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作叔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行业应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的相关信息技术培训,从而指引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是现在教育行业中的首要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效益的对策,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训;效益;对策
一、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目标針对性不足
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很多培训内容还是从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开始,包括如何具体操作、如何在课堂展示等,但是并没有就具体的教师教授的内容作明确性的培训。每个学科的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的课程特点,在计算机技术的使用程度上也不尽相同。若千篇一律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致使教师形成讲课方式的固有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态心理,每个学科的上课流程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这样也就不能体现本学科的个性特点。此外,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都会受到培训的影响,而忽略了最初的培训目的。在培训过程中的目标针对性不足,是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
2.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化
在实际培训中,很多中小学校还是采用以讲为主、以听为辅的传统教学方法,使教师的自由发挥受到限制,如同之前的学生一样,只能被动接受相关知识,被动灌输具体操作应用,如此违背了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的初衷,不利于教师将学习成果最终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同时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化还容易使教师产生反感心理,认为这只是形式主义,缺乏真正的实践操作。
3.培训后不能真正应用
这也是现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很多学校的硬件措施相对较差,资金短缺,致使教师在培训完成后不能真正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导致理论培训与实践教学不能完美结合,教师的教学手段只能停留于原有的教学基础上,教师受训的目的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效益的对策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性
只有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性,才能提高中小学教师技术培训的效率。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学习。因此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除了包括技术层面的应用外,还要包括信息技术文化素养以及对其的认知理解等,确保教师的受训效果。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师所教授的学科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比如语文学科涉及信息的全面整理,数学学科则涉及数学符号的编辑整合,英语还会有音频、视频内容的插入播放等,都可以在培训中具体讲解,增强教师学习的趣味性与主动性。
2.完善信息技术培训的多样性
若信息技术培训相对多样,则更容易被教师所吸收接纳。具体做法为可以根据教师的年龄划分为集中讲解与单一传授的模式。很多优秀的教师年龄较长,因而在新科技应用前反应相对迟缓,针对此种情形,在培训时就要特别对待,予以更多耐心去指导,以确保这些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而对于其他接受程度较快的教师则可以进行集中讲解的模式,提高培训效率,并在集中讲解完成后,留出更多时间让教师自行研究探索,对于具体出现的问题也好由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讲解说明。同时在培训结束后,也可以由培训机构人员组织教师进行线上交流,以便在实际操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这种完善信息技术培训的多样性措施,也是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性的重要内容。如此才能保证信息技术的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3.保证信息技术培训后的继续支持
保证信息技术培训后的继续支持是促使信息技术培训能够长远发展的最终保证。这需要资金与设备的大力支持,还需要相关专业人士的技术指导、后期跟进,才能真正予以实现。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国家一定要对其给予资金支持,以确保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而专业人士的技术指导不仅在于技术方面的问题,还包括在实际教学中与课程相融合出现的难题,比如思维导图的有效建立与应用、几何画板的互动技术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培训的最大优势,才能实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效率。
中小学教育属于学生义务教育的阶段,其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整体发展,因而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也日益增大,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保证自己的教学水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在教师中开展信息技术的内容培训,并提高其培训效率,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促进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提高中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
参考文献:
[1]余雅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栾云波.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