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吕跃
小城镇:不仅仅有漂亮房子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吕跃
在贵定县盘江镇美食一条街,漂亮、整齐的二层小楼房排列在街道两旁,离美食街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是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拥有在校师生6000余人。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就业保障、公共服务越来越完善,盘江镇小城镇繁荣的背后,是贵定县在小城镇建设上作出正确决策和大力执行小城镇建设决策的必然结果。
城镇化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架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一座桥梁,打通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大通道。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贵定县始终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立足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打造了产业集聚、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各具特色的产城景文村一体化的示范小城镇,让人在城镇得到全面发展。
以县城为中心,带动各乡镇小城镇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交通、医疗以及公共服务系统带来的便利生活。
贵定县的小城镇建设,尤其注重农户的利益保障,把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在盘江镇、云雾镇等地探索“农业+文化+旅游+社区”的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加快以种植为主的农村第一产业向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乡村食宿产业的兴起,拓展了农业人口的就业渠道。同时,利用大数据优势,推动农产品电商、农村公交、信息产业等深度融合。
规划明确,联动发展。贵定县推出“两核三带”建设规划,以昌明镇和盘江镇为“两核”,打通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快慢车道(同城化快速干道和沿河骑行慢道),城市元素向农村延伸,工农文明、农旅融合、产业升级,实现了贵定速度的再创新,探索出乡村田园综合体的贵定发展模式。
小城镇建设不是迫使农民向城镇集中,而是要使城乡得到均衡协调发展。贵定县通过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人均环境,使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水平向城市靠近,促进农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产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更加广阔。
产业是城镇的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是“空城镇”。贵定县的小城镇实践,把握住了产业和城镇叠加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茶叶、蔬菜、食用菌、刺梨等主导产业,引进山王果、天泷刺梨港等加工企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发展兼融共生。
贵定县建设小城镇取得成功的一个重点,在于找准定位。贵定县抓住了交通区位“好”、资源禀赋“优”、生态环境“美”、民族民品“特”、民族文化“浓”、 民风民俗“淳”的优势条件,根据各乡镇不同的地理位置、交通区位以及土壤、气候等,准确选择适合自身的小城镇发展道路。
昌明镇发展商贸和工业产业、盘江镇发展旅游、沿山镇发展特色农业、云雾镇茶旅一体、新巴镇发展生态农业、德新镇发展特色农业与长衫龙文化产业相结合,每个镇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每个镇都准确把握住自己的方向,在小城镇发展中避免了“千镇一面”的尴尬和一哄而上的局面,全县小城镇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会建设,还要会管理。贵定县敢于创新、勇于担当,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局,指导、协调和督促小城镇建设的全过程,这在全省都属于创新性的举措。按照智慧城市的要求,强化网络整合管理,建立统一的城镇执法管理信息平台,形成部门联动的管理机制,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
目前,贵定县小城镇建设的成果不断显现,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7.6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9.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8%增长到现在的46.7%。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山地特色凸显的新型城镇体系正在形成,贵定发展劲头更足。
(责任编辑 /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