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暴击
二次元电视报告
■赵瑜
媒介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构建一个比现实更真实的拟态环境,我们即将面对的媒体环境是一个消灭了二次元和三次元差异的世界,是一个几乎重构了时间和空间的场域。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声称不再看电视的今天,我们对“电视是什么”产生了诸多新的困惑。那就让我们尝试用更多元的眼光看电视,来一次多次元头脑风暴。来,年轻人,让我们一起!聊聊电视。
目前最流行的句式是: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下,这是我……@……
因为这短短一句话,粉丝炸了,网络编辑炸了,微博工程师炸了,因为,微博炸了。那天,传媒行业各路大神不仅堵在了长假回城的高速公路上,也堵在了信息高速公路上。
好吧,鹿晗老师再一次证明,他是当之无愧的流量神兽!
据说因为这次的“甜蜜暴击”,鹿晗老师还是略微掉了点粉。一部分少女心爆棚的粉丝,估计宁可鹿晗老师学习吴亦凡老师,也不愿看到他从一而终。她们大声疾呼:“你若娶关,我就取关。”另一批因“鹿迪夫妇”而喜欢鹿晗的粉丝,对鹿晗老师的“背叛行径”愤愤不平。当然,更多的粉丝,在弹幕中“哭着原谅”,情比金坚。
鹿晗老师红,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鹿晗效应”曾经是粉丝群中津津乐道的网红关键词,鹿晗不仅创造了单条微博评论数过千万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让其代言的产品分分钟网络售罄。因为代言效果太好,一款APP还邀请鹿晗担任股东,成功完成3亿元C轮融资。赫赫战绩,让鹿晗成为当之无愧的商业价值最高的青年艺人。
鹿晗为什么会这么红?
这一提问可以在知乎找到长篇累牍的回答,回答者基本以粉丝的心态从各方面阐释鹿晗老师如何德艺双馨,敬业、友善、人品好是其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看到这样的评价,只能从侧面说明目前演艺圈过于令人失望,使得为人处世的基本品格成为一个艺人的金字招牌,乃至说,独特品格。但是粉丝们在其中涌现出来的对偶像理性或非理性的关爱,的确令人深思,是什么构成了如此深厚的情感基础?
说到这个话题,突然想起曾经与一位95后男生的交谈。他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对TFBOYS黑转粉的经历。他曾经对那些肤浅的明星不屑一顾,还经常在网上与脑残粉战斗。直到看了一些真人秀节目,发现TFBOYS的成员待人彬彬有礼,身上没有骄娇二气,顿时大为感动。他挥舞着小拳头跟我说:“我们怎么能黑如此勤奋而有礼貌的人?”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中泛起了水光。而那时的我,只能努力维持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对的,粉丝对明星的爱,就是来得如此毫无道理。
也许是青春期荷尔蒙的作用,也许是在一个“去魅”的世界人无端产生的寂寞感,也许就是因为颜值即正义,一个个明星成为由普罗大众构筑的粉丝群体集体进行心理投射的对象,甚至成为青少年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在90后独生子女中普遍存在的虚无主义、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让他们对宏大叙事充满警惕,但是对其实物化的明星形象充满信赖,并与之形成心理互动。
与早期的粉丝相比,在互联网时代粉丝自我表达的平台和方式更加多元,自我组织的能力也更为强大。每一个明星的后援团都是经纪公司强大的民间分支,明星的不少在地活动,需要这些粉丝组织的积极运作,其原理甚至有点类似美国大选的各候选人基层办公室。他们不拿一分钱工资,但是劲头足、效率高。
互联网的技术逻辑使得明星和粉丝之间的双向互动更加深入,粉丝能切实地感觉被重视、被理解,这种心理满足感很少能在他们与父辈的交流中得到体现。甚至因为他们对偶像形象和作品的建议至关重要,他们无论年纪大小,都会产生偶像是我家孩子的养成感,也因此更加护短,不容许别人对自己孩子说一个字坏话。
在这种可以被粗暴归类为消费主义的群体心理动机之下,直观表现为文化消费的粉丝行为,却产生了深刻的心理、情感投射。在一个去魅的世界,人们把明星推上了另一个层面的神坛,这些充满生活烟火气的“神”,是信徒在面对机械重复生活流程时的心理慰藉。明星的生活是与我们高度关联的彼岸,看得见,仿佛也摸得着。
若论当下的粉丝与其80年代的前辈有什么区别,原本我以为当下的粉丝群体更加理性,能够更好地处理现实生活与拟态环境的关系。且因为亲子类节目的流行,至少不会单向度地将自家偶像逼上禁欲主义的祭坛,而会以更人性的方式与偶像共同成长。但是鹿晗女友事件所引发的剧烈反弹,还是与30年前有异曲同工之效。唯此,只能希望这是“鹿晗效应”的特殊性所在。
好吧,在经历了鹿晗老师的甜蜜暴击之后,相信微博的服务器会更加强健,粉丝的内心会更加强大,学术界的相关论文会更加深刻,若如此,倒是满满正能量的明星效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