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兰
传销如何洗了他们的脑
□杨剑兰
今年以来,几起大学生误入传销不幸身亡的消息,让国人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到对传销的反思上:传销这一在外人看来很容易识破的骗局,是怎样对当事人实施精神控制,以致于高智商人群也难以幸免呢?
传销成功洗脑的第一步,是选择精准的目标人群。传销者的学习笔记总结了“适合加入传销的8种人”,他们的共同点是:存在金钱困境和现实需要,无力无助、爱幻想、易轻信,这类人群更容易被煽动、被催眠。
接下来,利用人的信任骗来目标人群,然后再全方位多策略地利用人性特点,如获取认同、满足需要、鼓动欲望和激发恐惧等,步步为营控制人的精神世界。
在新人到来时,传销组织会提供温馨互助的虚假氛围,满足人们的归属感和依恋需要。如果新人提出质疑,他们会说“我们是国家秘密支持的北部湾开发项目,为崛起的中国资本市场搭建新的融资平台”等一套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利用人们的知识盲区增加迷惑性,再利用投机心理和贪婪欲望以假乱真。假如无效,传销组织会找多个跟你有共同点的人来交谈:“如果是传销,我为什么还留在这,我又不傻……”用身份共鸣和不易识别的歪曲逻辑来瓦解人的自我意识、获得团体认同。
为强化效果,传销组织还会请所谓成功人士或权威长者现身说法,利用榜样效应轮番灌输,如果到这里新人依然顽固不化,就动用暴力威胁等手段让人屈服。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会认为传销里的人之所以被洗脑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事实上,传销的精神控制不是在智商这一理性层面工作,而是入侵人的情绪和潜意识这一非理性层面。当一群人聚在一起喊着口号“努力!奋斗!”,所有人都情绪高亢,群体便进入一种类似癫狂的集体潜意识状态,个人产生了与强大集体融合的假象,自恋膨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开始把幻想当现实,就像传销成员即使每天睡地板、吃菜梗,还坚信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样。
传销之所以能麻痹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身处狂热的、隔绝的群体氛围中,个人的判断力会大大下降。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盲目从众和去个体化,会使得其个性被湮没,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就会表现为高度一致的无异议、盲目的情绪化和不讲逻辑的低智商。
传销组织采取封闭环境、密集授课的形式,通过疲劳战术和思考剥夺,将人置于一种恍惚的催眠状态,人在催眠状态下只能被动接受输入信息。
没收手机,不许看电视看报纸,传销内容成为大脑的单一刺激来源。连续几天高强度的授课,大量的复杂公式、国家政策、经济知识,让大脑变得疲劳,认知功能受到抑制。加上时间安排精确到分钟的密集灌输,剥夺了人的质疑和反思时间,人们只能不经思考地交出自己。
传销有效的洗脑,还体现在利用“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的戈培尔效应。人的记忆通过重复来获得强化,不断重复的谎言和价值观,让人不知不觉间被同化。而传销组织通过不断重复“只要拉三个人进来你就能致富、不出一年就赢利百万、千万”等明确的许诺,为迷茫无助的人提供了一条确定路径,帮助人们对抗了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多种手段结合,让很多人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尤其是逃避现实、意志脆弱、缺乏自我意识的人。
其实传销很容易辨识,但凡有交会费、拉人头、上线从下线的销售业绩中计提报酬这三大特点,必是传销无疑。
假如不幸误入传销组织,你的第一感觉是传销,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因为直觉有时会比思维更快速地感知到环境的整体信号。确信是传销后不要跟传销人员争辩,因为你基本无法说服他们,你要做的是坚信自己。在内心保持审慎的旁观者态度,分析他们说话做事的动机,不要掉入他们的诱导陷阱。在轰炸式的密集授课、重复强化中,保持游离的、无视的状态,不听不看不辩解不接收,不被洗脑,才能寻找机会逃出。
除了识别传销、抵制传销洗脑外,要想与传销彻底绝缘,最重要的是:你需要了解人性里的欲望和弱点,了解自己的困境和需要,对短期暴富、快速成功的诱惑保持绝对的警惕和远离。
(摘自2017年8月21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