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速度与情怀

2017-11-23 02:18罗海岩许曼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杨国强碧桂园城镇化

罗海岩+许曼

在地产行业激流勇进,在公益事业低调前行。

肇始于广州順德的碧桂园,曾以“郊区建大盘”的形象进入人们的视野。历经25年风雨,崛起为业界领跑者。今年前9个月,碧桂园合同销售4282亿元,同比增长90%,排名行业第一。继去年破3000亿大关后,持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业绩迅猛增长的同时,这家民企亦投身各类公益慈善事业,反哺社会。早在1997年初,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起步创业时,个人身家仅几百万元,就曾拿出100万元设立助学金,资助广州的穷困大学生。早年的贫苦经历,是杨国强投身社会事业的动力源泉。

至今,碧桂园集团及杨国强父女已向社会捐款累计超过33亿元,惠及教育扶贫、产业扶贫、三农建设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红利远没有到头”

碧桂园是唯一一家长期深耕三四线城市的千亿级房企。在“收获”城镇化红利的同时,独特的商业模式,也为践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范例。

碧桂园总部所在的广东顺德北滘镇,座依清澈的碧江和葱郁的桂山,碧桂园因此得名。这里也是撬动公司发展的第一个支点——碧桂园的第一个小城镇项目。过去的荒郊野岭,而今已为生态环境优良、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繁荣小镇,住宅、酒店、办公楼、学校、交通、医院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从这里推衍到南京句容凤凰城、兰州市郊新城、惠州十里银滩……碧桂园开发的每个项目,无一不是集住宅、办公、酒店、公寓、购物、交通、会所“七位一体”。从“拓荒者”升级到“区域运营商”,较高的产业配套和城市运营能力使碧桂园在业内如“黑马”占领市场。

2017年上半年,碧桂园继续在三四线城市全面发力,建设工地遍布国内29个省区市的191个城市,其中105个项目在当地市场占有率超过20%,11个项目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从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商,到综合的城市运营商,碧桂园的城镇化战略在不断更迭版本。碧桂园集团副总裁朱剑敏将项目发展特点归纳为3个版本:1.0版是顺德碧桂园、广州凤凰城等传统大盘,2.0版是三四线城市中心区的高端住宅项目,3.0版是以科技小镇为代表的产城融合项目。今年5月17日,首个产城融合项目碧桂园潼湖科技小镇在惠州破土动工。

杨国强早年就将公司的发展战略定位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身体力行者。在稳健扩展的节拍下,碧桂园深耕新型城镇化的“大网”日益密集,规模和水平不断攀升。一方面,以“产业+地产+金融+应用场景”模式,实施以“科技小镇”为代表的产城融合战略,产业先行,地产附之,金融助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城市周边的战略储备项目,着力“深耕三四五线城市”、紧盯改善型需求、打造高端项目等供给侧改革布局。

杨国强表示,始终看好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红利远没有到头”。而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背景是,到2020年,我国要解决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到中心城镇。

“教育是破解贫苦的良药”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杨国强,在过去几年的提案中,没有与他所在的房地产业有半个字的关系,提案内容全是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来助力扶贫攻坚。

杨国强年少时家境贫困,在政府的资助下才完成学业。创业成功后,他的感恩之心,生出教育扶贫的人生信条。他反复对记者表述:教育是破解贫苦的良药。

在杨国强20多年的扶贫生涯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一个保守十年的秘密。1997年,他拿着100万元的支票来到羊城晚报社,请求设立一个大学生助学金,条件是要匿名。这个秘密直到在2007年公司上市时,因为有披露的要求,才公之于世。低调的杨国强从不愿意因为捐助而受到社会关注。

随之一同解密的,是他2002年捐资2.6亿元创办了全免费私立高中——国华纪念中学,这耗费了他当时的一半资产,而他仍然匿名,仅以一名“创办者”自称。如今,杨国强每年投入这个学校的资金超过4000万元。

15年来,国华纪念中学在全国28个省区市、21个民族中,招收贫困学生2772名,承担他们在校期间的所有费用,并提供助学金直至完成本科、硕士、博士等学业,成为国内唯一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民办高中。迄今,已就业1213人,培养硕士生547人,博士生75人,毕业生遍布世界名校。

戏称自己是“第一代农民工”、“一门泥水匠手艺改变了一生”的杨国强,还将目光从普通教育扶贫转向职业教育扶贫,于2014年出资创办了全免费的大专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迄今已投入6亿多元,坚持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

今年夏天,碧桂园职业学院首届290名大专毕业生踏上社会,走上了建筑工程、物业管理、工程造价、酒店管理等各类岗位,就业率达99.7%。

碧桂园还于2013年发起一项全球范围内的高端人才招聘计划,简称“未来领袖计划”,即在全球范围内,招收1000名博士生到公司工作。目前已招收700多人,其中许多人已逐步成为公司部门的中坚力量。这体现了碧桂园对人才储备和公司发展的极度渴望。

“像呼吸空气一样正常”

出广州向粤北行,在英德市西牛镇的群山峻岭中,一个整洁富饶的别墅型山庄映入眼帘。在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村头的古迹让人充满乡愁。

2010年,碧桂园选定西牛镇最贫困的树山村作为公司第一个帮扶点。那时这里地少山多,贫穷落后。碧桂园派出驻村人员,组织多方考证,决定以绿色产业发展为龙头,带动房、路、水、电、网的整村改造,按照政府补助、碧桂园帮扶和村民自筹的方式,分三期建新房385套,村民只需3.5万就可搬进新家。

碧桂园因地制宜,按“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绿色产业,逐步形成市场机制,几年间,村民实际获益1000多万元,户均增收约6万元,打响了碧桂园在省内产业扶贫的第一炮。这一模式在广东省内推广。

海归博士杨洋,来到碧桂园后,就投身树山村的扶贫中。她对记者表示,碧桂园扶贫注重“授人以渔”,“发展苗圃种植产业时,第一年帮种植,提供种植技术和种苗,然后‘带市场,指导村民自产自销,主动适应市场,掌握多种技能。”

除树山村外,碧桂园还在肇庆市怀集县下帅乡、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清远市佛冈县生水塘村、潭洞村、四川马边及甘洛等地,开展整村改造扶贫工作。碧桂园公司和杨国强父女也因此获得中国消除贫困奖、全国脱贫攻坚奖和中华慈善奖。

在最近两年的广东省扶贫济困日,杨国强均捐赠5亿元,全力以赴参与广东精准扶贫脱贫的攻坚战。

如今,“爱心、慈善”已经成为碧桂园的企业文化基因。杨国强对记者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就像呼吸空气一样正常。如果没有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我不可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所有有需要的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杨国强碧桂园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碧桂园集团扶贫
碧桂园的“过人”之处
从贫农到地产首富,身价超400亿,他却甘居幕后让女人当家……
碧桂园大肆举债撑大销售规模 物业公司分拆上市计划已上报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读《碧桂园,哭了》,有感
“最土”的中国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