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利用超新星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天体物理学家,但相比声名赫赫的黑洞,超新星要默默无闻得多。超新星爆发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这种极其明亮的爆炸所释放的电磁辐射经常能够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并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爆炸中,其前身恒星的绝大部分结构彻底瓦解。
翻开元素周期表,绝大多数重金属元素都来源于超新星的爆发。爆发所抛出的物质与激波会对下一代恒星形成以及星系的演化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
天文学家沃尔特·巴德和弗里茲·茨维奇最早于1931年在他们所讲授的课程中引入了“Supernova(超新星)”这个词,用于介绍一些突然出现在天空中的“新”恒星,并沿用至今。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2000多年来,我们的银河系至少出现过8颗超新星。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我国宋史中有详细记录的AD 1054。它爆发后留下的遗迹就是我们今天命名为M1的蟹状星云。而银河系迄今为止最后一个有记录的超新星是1604年爆发的开普勒超新星。
现代超新星的研究,一般认为是从1885年发现我们的邻居星系M31中爆发的超新星开始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对超新星的命名,是用发现时的年份加上英文字母表明發现的次序。越来越多超新星被发现,使得它们名字中的字母数量不得不从1个增加到了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