,有关国家不仅要注重当下的利益获取,还要驻足后世的发展,这就要求其在发展之前,树立“绿色”标杆,以约束促生态。

4.人文合作。如果将各国交流看成一架桥梁,那么心灵联系即是这座桥梁的基石,起着承载重量的作用。由此可见,人文交流对经济合作的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在编织“经济大网”时,一定要注重“文化之线”的重要性,不仅要将文化当成打开合作大门的钥匙,还要将文化看作维持合作的“柔化剂”,促进“文化+经济”模式的完善。

(二)货币国际化

货币是实现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不仅承担着利益交换的重任,还肩负着经济“走出去”的重担。在汪大渊游记中,就明确记录了古代货币流通情状,使得中国开始被世界认识,也为后来的马可波罗来华奠定了基础,这对今天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向意义。因此,在合作桥梁搭建结束之后,政府还应该努力探索货币升值之路,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人民币“走出去”。

四、结语

在今天,”海上丝绸之路“已经不仅仅是历史的某一名词或事件,而是真正成为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文化传承和历史再现的载体,更是经济和繁荣再次起航的始发点。因此,为了保证海上丝绸之路运行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有关国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进行安全、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建设,真正让海上丝绸之路惠及每一个沿线国家。

参考文献:

[1]梅艺华.《岛夷志略》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力[J].城市地理,2016(1X).

[2]佚名.中外古代交通史籍——岛夷志略[J].书屋,2017,(5):1.

[3]刘赐贵.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5):1-8.

[4]刘宗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我国沿海城市和港口的发展[J].城市观察,2014,34(6):5-12.

[5]廖寅.宋代博易场研究——以广西博易场为中心[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2).endprint

猜你喜欢
游记航海航行
到慧骃国的航行
大航海争霸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古代航海有多牛
航海博物馆
小舟在河上航行
航行
一次胆大包天的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