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天庄,大隐于世的古朴天堂

2017-11-23 18:56阿友
新青年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山村婺源小巷

阿友

暮春一日,从休宁县城驱车2个多小时后便至连亘起伏竹海莽莽的五龙山,雨后巍峨雄伟云雾缭绕的五龙山尤显得格外青翠逼人,松涛阵阵生机盎然。据乡干介绍,里庄村始建于明末,与江西婺源段莘乡接壤,人口540余人,为400年前部分江西婺源人为逃荒避难在此安家,当地土语至今为婺源口音。里庄山民原通过一条15华里崎岖羊肠小道与山下小镇联系,群众悉用最原始的肩挑背驮方式运送物资,交通条件极端恶劣,每年大雪封山前,政府都要运送大批粮食等物资进村储备,以备雪灾之患。2008年休宁投资500多万建成12公里盘山公路,使里庄天堑变通途。

在片石码砌成的山门前有座木质观景台,入凉亭忽闻清泉淙淙,空寂沟壑里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俯瞰山下大小湖泊和星罗棋布的村庄,粉墙黛瓦和绿油油的茶园,一股“会当凌绝顶,山高我为峰”之豪气冲顶,令人胸襟大开。同行的乡干说,游客们若是运气好,会在此欣赏到浩瀚恢弘的云海奇观。出现这种壮丽景观一般是在雨后天晴,乳白色的云海铺漫在里庄村四周,绵延百余里气势磅礴犹如人间仙境。仰望眼前的五龙山,云雾起舞壮如五龙,据乡长李立刚介绍,五龙山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集中分布着中北亚热带的各种典型动植物属,是华东区的动植物基因库。在五龙山主峰下一个叫十大坦的深坑上有个极其著名的瀑布,水出自龙嘴,瀑布下有九个龙潭,传说历史上每遇到干旱年份,江西和安徽的几个邻村总是派些德高望重的乡贤来此虔诚求雨,用一竹筒取满水回去后,当天准是大雨滂沱,甚是灵验。

徜徉在村里镌刻满岁月年轮的小巷中穿行,那斑驳古老的屋墙、铺满苔藓的古石塝、错落有致的青石板、古朴幽雅的小巷和虬枝初现直插云霄的古树,让人顿觉辞别拥堵喧嚣雾霾后那份久违的返璞归真释然轻松;那捧着饭碗怡然自乐的淳朴山民,气定神闲溜达的大黄狗,害羞腼腆的山童,一切源自古朴远离现代文明却又令人怦然心动。一条清澈小溪从村外围环绕而下,跌珠溅玉声回荡村落,八条迷宫一样窄窄的小巷交错分布,连撑一张伞都过不去。在老屋、树皮屋、木棚、石墙中流连,恰同走进时光隧道,又如“只知魏晋,不知有汉”的桃花源,恍惚间恍若隔世误入了心灵回归田园牧歌时代的世外桃源。

里庄古老而不失清新得益于2014年初正式启动的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态保护、古道古巷修复、垃圾和污水处理、消防和其他基础设施等。保护的原则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最大限度保持原风貌。有趣的是,小巷中每个竹制垃圾桶旁都挂着2只竹制水瓢,原来那是供游客取水洗手用的。村里还有不少人家保留有先人就地取材留下的冬暖夏凉的树皮屋子,令小山村又平添几分厚重神秘。在村后一处山泉汇集处的石潭下,建有一座以竹片为外立面的人工湿地,湿地铺敷吸附介质和水草。乡长说,山区地质构造特殊,不便埋设管道收集污水,遂掘砌导引渠将全村生活污水巧妙借用地势收集沉淀处置,从竹筒中吐出汩汩清流回归自然。

在村子尽头的垭口处,山坳两侧4棵千年红豆杉古树群相依守望笑傲风雨,古树群后的山坡是小山村的制高点。俯瞰里庄,但见里庄几十户人家房屋层层叠叠密密匝匝错落有致聚集在弹丸崖石上,令人油然惊叹古人巧夺天工的大智慧。村居虽寸土寸金,可在庄户的四周,聪明的山民纷纷依山而建搭起方形晒台,一层又一层宛若天梯。皖南人有晒秋的生活习惯,里庄村古朴的竹晒床是这个传统村落农耕文化中重要的组成元素。袓辈们采用山上丰富的毛竹资源,将竹子劈成两半,然后用树木搭架,再在架上编制晒床,春晒竹笋、青菜,夏晒箬叶、甜瓜,秋曬辣椒和玉米、南瓜、山芋等农作物,成了高山村落中的一道五色斑斓的独特画卷。天色渐晚,渐渐升腾飘曳的炊烟将小山村湮灭仙境中。此刻的山村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是一幅风格迥异的水墨山水画,一首古朴幽雅的山居抒情诗,一篇清新典雅的乡村风情赋。

何不隐于深山闲静安详,享受一段逃离的时光。里庄,真的是最里面的村庄,好一处隐于世外的原生态天堂。

猜你喜欢
小山村婺源小巷
婺源美
《古村小巷》
文登,小山村打造漫画界的“博鳌”
小巷深处
乡愁里的婺源
小山村走出的女强人
深山中的璞玉,最美小山村
在婺源,邂逅最美春色
画中婺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