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俊+周满堂+张振兴
编者按:对接市场、发展产业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而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因受技术、产业规模、品牌营销、销售途径等制约,在促进增收上成效甚微。如何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大业中来,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身份,在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中作出重要贡献?地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省静乐县的衡达涌金物流园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衡达涌金),原本是一家从事煤炭、物流的民营企业,近年来,该企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农业市场嗅觉,及早转型,大胆探索,流转土地3多万亩,开发了出口韩国的红辣椒色素及多种道地中药材,仅2016年就带动千余贫困人口实现增收,在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
衡达涌金的转型和探索,留给我们不少启发。
前不久,山西省靜乐县张贵村70岁的贫困户高栓娥高兴地算了一笔收入账:去年,她把三亩半地租给合作社种植辣椒,地租出去后,她又参加了合作社的培训和劳动,租地和务工两项共收入7800元,她家三口人人均纯收入2600 元,比原来只种玉米增收5000 多元。手头宽裕了,她家添置了几件家电,年过古稀的她,还买了部手机,以方便和外界联系。
高栓娥的喜悦,源于静乐县衡达涌金物流园区有限公司的转型。近两年来,衡达涌金立足本土扶贫,以“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为发展理念,走出了“公司+联合社+基地+贫困农户+科技研发+互联网”的成功发展之路,为静乐县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活力,也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在企业引领中获益。仅2016年,项目覆盖的7个乡镇27个村中,近万人从中获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8户1264人,合作社共向他们支付土地流转金758万,发放劳务费1110万元。项目使农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1875元。
成功的运作模式和多赢的辐射效应,不仅调动了更多贫困户靠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信心,也促使企业在引领创新的路上步伐更快、更稳。衡达涌金的成功经验,集中体现在“三转、三连、三借”三大亮点上。
“三转”转出活力
“三转”即企业转型、土地流转和农民身份的转变。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四大特征,即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坚持这一基本制度,就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实现“两个转变”:在“分”的层次上,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在“统”的层次上,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社会化程度。而作为新型农业主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脱贫攻坚中大有作为。
衡达涌金原来主要从事洗煤、建筑、物流等业务。2009年承包荒山6000亩,在营造针叶林和经济林上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被山西省绿化委和省林业厅授予“山西省林业生态大户”称号。2014年7月,衡达涌金又开始进军农业领域。在静乐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对接下,2016年以来,以郝效民董事长为首的衡达涌金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并主动承担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种养加结合,产供销连接,集农业、休闲、采摘、旅游、度假为一体,着力打造绿色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由“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依赖型向“绿色、科技、环保”的生态循环型转变。
转型后的衡达涌金位于神峪沟乡胡家沟村,占地面积93亩,其中,两个联合社与三个子公司专业从事辣椒、道地中药材、菊芋、速生竹柳等特色产业化种植和荒山绿化、林下养殖,三个子公司从事精深加工和有机肥生产,两个子公司承担电商和物流。2016年,公司完成产值2.9亿元,实现利税4550万元。
双路乡赵家沟村在“农业学大寨”年代曾是全县的产粮大村,现在却是典型的“空壳村”“光棍村”。改革开放后,单一的粮食生产、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使农民种地效益低,大多数村民外出谋生,导致土地大面积弃耕荒芜。现在,村里近40%的男人打着光棍,村里的学校也早已关门停学,原先186户、560口人的村庄,现在仅剩下13户26人,他们基本是老弱病残,除经营百十亩“保命田”外,靠低保、五保、救济维生。全村无一件农机具,仅有十几头役畜和百十只羊,坡梁地除退耕还林外,有3000余亩梯田地撂荒。
2017年4月,衡达涌金到该村实施产业扶贫,将这3000余亩撂荒地流转后,复垦种上了菊芋,其中,对接精准扶贫户44户136人,吸引80多位农民返乡务农。如今,这里机声隆隆,车水马龙,工地上近150名劳力从早到晚干得热火朝天,修路、翻地、提水上山、栽植下种的场面打破了往日的沉寂,恢复了久违的繁忙景象。
租地不是目的,让贫困群众真正动起来,才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对此,衡达涌金把农民、贫困户集中起来,教着学、领着做、带着干。公司采取“专业队+雇工”的形式,与农民、贫困户签订劳动合同860份,临时用工达3600余人,使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2016年,在辣椒和中药材种植中,公司总计为精准扶贫户支付劳务工资230万元,户均获得纯收入7647元,人均1820元。今年,截至5月15日,衡达涌金的特色种植产业已雇工5.9万个,支付农民工工资464.2万元,其中精准扶贫户投工8850个,获得工资79.6万元。
66岁的李振耀,是丰润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年前,儿媳妇嫌家穷一走了之。去年4月,公司与他对接后,因其务农在行、勤劳会管理,被提拔为辣椒种植专业队长,月工资2400元,加上他出租4.5亩土地获得的流转费2700元,以及自家的种地收入,去年人均收入达到9350元,一年时间就从贫困户变身富裕户。endprint
目前,衡达涌金的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2万亩,红辣椒种植还向周边县辐射,面积达到3万亩,公司仅土地流转费就支付了745万元。对流转土地的农民来说,仅土地流转费一项,就相当于往年自家的种地收入,再加上务工收入,使他们的经济条件、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三连”连出引力
“三连”即公司以产业为“躯”,以农民为“本”,以科技为“魂”,以市场为“命”,唱出了一出五彩缤纷的连科技、连市场、连农户的连环大戏,公司成为农户连接科技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要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企业就必须审慎决策,推出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决不能让贫困户承担任何风险。为此,衡达涌金特别注重项目考察、规划与设计,多次组织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北京、江苏、山东等地考察,并聘请有专业技术资质的省级设计单位实地研判,为公司编制了种植、加工方面的6项可研报告,这些报告均已立项,使公司的项目决策增强了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产学研方面,去年以来,衡达涌金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等5所大学7个省级以上科研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依靠科技降低投资风险。他们与山西农大生命科学院教授梁建萍合作,引进多倍体诱导栽培技术,使公司大面积种植的黄芪、远志等药材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公司土洋结合,吸收了县内农业、食品加工等10余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与7名大学生一起组成技术团队,开展高端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并跟班生产作业,承担技术检查与指导。去年,永仓合作社种植的辣椒平均亩产达3000斤,且品质优良、市场看好。
现在,面积达万余亩的永仓辣椒种植基地已入围2017年50个省级蔬菜标准园创建名单,填补了静乐多年来缺乏蔬菜品牌的空白。今年的菊芋种植,又是以市场选项目的成功实践。菊芋俗称“洋姜”,以其抗逆性强、耐荒漠化、耐盐碱化、耐寒、耐旱而著称。小植物蕴藏大价值,据专家研究,它除食用外,在医药保健领域、农业生态治理领域甚至生物领域都展现出惊人的价值。年初,衡达涌金两赴江苏盐城、连云港,与南京农业大学隆小华教授和连云港万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南种北引科学种植,使万亩菊芋落地静乐,静乐已成为北方较大的菊芋生产种植基地。目前,在旱象持续严峻的情况下,菊芋仍破土出苗,被专家称为“生态王子”“穷人的庄稼”。
为打开销路,衡达涌金与专业从事辣椒销售且有出口资质的河北国丹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产品销售意向书;与江苏连云港万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约定所生产的菊芋产品将由对方包销。同时,还与山西省内各市以及上海、广州等市的20余家商城、超市签订了购销供货合作意向,为公司的辣椒、菊芋、小杂粮加工产品开辟了广泛的销售渠道,畅通了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通道。
在连农户方面,衡达涌金首先注重提升贫困户的素质。2016年,衡达涌金举办了两期辣椒、菊芋种植技术培训班,2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培训。培训期间,公司组织他们实地参观园区,并为每户送一袋面粉进行慰问,使公司与贫困户之间增进了感情,催生了贫困户依托公司产业尽快脱贫致富的劳动积极性。
王村乡善应村5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袁玉存,妻子常年有病。去年,袁玉存开三轮车给人送粪途中翻车,导致肩肘骨折,两次手术的巨额医疗费用,更是让这个家陷入一贫如洗的境地。袁玉存的儿子在衡达涌金打工,董事长了解情况后,马上预支1万元作为治疗费用,袁玉存的儿子感激涕零,称董事长为救命恩人。公司与农民心连心,连出了企业的好人脉。去年,公司上门租地、雇工,既费时又费劲,今年,主动来公司要求出租土地和打工的农民络绎不绝,使公司发展倍增活力。
“三借”借出动力
“三借”即借势登高、借船出海和借力兴业。
衡达涌金转型后,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实现产业扩张,得益于适应了精准扶贫的大势,也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大力支持。转型之初,衡达涌金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艰难期,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遇到许多困难,对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县里还把公司确立为全县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予以扶持,2016年以来,省、市20余位领导先后莅临指导。此外,县委还委派经信局一名副局长作为驻企干部和项目推进责任人长期蹲点,实现了服务企业的常态化。
同时,衡达涌金在农业产业化上的顺利进展,也与公司对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視密不可分。公司成立了党支部,吸收党员35人,其中大学生党员6人,他们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证了种植任务的按期完成。今年的菊芋种植中,他们风餐露宿,逢峁开路,过河搭桥,向荒山进军,向贫困宣战,在一个月内组织返乡农民工完成了3乡镇6村10000亩菊芋的种植任务,被誉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中组部四局的相关领导在来公司调研非公党建时,曾对公司的党建工作表示肯定:你们的非公党建有声有色,名副其实。
为尽快汇入现代科技大潮,衡达涌金还搭借互联网的快车道,开办了“金大地商城”电商平台,在全县设立了318个配送网点和一处食品粮油及小杂粮线下体验店,大大提高了静乐农特产品的美誉度、影响力和附加值。商城运营以来,销售额达6000余万元。
衡达涌金在短短3年中,走出的“贫困户脱贫有依托、农民工返乡务农有平台、大学生创业有天地、企业转型发展有空间”的路子,接地气、顺民意,让众多的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增强了获得感。该企业的实践,说明在以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为特征的脱贫攻坚大业中,企业大有可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