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景海
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十九大报告庄严承諾,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陕西省旬阳县金寨镇务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扎实工作,确保到2020年全镇所有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
目前,脱贫攻坚工作仍然量大面广,情况复杂,任务繁重,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少数贫困群众不思进取,坐等天上掉“馅饼”;靠党委政府,依赖“扶贫救命稻草”;贫困户争要帮扶救济,脱贫成为剃头挑子一头热,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亟待破解的难题。旬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陕西省东南部,金寨镇属山区地带,国土面积13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5个。全镇共有4063户1.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88户5380人(包括在册贫困户994户2597人)。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从2015年开始,按照旬阳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大胆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思路,摸索出了一条以“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之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路子,在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破解扶志难方面成效明显。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群众说事,找准症结定话题。开展道德评议的关键是成立道德评议委员会。我们以村、社区为单位设立,按照“公道正派、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热心公益”的标准,重点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族长、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村“两委”成员等各界乡贤骨干,采取村民推荐、党支部审查、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的程序推选产生道德评议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1至2名。道德评议委员会在村、社区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道德评议,遇到特殊情况可随时组织评议。在开展道德评议前,道德评议委员会委员深入村组院落,通过调查走访、召开会议等形式,让广大群众把乡风民风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说出来,把与之对应的先进、后进典型事例说出来,大家集思广益,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解决办法。
二、乡贤论理,激浊扬清辨是非。道德评议委员会在深入调查、掌握实情的基础上,确定“评议日”,镇党委派出道德评议观察员,召开会议进行集中评议。会议坚持以人为本、正反对比、以理服人的原则,把论理过程作为思想交锋、明辨是非的过程。会上,被评议对象先行陈述,说出自己的想法。道德评议委员会委员结合被评议对象的陈述和现实表现,对先进典型主要评议其先进事迹和所体现的道德品质,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对后进典型和突出问题,通过论理释法、说教劝导,重点分析其产生和滋长的根源,分析其危害性,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和根除。通过现场评议、话语交锋、讲评论理,形成强大道德攻势,让被评议对象心灵受到触动,从而激发出内心深处崇德向善的道德意愿。金寨镇寨河社区居民吉某明在当地日子过得比较宽裕,可他以妻子有病、从未享受国家惠民政策等为由,多次缠闹争当贫困户。社区道德评议委员会委员对他进行了道德评议,委员们你一言我一语,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的分析、劝导,打通了吉某明的思想,他随之放弃了无理要求。
三、榜上亮德,崇德尚贤重导向。道德评议会结束后,其评议结果经村、社区党支部审定,对评出的好人好事、凡人善举、不等不靠、勤劳脱贫的先进典型,通过“善行义举榜”立榜表扬,开办“道德讲堂”广泛宣传,优先作为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典型向上推荐。金寨镇寨河社区五组贫困户残疾人刘波自强自立、不等不靠,栽烤烟7亩,养猪15头,被道德评议委员会评议为脱贫攻坚自强自立先进典型后,其事迹在社区“善行义举榜”上公开立榜表扬。一时间,刘波成了社区群众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人物,乡亲们纷纷表示,要学习他自强自立、坚韧不拔的精神。刘波后来又荣登2017年3至4月“陕西好人”榜。对评出的不文明、不道德和在脱贫攻坚中等靠要、缠访闹屡教不改的后进典型,在不触犯法律法规、不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在村、社区设立的“后进典型曝光台”内载明事实,进行曝光,形成颂扬真善美、转化假恶丑的舆论氛围。
四、众人帮教,润物无声促转化。对后进典型,道德评议是基础,帮教转化是关键。道德评议会后,委员会成立帮教转化小组,指定2至3人作为后进典型的帮教转化责任人,采取“一人一案、一事一策”办法,对症下药,制定帮教转化方案,定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教育劝导,确保其自我觉醒、自我转化。对于积极纠错、改掉恶习的,经道德评议委员会同意后,将其从“后进典型曝光台”上撤销;对于家庭确实存在困难的,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巩固提升帮教转化成果。金寨镇居民吉某兵因酒后无德、打骂母亲、“等靠要”当懒汉被评为后进典型,社区落实了3名干部作为其帮教转化责任人,帮助、指导他发展烤烟24亩,养牛5头,养猪4头,原址重建3间新房。日子过好了,吉某兵性格也变了,对母亲非常孝敬,邻里关系也和睦了。通过开展道德评议扶志,吉某兵重新树立了生活信心,赢得了邻里的尊敬。
两年来,金寨镇成立道德评议委员会12个,开展道德评议66场次,评出各类先进典型270人次,其中贫困户自强自立、勤劳脱贫典型56人次;评出各类后进典型67人次,其中贫困户“等靠要”和非贫困争当贫困户、“缠访闹”典型34人次,共曝光后进典型54人次,帮教转化54人次。
开展道德评议,我们有五个方面的体会:一是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我们把道德评议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评议论理,进行思想碰撞,形成道德共识;通过发动群众评议群众,褒奖扬颂身边好人、帮教转化后进典型,让群众成为道德实践的参与者和评判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主题”在道德评议的“小故事”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体现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本质要求。“美丽乡村”是“颜值”,“文明家园”是“气质”,我们坚持内外兼修,通过道德评议把广大群众崇德向善的道德意愿激发出来,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实践养成,深耕厚植“诚、孝、俭、勤、和”新民风,把建设美丽乡村新风貌变成了文明家园建设新风尚。三是培育了文明淳朴的乡风民风。身边人讲身边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是群众能学能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评议以评、促、帮为抓手,采取身边人讲身边理、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从“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语”,将“大道理”转化为“身边事”,使教育引导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群众愿意听、能接受,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淳朴乡风民风的形成。四是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道德评议是我们探索德治的重要抓手,它通过说事评理的方式,让群众自己说自己的事,自己评自己的理,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话语权、评判权,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辨善恶、分美丑、知廉耻,有效解决了空洞说教太软、法律和行政手段管理过硬的问题,实现了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五是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我们聚焦脱贫攻坚开展道德评议,把脱贫攻坚中的身残志坚、自强自立、勤劳脱贫的先进典型评出来,通过“大力表彰奖励、红榜张贴弘扬、立传入史励志”,着力营造人人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把好逸恶劳、自私缠闹、懒散等要的后进典型评出来,通过乡贤评议鞭挞、黑榜公开曝光、群众议论施压、干部耐心引导、能人贴心帮带,着力营造后进可耻的舆论导向,逐步形成了贫困户比着干、抢着干、争当先进、奋力脱贫的喜人态势。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深入思考并持续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思路和更加接地气的扶志扶智工作方法,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实现贫困群众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