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生
融合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王林生
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要素的创新融合,是加快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推进融合发展,在国际层面,有助于增强文化对现代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在国家层面,有助于实现产业创新,繁荣和发展文化经济;在城市发展层面,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融合过程中也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未能充分发挥、财税支撑体系尚不完善等多种制约。因此,探索新形势下产业管理模式、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以及拓展融资渠道等成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融合;文化产业;制约;路径
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产业,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产业的规模与水平,不仅是衡量现代国家或地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也是促进文化创新、繁荣文化市场与有效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作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本身就是多重元素融合发展的产物。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相融合。2016年3月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提出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和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将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视为催生创新文化业态,提升现代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文化产业作为20世纪中叶出现的重要实践,与现代消费文化理念的兴起不无关系。在这一理念的传播与渗透下,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逐渐取代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这种需求转型使得文化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经济开始朝着文化与科技、商务、旅游等资源融合的方向发展,一个以文化为主导的经济时代已然来临。
1.在国际层面,推进融合发展是现代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文化逐渐参与到经济发展的运行轨道之中,且与其他产业资源的结合日益紧密。斯科特指出,城市文化与经济等要素的融合不仅是最具活力的发展领域,是当代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显著特征,且在新的资本主义文化经济中发挥着“堡垒”性的作用。“在这种语境下,文化与经济之间许多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地方文化有助于塑造城市内部经济活动的特点;同样,经济活动也成为特定地点文化生产与创造能力的动力要素。”世界许多城市都充分挖掘文化的经济价值,利用多种途径探索文化与其他产业资源的融合方式,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如赫尔辛基围绕“光之力”统筹城市商务活动,大力发展商务会展、观光等文化行业;东京积极挖掘动漫文化,大力发展动漫创意产业;纽约以“百老汇”的演出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演艺业。正是在这一国际潮流影响下,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其他产业资源的融合发展,构筑与建设富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和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推进我国城市尤其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国际化进程、融入国际城市文化体系的重要途径。
2.在国家层面,推进融合发展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创新已然成为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但需要指出的是,创新发展在理论层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积累或制度建设理论,亦不同于传统人力资本学说,它是将人类才智的创意性发挥视为创新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因此,我们需要适应创新发展的新需求,推进文化与其他产业资源融合,在以文化为中心重新进行资源整合和产业配置的过程中,使文化要素推进经济形态向发展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转变。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推动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逐步完善文化市场的主体地位和文化市场体系,有助于繁荣和发展文化经济。目前,我国文化消费的实际规模与潜在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释放有效社会需求,提振文化消费,能从根本上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实现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
3.在城市发展层面,推进融合发展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新的产业形态助推城市转型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追求的重要目标。当前,文化与其他产业资源融合催生出的新的产业类别,彰显出新文化、新业态的发展魅力。如商业街区、老字号等在逐渐与文化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加快城市文化与其他产业资源的融合发展,催生新的经济业态,有助于强化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支柱性地位,改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化经济不仅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推动了产业的升级换代。但是由于制度与实践层面的不完善、不健全,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
1.文化改革仍显滞后,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
文化与其他产业要素融合发展既是将文化资源充分转化为文化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以文化来提升其他产业要素和经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与传统的体制机制存在诸多不相适应之处。文化产业以文化为主导,涉及科技、贸易、商务、财税、信贷、传播、发行和资产管理等各个领域,由于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各要素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导致条块分割管理、各为其政、职责不清和越位错位等现象普遍存在。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内部关系,减少行政审批,以大部制改革来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但由于文化治理的多维性、改革实践的复杂性以及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文化体制改革相较其他领域的改革进程仍显滞后。
2.文化市场培育不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文化产业究其本质是一种经济形态,文化与其他产业要素的融合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尊重和鼓励文化企业作为独立的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充分释放其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但由于在文化娱乐、影视广播和新闻出版等融合发展较为活跃的领域,政府既是管理部门,同时又充当经营主体,这种做法严重抑制了文化企业能动性的发挥。从文化市场化的整体水平而言,我国仍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缺乏可发挥重大带动作用的航母型企业,中小文化企业对“政策红利”的依赖度较高,盈利能力不足。而且由于市场体系不统一,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推动企业本身跨区域、跨行业的集团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层面依然面临如何市场化的问题。
3.财税支撑体系尚不完善,融资渠道缺乏
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要素融合,需要财政和金融的强力支撑。尤其是产业要素融合产生的新业态多处在早期金融资本积累、前期成本回收以及市场潜力开掘的过程,抵抗风险的能力和盈利能力相对较弱,对财税扶持和融资的需求较为迫切。虽然目前财政金融在支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新的信贷模式、基金发展模式、洽商平台和众筹模式等,但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些文化创新发展基金要求政府通过股权投资、参股或控股的形式参与企业运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必然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经营。同时,融合发展的文化创意经济是一种知识经济,但由于缺乏权威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和评估标准,致使新兴的文化企业在信贷市场缺乏必要的资产抵押,造成融资不畅。而且在某些文化领域存在国有和民营之分,国家财政在财税补贴方面明显偏重国有文化资本,严重影响民间资本进入的积极性。
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要素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与创造力,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型,是“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可以着力在三方面进行探索: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新形势下的管理模式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期,改革的难度和困难也越来越大。我们需要打破体制和机制束缚,加强制度建设顶层设计,明确改革时间表,并明晰部门职责,将改革视为文化商务融合发展最大的红利。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一般的产业特性,也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文化与其他要素的融合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在充分实现文化经济化运作的同时,也要把握文化的价值导向。因此,融合发展过程中,应该在减少行政干预与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间寻求一种平衡,以实现文化经济发展与文化价值导向的互利共赢。
2.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主体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是实现文化与其他产业要素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能为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培育出独立的、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能在产业融合、行业跨界和并购中发展一批低能耗、环保的高端文化企业,能够打造引领时代潮流和行业发展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航母”。建议鼓励、促进产业要素间的融合,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如动漫游戏、网络演出和艺术品网络交易等,拓展文化商务融合的产业链和产品服务,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商业的价值,将“老字号”企业的品牌效应、文化效应与现代文化、商业理念充分结合,增强“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意味着政府应通过简政放权,积极转变自身职能。因为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竞争,需要依托公平、开放和透明的市场规则。政府可以通过公布权力清单,从制度上规定自身的审批范围与权力,通过政府权力的缩减,发挥市场在产业融合路径选择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3.完善金融财税支撑体系,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完善金融财税对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关键是加强金融财税政策的科学化。其一,通过简政放权,尽可能地降低行政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加大市场对企业资源配置的调节力度。从总体而言,我国文化经济产业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一定程度的金融财税干预是必要的,但干预过多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是金融财税支持作用发挥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其二,加强金融财税支持的针对性。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催生出众多产业形态,其需求有较大差别,因此要对拟支持对象加以科学分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避免“撒芝麻”“一刀切”式的资金扶持,才能实现资金在产业的融合发展中产生的效果最大化。其三,创造公平的环境。在市场竞争中国有垄断性文化企业在贷款等方面具有优先性,从而造成民营和中小企业在资金等方面获得支持有限,使得国有垄断性文化行业和民营、中小企业未能展开公平市场竞争。所以,只有在制度和实践层面调整信贷等财税政策,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信贷环境,才能释放民营和中小企业推动融合发展的创造力,吸引和盘活民间资本。
(作者单位: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F320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2.016 ■ 编辑:田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