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 子
架起政府与民众的连心桥
文/穆 子
南通市103家机关部门的6488名党员干部走进田头、车间、村居,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共同推进“富民强企奔小康”,实访居民110984户,实访企业2204家,解决问题2083个,好评率达97%。(6月13日中国江苏网)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民情在一线掌握,民困在一线解决,民智在一线汇集,民惠在一线获得,民心在一线凝聚,南通市机关部门的“走帮服”不仅帮助一线群众、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加深了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的感情。新型干群关系如沐春风,向我们扑面而来。
一是“你是主人、我是公仆”的回本归真。崇川区掌印巷每每遇到雨季,巷子里就会大量积水,一些低洼的地方积水甚至达七八十厘米,带来诸多不便。“走帮服”小组以此为例,开展了深入的调查,发现老街区普遍存在房子老旧、地下管网老化、地势低洼等问题。他们与建设部门联系,把老小区地上、地下管线改造统一规划,将寺街片区、西南营掌印巷等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改造,眼下工程已基本完工,周边居民一片叫好。急民众之所急,解民众之所需,这本是人民公仆应有的责任。可一段时间以来,“主仆”关系在一些地方开始颠倒。“主人”找“仆人”办事,不是脸难看,就是事难办,不是漫不经心,就是推诿扯皮。“走帮服”把为民办事变“要我办”为“我要办”,变“等上门来办”为“找上门去办”,变“被动办”为“主动办”,从“主人”到“仆人”的华丽转身,赢得的是民众的交口称赞。
二是“民众才是衣食父母”的正本清源。人们习惯把当官的称为“衣食父母”,少数当官的也心安理得,潜意识中常有“吃的是我给的,穿的是我给的,工资是我发的,该知足了吧”。其实,这又是一种颠倒。谁才是这个社会的“衣食父母”?当然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人,是我们的产业工人,是我们的农民老大哥、科技工作者、企业家,他们才是名副其实的衣食父母。党政机关是上层建筑,公务人员是社会管理者,上层建筑服务经济基础,公务人员为社会公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全心全意为衣食父母服务,才是天经地义。“走帮服”正是“民众才是衣食父母”意识的回归。有了这个意识,才会放下架子,主动为民服务;有了这个意识,才真的把“衣食父母”当父母看待。仅以崇川区为例,到目前为止,已有4300多名机关干部下沉到一线,累计走访居民16.9万户,企业1613家,社区106个,收集问题3507条,有效解决2169条。
三是“油水关系”变成鱼水关系的宗旨复原。“老百姓是水,我们是鱼,鱼儿离开了水就没法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无往而不胜的法宝。可是在一些地方早把这个“宝”弄丢了。少数干部当官做老爷,高高在上,作风飘浮,颐指气使,脱离群众,当年形成的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走帮服”是种觉醒,也是一种修补。一个“走”字,就是要像走亲戚一样,迈开双脚走下去,走到底,深入到百姓中去;一个“帮”字,就是想民众所想,解民众所求,帮民众所急,帮要帮到点子上,帮要帮出实效来;一个“服”字,就是要全心全意,半心半意不行,三心二意也不行,服务到家,服务到心里。哪条后街淹水了,哪条小河变黑了,哪儿下水道不通了,谁家孩子读书缺钱了,谁家老人生活有困难了,老百姓生活无小事,热点问题要马上办,遗留问题要主动办,疑难问题要合力办。感情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为老百姓做的好事越多,老百姓对你就越有感情。
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走帮服”是个以心换心、以心暖心的民心工程,你敬民一尺,民敬你一丈;你爱民一分,民爱党十分。带着感情体恤民众,换来的则是连绵不断的爱戴和不离不弃的拥护。“走帮服”只是阶段性的,但形成的新型干群关系是珍贵的;“走帮服”是一个时期的活动,但联系群众却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