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延安精神在大学校园永放光芒

2017-11-22 02:07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黄中元江卫平
中华魂 2017年10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进校园研究会

文/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叶 骏 黄中元 江卫平

让延安精神在大学校园永放光芒

文/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 叶 骏 黄中元 江卫平

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这几年来,为宣传延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继承延安精神,在上海各大学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延安精神在上海各大学校园大放光芒。

一、使延安精神成为青年学生的人生导航

延安精神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教材。延安精神是学校德育最好的教材,学习延安精神,实践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来指引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用延安精神锤炼意志品德,以实现“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教育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以求真务实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组织保证。 因此,上海高校积极用延安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如:2009年、2010年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和市委老干部局、党史研究室、组织部等单位先后共同组织编撰了《浦江之畔忆延安》、《信仰的力量》等书,成为上海市高校新生教育以及学生党员培训的教材。延安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用延安精神锤炼意志品德,把延安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延安精神成为青年学生的信念。

二、延安精神进校园关键在于制度化、常态化

1.延安精神研究学习组织要实体化。让延安精神走近大学生,首先要组织落实。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立信金融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工会管理学院、上海立达职业学院、上海科教党校等12家高校为主组成的。这些高校同时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分会。各延安精神研究会分会聚集了一批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在大部分会员单位还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延安精神研究的学习组织。大学生依托这样的学习组织,形成了大规模、深层次、大范围的学生自我教育方式,并且依靠学校党团组织的组织生活,组织以延安精神为主体的各种活动,构成以社会、学校、自身发展需要的系统育人的系统工程,使更多的学生来学习延安精神,让党的优良传统在青年一代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

2.优秀青年教师引领学习延安精神。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延安精神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广泛吸收各会员单位的青年教师加入研究队伍,目前有300人左右的青年教师主动加入研究队伍。在加强研究的同时,也将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他们在教学中注重延安精神的内容,如延安时期的党史、延安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等,把鲜活的时代精神与革命传统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领悟延安精神的博大精深。同时,教学方法上,青年教师发挥其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了时空拓展的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在校园网络上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渗透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提供精神解读、疑难问询、交流研讨等渠道,使学生更易于深刻认识延安精神,强化教书育人的功效,以增强立体感和提高教育效果。

3.实施社会协同开拓教育资源。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延安精神财富和实践经验极其丰富,实施社会协同机制,利用社会资源,为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浦江之畔忆延安》一书的编撰,就是由市委老干部局提供曾在延安生活和战斗过的老干部的采访名单,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经费支持,由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各会员单位开展采访、文字整理和编写工作。《信仰的力量》一书的编撰,是由市委组织部领导进行认真考虑和遴选决定要采访的六十几位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名单,是由市委组织部、市教卫党委对整个采访活动进行整体协调,又由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采访质量的整体把握,并对口述史进行业务指导与稿件的编辑加工。同时,对参加这次采写活动的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和学习。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团体会员,来自12所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则具体负责采访。在整个采访、编撰过程中,经历过这段峥嵘岁月的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让学生们深受感动和教育。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则通过青年学生的采访,以优秀共产党员口述的形式,编写文献。

4.以活动为载体体验延安精神。上海海洋大学每年暑假都会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延安精神的参观考察、调查采访等活动。定期聘请老干部、老红军们来学校作延安精神方面的专题报告。真实而又客观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感人事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通过参观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文物,听取真实感人故事的讲解,让大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感悟延安精神,增进他们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教育。

定期在校园内举办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的演讲、辩论、知识竞赛、朗诵会、专题报告、座谈会、征文等活动;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结合一些特定的纪念日或节日,开展吸引力强,形式多样的校园延安精神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宣传延安精神,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培养一批学生骨干,通过他们去带动更多学生参与,使延安精神深深植根于校园,开花、结果,发扬光大。

5.为学习、宣传延安精神,积极拓展网络“线上线下”的学习空间。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探索了弘扬延安文化的网络载体,积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新形式。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载体,也应该成为延安精神传播的新载体。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各高校单位,积极利用网络交流的生动性、即时性、便捷性和亲和力,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潜移默化地弘扬延安精神。比如,在校园网中或易班(e-class)上开设相应的主题网站、专题网页或讨论区域,进行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交流学习体会与活动心得,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

6. 为学习宣传延安精神成立讲师团。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为了进一步让延安精神进校园,专门筹划成立了延安精神学习宣传讲师团。讲师团成员有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参会的各高校的党委副书记,各高校学者、专家、青年教师,同时聘请了在延安工作学习战斗过的老同志,还有几位上海市的优秀共产党员一起组成。讲师团每学期在各高校讲课一到二次,听课成员主要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讲课的题目包括“延安精神与时代内涵”、“延安—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等。

三、延安精神进高校初见成效

1.培育了一支青年骨干队伍。上海延安精神研究会各会员单位,建立了一支进行延安精神研究的骨干队伍。研究会的骨干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学校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党务工作者,他们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广泛吸收各会员单位的青年教师加入研究队伍,他们是对延安精神进行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共青团和学生工作系统的干部和教师,他们是延安精神进校园的直接组织者;离退休老同志,他们是延安精神进校园的积极支持者和指导者。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形成了延安精神研究的骨干力量,他们是延安精神的学习者,也是延安精神的实践者、继承者。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各会员单位把延安精神与学校的实际结合起来,着眼于广大师生特别是青年师生的思想实际和工作与学习实际,使延安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学校党团组织各种活动中,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延安精神。

2.形成了学习延安精神的长效机制。一是注意把延安精神渗透到各个时期的重点学习中去。无论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还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还是学习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包括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延安精神学习深入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领域;二是把延安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之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有关论述,将选择几门专业课及基础课就延安精神的内涵和内容进行讲授和渗透;三是把延安精神渗透到具体活动中去。如上海世博会的大部分志愿者是大学生,他们放弃了假期,不计报酬,克服了酷暑和各种困难,代表国家将自信、乐观、友好、勇敢的一面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帮助大学生确立“为人民服务”观念,使每一个人在每一件事上努力践行延安精神。

3.凝炼了一批研究成果。近几年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公开出版的除了《浦江之畔忆延安》、《信仰的力量》之外,还编写了《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继承弘扬 改革 创新——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论文集》等书,其中《浦江之畔忆延安》荣获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名。

拍摄了系列电教片。市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对《信仰的力量》一书采访全程进行了跟踪录制,制作了相关的资料片、系列电教片和工作片。在2011年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开展了“以易班为平台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展播”活动,该活动将《信仰的力量》中学生采访优秀共产党员的口述纪录片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展示,并组织高校师生在网上观看、学习。

制作一部电视片。根据延安精神进校园的系列活动制作而成,主要反映了延安精神在青年师生中的影响,反映高校师生学习、研究、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体会。

四、延安精神进校园的几点体会

1.延安精神进校园关键是让广大青年亲身参与。学习和贯彻延安精神主要是培养好社会亟需的人才,这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当代大学生政治上的成长成才是教育的长期目标,我们要把延安精神的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结合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把精神教育贯彻在素质教育中去,让青年亲身参与传承和传播延安精神,这样延安精神进校园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和活力。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主要由各高校党史、思政专家、教授组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理论功底。另外高校社科部的青年教师和一线的学生辅导员也是研究会的骨干,因此,能够吸引更多的中青年同志以及青年学生来参加,为延安精神在校园以及在青年人中的弘扬和传承打下了良好基础。

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近年开展的口述史的编撰工作,主要是让年青学子去采访和编写,让这些没有经历过这段峥嵘岁月的青年人通过“我说你听”、“我写你读”为“你问我答”、“我讲你记”的方式,将单向的传统教育变为双向的互动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让他们与老同志交朋友,在耳濡目染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本身就是对延安精神学习和弘扬的过程。

2.延安精神进校园需要整合各方资源。争取政府支持。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在市社联、上海市委老干部局、上海市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卫党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系列成绩。

整合社会资源。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活动的开展,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延安精神的本质,吸取其巨大的精神力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又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整合校内资源。各会员单位分管领导挂帅,协调各部门运作。学校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在队伍建设、理论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都为延安精神进校园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务处提供政治理论课改革支持,团委开展社会实践和延安精神进校园的各项活动,宣传部利用校内外宣传资源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的宣传活动。

3.延安精神进校园需要有效的丰富的载体。任何一种传统、文明、理论、精神,在继承和弘扬时,必须与时代特征和新的实际相结合,不结合就不能继承,就会走进历史博物馆。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必须要有生动有效的实践载体。作为大学生,更应当把握延安精神的精髓,主动参加各种实践教育活动,把书本上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不断开拓创新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用延安精神的实质来武装自己,用精神的力量来鼓励自己,用精神的动力来督促自己,把国家的兴衰与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培养伟大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

积极开展实践教育,将延安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各会员单位的党组织、学生组织和各种社团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举办了丰富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发扬了“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乐于付出的奉献精神、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的志愿者精神。志愿者精神内涵其实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延安精神的精髓。还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教育,使学生在体验教育中加强思想上的共鸣。同时,组织大学生投身到宣传延安精神的实际工作中,让大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演讲、知识竞赛和红歌会等活动。大学生在自身组织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在宣传延安精神过程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领悟延安精神的内涵,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认清自身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承载者亿万中国人民的期盼,承载着社会的期望,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的历史重任。延安精神是指引青年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让与时俱进的延安精神进入高校,将有助于青年学子将来更好地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进校园研究会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
波兰睡眠研究会
延安,我把你追寻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经典彩调进校园
日本的红楼梦研究会访问记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书画摄影作品选登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