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古典舞“袖舞”的审美风格

2017-11-22 09:37耿亚静
智富时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身韵水袖古典舞

耿亚静

【摘 要】“袖舞”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舞蹈形式,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中国古典舞“袖舞”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戏曲的袖舞,是中国古典舞徒手身韵的延伸。“圆的运动路线”与“线性艺术”构成中国古典舞“袖舞”独特的审美风格,它丰富和滋润了中国古典舞的形象与意境。本文通过从身袖课的动作及剧目排练来分析中国古典舞“袖舞”的“圆”以及“线形艺术”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袖舞”;中国戏曲的袖舞;“圆”的审美风格;线性艺术审美风格

前言

中国古典舞“袖舞”属于中国古典舞的范畴内,是以袖为道具的舞蹈样式,是一种能够代表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特征的典型舞蹈样式之一。中国古典舞“袖舞”主要来自于戏曲舞蹈中的水袖,通过袖与身体的联合,使袖成为舞者表现思想、抒发情感的身体延伸,也是中国古典舞徒手身韵的延伸。“圆的运动路线”与“线性艺术”构成中国古典舞“袖舞”独特的审美风格,具有丰富的神韵和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它丰富和滋润了中国古典舞的形象与意境。所以本文通过从身袖课的动作及剧目排练来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舞“袖舞”的“圆”以及“线形艺术”的审美风格。

一、“袖舞”在戏曲中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价值

戏曲是中华民族汉族特有的民族艺术,历史上也称戏剧。中国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汉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作为汉族传统艺术之一,戏曲的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多为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水袖即为戏曲表演中“做”的表现形式之一。

水袖的运用,不仅使表演者延伸了肢体动作、扩展了身体表现的张力,还使内在感情得以延伸。这些对于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塑造人物的形象都有重要的影响。娴熟的运用水袖技术,能够使人物特点表现的活灵活现,从而可以更加准确的塑造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为表演增色不少,形成了它独特的审美风格,也体现了它值得传承的艺术价值。京剧旦行宗师王瑶卿曾指出戏曲演员的形体表演有三大要素:身段看脚步、动作看水袖、表情看眼睛。由此可见,水袖技术、技巧运用的好坏是检验戏曲演员表演功夫深浅和艺术修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

戏曲艺术凭借其严格的程式规范、写意的表演手法、虚拟的舞台时空三大法宝,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独树一帜,而“袖舞”这种奇特的表演形式与中华民族有着一脉相承的血肉关系。它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个性,而且闪耀着无穷魅力与光芒。

二、中国古典舞“袖舞”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一)中国古典舞“袖舞”的定义

中国古典舞“袖舞”属于中国古典舞的一个分支,是以袖为道具的舞蹈样式。它是在中国传统戏曲水袖的基础上创建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古典舞“袖舞”主要来自于戏曲舞蹈中,但它却通过袖与身体的结合,使袖成为舞者表现思想、抒发情感的身体的延伸,摆脱并超越了戏曲行当中表现特定人物的局限和动作的程式化。被纳入到当代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之中的“袖舞”,虽然集中提炼了戏曲舞蹈中有关“袖”的部分,但又将其置身于更为宏观的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土壤之中。在与身韵的融合中,中国古典舞“袖舞”不仅显示出它与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意蕴,更表现出其独特的教学价值。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教学体系及审美取向

作为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表演与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对身韵这门专业课程有着自己的态度和见解,对身韵的教学也有所思考。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教学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从第一个阶段地面单一元素的单一练习到短句练习到组合练习,到第二阶段的徒手身韵的学习,再到身袖的学习,整个过程井然有序,紧密相接,没有前者的铺垫后者就无法真正的体会到“圆”的运动路线是中国古典舞的主要审美特征。

(三)“袖舞”的概述

中國古典舞“袖舞”的教学与教材形成于1980年。从它的形成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袖”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了。它体现的是中国舞蹈文化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艺术。中国古典舞“袖舞”的建立和形成是以继承和挖掘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为基础,以中华民族文化审美为依托,以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动力的。它具有舞蹈肢体语言表现的独立性,舞台表演的独特性,教学训练的系统性,是一种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和风格,具有服饰功能的舞蹈表演形式。

中国古典舞“袖舞”的教学内容分为袖技、袖形、袖势和袖劲。它的教学要点是以身与袖之间的配合关系作为训练核心。身与袖之间的配合法则所遵循的正是“六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以及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身与袖的配合关系在外三合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入到与内三和的配合之中,进一步体会以袖练意、以袖抒情的内涵。此外在身体体验的基础上,还需要更深入地体会“意”、“气”、“力”的结合,使“六合”的训练宗旨,自觉深入到袖的每一次起、承、转、合之中,形成身体与袖体的融合、意念与动作的融合、情感与意境的融合。围绕“以袖练身、以袖练韵”的教学目的,“六合”的法则统一在形、神、劲、律的身韵教学核心之中,成为徒手身韵的延伸。

三、从身袖课的动作中分析身袖的审美风格及艺术价值

中国古典舞“袖舞”从戏曲舞蹈中提炼出了九种袖技,分别是抖袖、出收袖、扬袖、片花、绕袖、推袖、搭袖、冲袖、抓袖。首先这九种袖技其提炼的根据是:符合中国古典舞舞种的审美文化与风格特点;袖技的可舞性;水袖服饰的材料质地与女性清雅柔美、端庄素丽的形象相契合的袖技形象等。这九种袖技,都具有各自的运动节奏发力特点和运动轨迹,其相应的审美形态及艺术表现力也有所不同。

对于袖法的表现性训练,则更加注重在袖法中充分挖掘女性的形象特性,围绕中国古典舞“圆”的审美风格和中国古典舞袖舞独特的“线形艺术”审美风格,抽取其共性进行提炼。在舞蹈语言中若要更加夸张发大这种特性,则可以使用不同的袖法来表现不同的形态和线路。比如:抖袖,在训练中根据其技法可以分为正抖袖、反抖袖。正抖袖是由手腕背部带动袖体形成由内向外的直线状;反抖袖由掌心带动指尖回拨,使袖体形成由外向内的直线状。袖常与旁提、拧、仰等身法动律相结合,并注重将气息贯穿于发力、落袖的整个过程中,使袖体的“撩”、“摆”随身体的方向变化,展现连绵不断的动态美,让抖袖与袖梢之间流露出“袖随身舞”之美,在步法与身体间体现出“以身带袖”之美;出收袖在训练中,根据其技法可以分为正收袖、反收袖、横收袖和上收袖。出收袖呈直线形态或弧线形态,在袖体伸缩、缓缓的飘落之中与身体亦迎亦退的反向动势相配合下,以气息来控制袖体的收回与落下,产生温婉幽静的袖韵;推袖,主要呈直线形态,是通过袖体的伸缩动作来完成的。首先运用出收袖的方式,灵活掌握出袖和收袖的动作过程,以此提高对袖的控制能力;再如,扬袖,呈弧线形态,那种飘逸的延展,流畅的运动路线,使袖体的空间感更加有放射力,加上与身体转换、步伐变化的配合也可以表现出女性娇柔婉丽之美;又或者是冲袖,呈直线形态,利用身法的反衬劲使袖体快速地展开收回,柔软的水袖在瞬间产生时时生风、轻疾如飞的劲健顿挫感,从而体现袖法飘洒宏放的帅气与力量;再如绕袖,是一种袖体的划圆运动,先将水袖扬起,然后指带腕、腕带肘,将袖子绕起来(做内、外旋),使袖子绕成螺旋形。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送肩、抻肘、身相随。绕袖动作能明显地体现“起于根(肩)、顺于中(肘)、达于梢(手)、最后形于袖的规律;抓袖,是一种袖体的伸缩运动,是通过对袖体的抓收过程来进一步强化袖体运动的力度和速度,它在手臂快速将袖体挑高起落的时候,趁机迅速地将衣袖抓收于手中,整个过程主要呈直线形态;又或者,片花,片花可呈平圆、立圆、八字圆的线性形态,连续的片花,在洋溢着喜悦的情绪中,配合身法所产生的不断的反转飞舞的袖法,营造一种在百花丛中各种花朵一同绽放的既视感,漫溢着生机勃勃的喜悦等;还有搭袖,主要用于舞姿造型,是与人体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动作。无论上、下搭袖,左、右搭袖,前、后搭袖,肩搭袖,臂搭袖,背搭袖,都是人体与袖子相互缠绕的直接配合关系。搭袖的用力方法是由肘带腕,腕带指,最后用指的力量将袖子抛起,然后搭住身体的某一部位。搭袖主要强掉一个“抛”字,主要呈抛弧线。结合不同的袖法训练方式,可以说中国古典舞袖舞的审美风格及艺术价值离不开“圆”的运动路线以及线性艺术的发展。endprint

四、从戏曲中汲取、传承的古典舞袖舞所具备的审美风格,以剧目为例

中国古典舞袖舞不仅继承了中国戏曲的袖舞,而且汲取、借鉴了袖舞的精华并有所发展。我们现在所学所上的身袖课的“袖”主要汲取的是昆曲,但其他曲种也有涉及。例如舞蹈《百花争妍》,在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从102个节目里脱颖而出,获得群舞创作、表演雙金奖,得到了业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的表现特点,让人耳目一新。《百花争妍》由24位青春美丽的姑娘演出,她们扮相娇俏,身姿婀娜。而她们的造型,包括化妆、头饰、水袖、身段等,无一不体现出戏曲的韵味,但却又突破了戏曲常规的局限。眼波流转,舞姿曼妙,极具韵律感和造型感。该舞蹈主要吸收的是川剧的养分,舞蹈形象是戏曲的扮相,音乐伴奏也是川剧风格。动作主要以片花中的动作为主体动作,以抖袖、出收袖、绕袖为辅助动作,形成了百花争相盛开的迷人景象。连续的各种片花,加之动听的音乐,配合身法所产生的不断的反转飞舞的袖法,将百花争妍的景象描绘的生动形成,淋漓尽致。这个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水袖,流动的袖体是贯穿这个舞蹈的灵魂,但是难也难在舞动的袖体。流动的袖体充满了既古典又时尚的艺术魅力。可见戏曲文化,与发展舞蹈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中国舞水袖只有受到戏曲水袖的光辉折射,才能与戏曲水袖交相辉映。

结论

中国古典舞袖舞是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舞蹈表现形式的,具有传统的审美意蕴及民族文化精神气质且与戏曲交相辉映的舞蹈种类。其作为身韵的强化内容,已成为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滋润了中国古典舞的形象与意境。对于身袖的教学,基本遵循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我认为是很合理的。袖舞,作为一种具有一定形象性和表现性的道具舞蹈,我认为在教学时,不能只麻木的练习每一个袖技,到跳剧目时再加入情感就为时已晚。在学习单一袖技或短句或剧目时都应赋予它相应的艺术表现力及情感,达到以情带袖、以韵舞袖,这样可以使古典舞的形象更加生动丰富,表现也将更具张力。在融入中国古典舞袖舞“圆”的审美风格的同时,将文化经典在继承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使它成为大众都能接受和喜欢的舞种!如果使它能够更加普及,那么具有中国传统审美意蕴及民族文化精神气质的中国古典舞,将会迎来一次又一次的高峰,使中国古典舞的传承更上一层楼!所以这篇论文具有研究性。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 邵未秋.中国古典舞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1日.

[2] 李珍.中国古典舞教材新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

期刊类:

[1] 陈苗.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理念.江汉大学学报.2007年4月.第26卷(第2期).

[2] 过节.中国古典舞袖法表现性探究.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年12月.第1期.

[3] 李佳妮.从“阴阳”中浅析中国古典舞水袖的审美意蕴.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2009年.第4期.

[4]易丽清.中国古典舞与戏曲交相辉映.艺术科技.2013年.第26卷(第4期).

[5]王华茹.浅析水袖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历史发展.大众文艺.2012年.第7期.

[6]马亮.论中国古典舞“圆”的运动路线及审美特征.长沙师范学校(专科)学报.2010年.第5期.

[7]张雯婷.中国古典舞蹈中的“袖舞”的表演形态研究.剑南文学.2012年.第6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身韵水袖古典舞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Singing the Changes
SINGING THE CHANGES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曾凤飞:水袖轻拂的《远·近》恭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