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媛
摘 要: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对班级管理建设至关重要;担任班干部也是一种自我教育途径,对学生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最常见的两种班干部选任方式是“固定班干制”与“轮流班干制”,然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在长期班级管理实践中,结合两种方式的各自优势,并着力弥补其不足,进行了“常务班干与进步班干并行制”(下称“并行制”)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固定班干制;轮流班干制;常务班干;进步班干
班干部制度是班级制度的核心,也是一个杠杆,用好了,教师轻松管理班级,事半功倍;用得不好,班级陷入混乱,教师疲于应对却劳而无功。笔者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及理论反思,就班干部制度谈几点想法。
一、“固定班干制”与“轮流班干制”的利弊
班干部选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选用个别学生固定作为班级管理人员,即“固定班干制”,二是全班学生轮流参与班级管理,即“轮流班干制”。“固定班干制”更传统,“轮流班干制”相对新颖。
“固定班干制”的优势是,通常通过选举或选拔产生的班干部是班级精英,威望高,上手快,通过长期培养,可望成长为专业管理人才。但该模式也有弊病,有的学生长期担任班干,高傲自大,引发同学反感;此外,非班干学生缺乏通过班级管理建立自信心并全方位发展的机会。
“轮流班干制”克服了上述弊端,让每个学生都有“当家”的体验,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但在该制度下,学生容易产生“早晚会轮到我”的心态,缺乏竞争意识。
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如何找到平衡点?笔者经过实践,摸索出了第三条道路——“并行制”。
二、“并行制”的构建
“并行制”,就是全班学生投票产生六名常务班干,与每周进步最大的四名普通同学共同管理班级。
(一)岗位设置
开学初全班学生投票产生六名常务班干,包括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劳动委员和文娱委员。六名常务班干两人一组,周一至周三进行班级管理。周三、周四为进步班干日,由当周进步最大的四名普通同学管理班级。
(二)上岗与下岗
常务班干须做好表率,如犯错误超十次,或遭同学不良投诉二十次,则由进步班干中表现突出的一位代替。
进步班干由每周评比产生,评比分数由课堂回答问题减去常规扣分数(考勤、卫生情况、作业情况、课堂纪律)得出。此外还可酌情考虑学生获科任教师推荐的情况。
(三)进步班干的权力
进步班干佩戴班干部挂牌,有权调遣班内任何一位常务班干及普通同学。如发现迟到、作业未交等情况,进步班干有权提醒或按班规登记扣分。
(四)实施保证
进步班干上岗前由常务班干培训,如进步班干在管理中遇到困难,班主任需及时协调处理,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并行制”实施效果
笔者班级施行“并行制”两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常务班干能珍惜职位,管理能力不斷增强;许多学生担任进步班干后,有了主人翁意识,学习热情显著提高,班里热心人也多了起来,班风积极向上,例如:
小瑶,原学习委员,但因违反纪律超十次遭革职。革职后,她努力克服缺点积极上进,最后因多次担任进步班干,重新成为常务班干,深得同学认可。
小文,成绩落后,较少关心集体。笔者鼓励他努力成为进步班干,还在选拔会中推荐了他。成为进步班干后,他每天早早到校,积极参与课堂,乐于助人,多次当选进步班干,在新学期常务班干竞选中,高票当选劳动委员。进步班干职务像魔术棒般改变了他。
四、“并行制”的魔力所在
每个学生骨子里都藏着一颗上进的心,赋予他职务,就承认了他的价值。同时,当他在其位时,一种无形的力量又会推动他提高自理、自律能力。“并行制”不仅培养专才,还挖掘人才;既让优秀学生能力得到伸展,又让普通学生体验到了“当家”的滋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并行制”正是这样一种真正的教育。
五、采用“并行制”应注意的问题
1.选任进步班干要兼顾公平,注重自我比较,要给进步大的学困生机会。
2.做好进步班干次数登记。一方面增加了进步班干的荣誉感,另一方面也便于全面掌握进步班干情况,统筹兼顾选拔人才。
3.开展“我应如何做好班干部”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提高对班干职务的认识并提高管理能力。
4.开学前,要跟学生讲清楚班干部规则,对当上进步班干却胡乱“执法”或乱发脾气的学生,要予以处分。
六、“并行制”的再思考
(一)制度选择的权衡与考虑
“并行制”是“固定班干制”与“轮流班干制”的结合。更偏向“固定班干制”或更偏向“轮流班干制”没有一定之规。班级建设初期,应偏向于“固定班干制”,重在建章立制;班级建设较成熟时,可更加侧重于为普通学生创造管理班级的机会。
(二)制度核心在进步与竞争
“并行制”的核心在于“进步”、在于“竞争”。常务班干虽由竞争产生,但这种竞争是一次性的;轮流班干则更缺乏竞争,类似于大锅饭。上述两种机制看似相反,但在提倡竞争、赏识进步方面都同样存在着重大缺陷。
(三)制度构建的本质与定位
传统认为,班干部是教师的助手,重在管理班级,循此思路,会更加偏向成熟稳健的常务班干制。另一种思路认为,班干是奖励、是锻炼,在此思路下,会偏向轮流班干制。实际上,班干既是教师助手,又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认可和难能可贵的锻炼机会,二者不可偏废。
总而言之,“并行制”既避免了“固定班干制”容易老化且缺乏公平性的弊病,又克服了“轮流班干制”竞争性不足的短板,值得你我共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家林.班干部选用标准可以多元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1).
[2]薛涌.美国的“班干部”怎样产生[J].基础教育,2007(5).
[3]季利娜.浅谈对班干部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J].才智,200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