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去产能的国际经验借鉴

2017-11-22 13:13李晓漫秦维婧路砚雯
智富时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融资租赁

李晓漫+秦维婧+路砚雯

【摘 要】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聚集区,其存在与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渐渐出现了产能过剩、资源储量下降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立足实际,振兴东北工业成为了重要问题。在此情况下,我们不妨通过探索德国鲁尔区的变迁历史,寻找相似困境下,德国鲁尔区如何再次实现振兴的原因,同时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从金融领域寻找改革契机,利用融资租赁等新兴的金融业务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展望。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产能过剩;融资租赁;产业结构调整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背景

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藉由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以及森林资源,工业很快得以建成并发展起来。随着历史的推进,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带来了技术革新以及科技进步。

从东北工业老工业区形成演变的进程看,其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前,从日本投降后到我国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至今。

历史上的东北老工业区,在最开始发展时,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而东北地区由于具有资源优势及地理优势而成为了日本人大力扶持的对象。为了支撑其战争行动,同时支援日本本土的国家建设,日本人在东北地区迅速建立起了一批现代化工业企业,而东北地区的工业产能也正是由此机会得到极大提高。然而出于一些保密的需要,日本并未将其本国的核心工业技术引入东北,因此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中东北地区仅完成了工业化的基础建设。

日本投降之后,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一五”到“三五”期间,东北地区工业产业结构更是朝着重工业的方向进行转变。然而随着设备逐渐老化落后,资源的逐年枯竭,东北工业区开始由兴盛走向衰退。

第三阶段中,东北老工业区紧跟改革开放的浪潮而逐步得到振兴,国家也针对东北老工业区的衰落,制定出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进行扶持改革。随着经济开发区的落成,外商投资的引入,先进技术的研发以及工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东北老工业区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二、德国鲁尔区发展简述

被誉为德国工业“引擎”的德国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中部最重要的工业区,其综合工业生产能力成为了世界中行业的典型代表。然而,德国鲁尔区的发展历史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过经过一系列的工业基地改造以及战略转变,德国鲁尔区成功克服了困难,以崭新的姿态再一次带动了德国整个国家工业化的发展,为其他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德国鲁尔区虽然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德国工业化的代表而出现,然而,随着当地煤炭储藏量的急剧下降,开采成本日益昂贵,鲁尔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不断走向下坡路,煤矿纷纷关闭,钢铁厂停产,诸多不良后果使得大量工人失业。鲁尔区不仅陷入了经济的低谷,社会秩序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经过分析,人们得出了鲁尔区衰落的原因。首先是其自身生产结构较为单一。鲁尔区的工业生产可以划分为五大部分:煤炭、钢铁、电力、机械以及化工。而煤炭工业与钢铁工业是全区工业的经济基础,这样的结构导致全区经济形成一个整体,上下游企业在产业链中联系极度紧密,虽然在平时可以通过协调发展的形式达到高效的发展,然而“一荣俱荣”的背后是紧密联系所带来的另一个弊端“一损俱损”,在高度单一的生产关系之下,一旦区域中一个工业行业遇到困境,就会使得整体的工业发展受到动荡。

其次,作为全区关键的基础资源,“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重要地位逐步被其他同类能源替代,导致全区生产关系无法紧跟生产力的步伐,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创新不足的技术开始慢慢无法满足生产力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口钢铁的国家逐步增多,世界钢铁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扩大,而技术革新带来的不断出现的新型材料也给钢铁市场雪上加霜,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使得鲁尔区钢铁工业走向低迷。

最后,鲁尔区由于自身重化工的集聚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张和交通不便等问题使得企业慢慢迁离此地,德国工业开始向南部地区转移,进一步加剧了鲁尔区的衰落。

面对这些不利之处,联邦和州政府的进行了许多政策调整,鲁尔区内部也开始了工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此后,鲁尔区逐步从灰暗中走了出来,重新恢复生机。

(一)宏观调控政策

联邦和州政府针对鲁尔区的情况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制定其经济结构调整政策与规划,项目審批与财政资助等事项,从国家宏观调控的领域对其进行扶持。政府又通过对鲁尔区全面、综合的评估,进行了涉及“交通、教育、文化、环境等”全面规划,先后推行了“鲁尔发展规划”、“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规划”和“鲁尔行动计划”等规划项目,通过区域整体发展的模式逐步改善区域经济发展。

(二)财政补贴及扶植政策

在制定了关于保护煤炭工业政策后,政府拨款15亿马克帮助煤炭产业进行集中改造升级。自此之后,鲁尔区的煤炭业逐步发展为机械化程度高,盈利能力强的现代化产业。鲁尔区对其区域内煤田的重新规划也使得大量落后的小企业被淘汰,加快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同一时期,钢铁产业也进行了设备的更新换代与技术革新。通过厂区间合作对原有的企业进行优化,工业区加强了内部企业间的合理布局,也配合了煤炭业的进步从而带动全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三)建立金融服务机构,加强服务意识

地区的经济增长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改革不仅是宏观政策的调整,还需要物质力量的支持。鲁尔区通过建立技术和工业园区的方式吸引外地企业的投资,不断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为当地引入新的金融服务,为其振兴提供了物质的保障。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借鉴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德国鲁尔区的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首先,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资金来源的不足也限制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升级。

然而,虽然面临困境,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机遇。国家的支持使得工业区技术不曾落后,而本地工人过硬的素质也给工业区的复兴增添了许多动力。

面对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我们也能从鲁尔区的复兴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些途径。通过金融服务机构的建立与业务的拓展,不仅提高了本地经济的发展,还能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而当今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企业对于设备、资金的需求正可以通过从金融领域中的融资租赁来弥补。

融资租赁产品具有灵活的操作模式,其独特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高效的服务可以给企业带来稳定的合作预期,同时适中的成本负担也能迅速获得企业的青睐。较低的客户门槛设置可以为企业提供灵活、高效的融资解决方案,在此之下,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将大大加快,其竞争力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提升,同时配合国家相关政策,融资租赁方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赋负担,这将大大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进程。

【参考文献】

[1]高圣平.钱晓晨.中国融资租赁现状与发展战略[M].中信出版社,2012.

[2]薛继坤.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演变过程的历史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5(05).

[3]黄华丽,张丽兵.德国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政府作用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

[4]简建辉.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理论和实践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5]克里斯塔·莱歇尔、克劳斯·R·昆兹曼.区域的远见--图解鲁尔区空间发展[M]. 李潇,黄翊,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融资租赁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