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信用卡金榜

2017-11-22 15:32张海云
投资者报 2017年44期
关键词:信用卡消费银行

张海云

根据公开数据、银行自荐素材以及微信投票三个维度进行研判,《投资者报》“2017信用卡金榜”评选结果出炉,包括最具领先性信用卡银行、年度最具成长性信用卡银行、年度最具创新性信用卡银行、年度最具服务性信用卡银行、年度最具互联网基因信用卡银行以及年度最佳区域信用卡银行,共有19家银行获得殊荣

国内累计发卡量超过千万张的发行机构大约在10家左右,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中国银行位列国内信用卡市场的第一梯队。截至今年6月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累计发卡量突破1亿张大关,分列第一、第二位

区域银行也在不断奋进。从银联公布的百余家区域性银行整体情况来看,上半年累计发卡2706万张,同比增长33%。上海银行、哈尔滨银行等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信用卡专营机构借鉴互联网创新理念,应用先进金融科技,不断提升线上获客能力,同时与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联名卡。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为信用卡攻城略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信用卡市场历来是银行的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成为信用卡消费主体的今天,信用卡是银行与用户建立广泛联系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消费主力日趋年轻化、竞争愈发激烈的信用卡消费市场,通过信用卡业务从场景获客,并依托场景提高用户体验,对银行而言,无疑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随着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支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迅速进入公众视野,个人消费者在不使用信用卡的情况下就可以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服务。这也对银行信用卡提出了更大的考验和要求。

为了吸引大众的视线,银行信用卡只有花样不断升级,竭尽所能提高用户体验,才能获得认同。

那么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各家银行到底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哪些银行信用卡以用户新需求和不断变化的市场为核心着眼点,不断尝试创新?哪些银行信用卡在新形式下发展迅速?

《投资者报》推出“2017信用卡金榜”评选,力求为用户揭开信用卡市场的真实图景,这也是我们自2015年连续第三年推出这个榜单的缘由。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评选,真正评比出综合实力强、口碑好、值得广而告之的好信用卡,同时推动中国的信用卡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

此次评选一如既往地根据公开数据、银行自荐素材以及微信投票三个维度进行研判,三个维度各占1/3比重。特别是官方微信发布的投票环节受到了用户的热烈欢迎,微信点击量超6万,投票高达4万多,微信留言纷至沓来,大家既给自己中意的信用卡点赞,同时也对银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综合三方评分,《投资者报》“2017信用卡金榜”评选结果最终出炉,包括年度最具领先性信用卡银行、年度最具成长性信用卡银行、年度最具创新性信用卡银行、年度最具服务性信用卡银行、年度最具互联网基因信用卡银行以及年度最佳区域信用卡银行,共有19家银行获得殊榮。

各银行比拼市场份额

今年的“双11”电商购物狂欢已经落幕,高达2500多亿元的电商交易额再次刷新纪录,这背后不乏各家银行信用卡的推波助澜。

电商分期支付仅是各家信用卡厮杀的战场之一。《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尽管竞争激烈,但国内的信用卡市场格局基本确定,累计发卡量超过千万张的发行机构大约在10家左右,他们是信用卡市场的佼佼者。

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中国银行位列国内信用卡市场的第一梯队。

以今年半年报披露的信用卡数据来评测,截至今年6月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累计发卡量突破1亿张大关,分别以1.29亿张、1.02亿张分列第一二位;招商银行上半年新发卡781万张,以8812万张的累计发卡量跻身股份制银行首位,“插队”五大国有行,总排名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亚军建设银行,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较上年末新增756万张信用卡, 累计发卡量1.02亿张,首次突破1亿张大关。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紧随“三甲”其后,累计发卡量处于5000万张到1亿张之间,分别为7823万张、6427万张、5610万张。它们是此次评选“年度最具领先性信用卡银行”的竞选者。

第二梯队的信用卡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以及邮储银行,累计发卡量均超千万。

相比第一梯队的银行,第二梯队的银行加大了营销力度,由于基数相对较小,同比增速迅猛。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是其中的黑马。

浦发银行保持了令业界惊叹的发卡速度,同比涨幅高达55%,截至6月末,累计发卡量超越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排名从去年同期11位上升至第9位。兴业银行以42%的同比增幅紧随其后,累计发卡量2000万张,上半年新增发卡量407万张,同比提升103%。

不过,第二梯队的银行之间差距比较大,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的累计发卡量在4000万左右,邮储银行才刚过千万。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信用卡业务的开展都非常灵活,不管是营销活动,还是高科技应用,都在努力扩张市场。第二梯队中信用卡增速排名靠前的银行自然成为本次评选“年度最具成长性信用卡银行”的入围者。

区域性银行也在不断奋进。从银联公布的百余家区域性银行整体情况来看,上半年累计发卡2706万张,同比增长33%,新增发卡同比增长37%。例如上海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区域性银行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哈尔滨银行提出将信用卡业务发展为全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并着力打造“城商行第一信用卡品牌”的战略。上海银行与贵阳银行也在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其上半年信用卡收入所占大零售份额均超过10%。

招数频出 跑马圈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家银行信用卡只有各出奇招争抢客群,从这些招数中,可以看到一家银行信用卡是否真的是从用户利益出发,从而不断创新。

各家银行信用卡都在试图深耕客户经营,构建多维消费场景。那些积极创新的银行在信用卡经营上越来越灵活,面对市场热点和消费者的动向都能快速反映。例如共享单车、人气游戏、漫画卡通、明星偶像、外卖餐饮、线上娱乐等等都成了合作对象,精准定位客群、独特专属权益、高颜值的卡面都成为吸引客户的亮点。

其中发力年轻客群是最重要的策略。例如今年首度发卡量突破亿张的建设银行與腾讯合作推出龙卡腾讯游戏信用卡;民生银行携手同道大叔、花千股手游等热门IP打造联名卡,不仅在卡面实现“年轻化”,同时也针对年轻白领客户定制了颇多专属权益;兴业银行推出桃花卡、萌萌卡、爱奇艺联名卡等一系列新产品,满足年轻、运动、时尚人群需求偏好;浦发银行发行95后专属信用卡等。

国有大行纷纷与与阿里、京东、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牵手推出联名信用卡,这也是发力年轻客群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银行而言,跨界联姻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扩大获客渠道,同时增添消费场景,提高信用卡用户的活跃度。在联合获客和营销方面,银行利用互联网企业流量入口、消费场景优势,通过大数据精准营销,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以数据为驱动、模型为核心的自动化、智能化、全方位、多渠道的营销模式提升营销效率;在产品创新方面,与互联网企业深度融合,结合自身的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发展各类在线嵌入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产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银行信用卡如果不触网、不加速互联网转型的话,那只能被市场淘汰。很多信用卡专营机构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借鉴互联网创新理念,应用先进金融科技,不断提升线上获客能力。

如农业银行对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卡营销渠道进行完善;招商银行全面提升掌上生活APP的经营能力,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功能,持续提升数据驱动获客的能力;民生银行自主研发了“一页网申”平台,更多字段由填写改为选择,有效提升客户体验;兴业银行稳步推进“织网工程”,促进发卡产能显著提升。

在信用卡服务形式方面,交通银行的视频客服与“手机信用卡”、招商银行的客服直播、浦发银行的AR黑科技等,都是以移动APP作为载体所推出的全新服务体验。随着移动互联网趋势的不断深入,微信、手机银行、APP、网上银行等E渠道的服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充分运用新科技、新手段优化移动平台,为持卡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将是行业一大发展趋势。

在各种招数当中,还有一种是深入内部交叉营销,这种方式多适用于大型集团。例如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银行,今年上半年通过集团交叉销售渠道的获客,在新发卡量中占比约36.5%,新发卡量同比增长44.9%。今年平安银行还将直销银行、借记卡、信用卡APP“三合一”,新口袋银行APP功能更趋完善,着力打造了自有平台流量入口。

当然,各家银行信用卡争抢市场显然不仅仅是这些举措,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为信用卡攻城略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信用卡迎接外在挑战

尽管信用卡整体市场在增长,但仍然遇到不少挑战者。譬如近两年迅速崛起的各种消费金融公司和现金贷企业。

近段时间,拍拍贷、和信贷、趣店、融360、信而富等消费金融企业纷纷奔赴美国上市,受到资金的热烈追捧。面对外部环境的冲击,传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在求新、求变,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银行和监管部门也意识到了信用卡增量用户被互联网消费金融给“截和”的现状。去年央行发布了《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透支利率上下限的管理方式取代统一规定的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以违约金取代滞纳金等规定都使得银行在设计和管理信用卡服务时获得更多自主权,从而获取更多的客户和市场。工行、建行、农行、光大、兴业、平安、广发银行先后发文将透支取现每日累计限额上调为1万元,而兴业银行的每日透支取现限额则是普通卡高达2万元、白金卡高达5万元。多数银行的信用卡取现金额已经万元起步。在银行利润增速趋缓的时代,银行纷纷瞄上了信用卡取现等中间业务收入这块肥肉。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的信用卡新规明确规定,持卡人可将信用卡内资金划转到本人银行结算账户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开立的支付账户。这不仅增加了信用卡的使用场景,更重要的是给信用卡、线上支付、消费金融彼此合作协同发展留下了政策空间。

随着消费与信用卡的融合,国内信用卡高速增长的态势并未结束。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尽管消费金融来势汹汹,但是仍存在市场短板,其覆盖的消费场景更多还是小额、高频的日常消费,信用卡仍然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和使用场景。不断发展的银行信用卡也在逐步覆盖消费金融公司的客群,相信发卡量和交易额在未来仍会快速增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2016年末,居民消费信贷总量估计在6万亿元左右,约占消费支出的19%。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可见消费信贷在中国市场有极为广阔、庞大的消费需求。不断规范化的政策保障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为信用卡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更多的可能性。银行应利用自身优势,把握时机积极应对,从战略布局到战术应用,打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投资者报》进行信用卡金榜评选的初衷。

猜你喜欢
信用卡消费银行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招商银行:招行两大APP支持信用卡免费还款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信用卡资深用户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注意!有些信用卡不激活也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