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第八次课改到了今天,我们小学的很多数学课确实都在慢慢改变,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多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交流常见了,生生互动频繁了,课堂活起来了。但静下心来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很多数学课堂表面上好看,但实际上别说高效了,恐怕连有效都谈不上,有的数学课低效甚至是负效的。主要表现在:明明学生不能自学,教师却让学生独学,学生还没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就争着让小组交流或讨论;学生在独自思考,老师又不放心,不停地提醒;学生汇报得很好,老师却又打断学生,将学生引导到课前设计的思路上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汇报时间偏长,新知识学生还未弄清,巩固练习还没沾边,下课铃声响了,教师草草收场,留给学生头脑的是混沌和模糊,如果每节数学课都是如此,结果堪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呢?
一、精准把握学情
传统的数学教学不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把自己要讲的东西弄好就行,上课时教师只要照着课前设计好的方案,讲下去就行了,但是不能讲错,如果课前知道所教的内容较难,可以将新授内容进行难点分散,也可以先进行复习铺垫,可以采取小步骤教学,教师将要学习的知识,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全班学生讲一遍,然后,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尝试,如果发现学生不会,教师还可以再讲一遍,直至学生学会,会做类似的题,这就表明教学达到了教学要求。但是,新课改理念和原先不同,现在要以学定教。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某一数学知识之前,必须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而且要知道学生已经掌握到什么程度。
例如,教学“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我们必须明白,学生要学习这一知识,至少必须具备:(1)会看有方向的图示:(2)会正确地运用数学对来确定位置;(3)会正确地用量角器测量角;(4)学生还了解生活是怎样确定物体位置的;(5)会用指南针来确定方向。这些知识学生掌握得好坏会影响学生对该数学知识的同化,当然,我们教师还应当考虑,“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如何从上面这些知识生发出来,也就是从哪个知识将学生引导到这一新知的研究、探讨和学习上来。
二、尊重教材意图
“课本”“教本”,现在叫“教材”,即教学的素材,是重要的教学材料。我们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读懂读透教材。只有读懂了数学教材,才能领悟专家和优秀老师的理念和经验;我们读懂了一节课的教材,知道这节课的前前后后,就知道一节的重点难点,就知道学生要达到的目标,也就大致知道课堂大体思路。
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列举法),教材呈现的教学脉络非常清晰:第一,创设情境。第二,引導学生理解题意。第三,让学生独思探索。第四,让学生展示。第五,引导学生总结。第六,引导学生回顾。
三、学习真正发生
我们精准地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正确理解了教材的意图,只做到这些还不行。因为这只是我们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意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不能直接“给予”学生,数学知识,必须由学生自己愿意“拿去”才行。学生如何拿去,那只有让学生真正学习。学生发生真正学习的指标是什么?首先,学生必须是自愿参与的,还要学会如何参与,能够独立思考,愿意与小组同伴分享自己的思维成果。还应当付出一定的努力,学习不完全是游戏,学习也不是完全靠兴趣来支撑和维持,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学习有时还需要意志来维系;其次,真学习还表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学生创造精神的高昂:真学习还表现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例如,“分数初步认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平均分6个物体,再均分2个物体,最后均分1个物体,学生能够说出1个物体均分2份,每份可以用“半”来表示。老师由此引导,半个可以怎样表示呢?让学生独立去读教材,然后引导学生谈自己学到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学生可能知道:半个可以用1/2表示、1/2的读法。老师还引导学生: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学生还质疑:2为什么叫做分母?1为什么叫做分子?……
四、教师适时介入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认为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所有的障碍他们都能“搬得动”(解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介入帮助学生了。
但是,教师介入的时机、介入的范围和介入的程度是有讲究的。学生处于想要获得知识的状态,此时教师介入很有效果。如,学生独学时,可以对学生采取个别辅导,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小组讨论,小组成果展示时和全班交流或辩论时,教师除了要倾听外,可以适当评价,引导学生共享成果,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知识重组、反思提升,优化学习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总之,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精准把握学情和读懂教材意图是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是关键,教师的适时介入作用不可忽视。只有恰当把握并运用这些因素,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才能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刘来春.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6).
[2]韩李梅.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3]岑志庆.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7(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