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粼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从开展O2O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使用虚拟仿真软件加强仪器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3个方面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虚拟仿真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88-01
仪器分析技术作为高职农产品加工与检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电位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等大型分析仪器的原理与使用。课程中涉及到的仪器原理复杂、设备昂贵、维护复杂,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台套数量明显不足、学生人均操作时间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从近几年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基本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没有扎实地学到这些大型仪器的操作要点[1]。
如何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实际授课中加强仪器操作技能训练,是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式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开展O2O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教学团队联合企事业专家在智慧职教平台上建立大量大量的优秀线上资源,包括微课件、微视频、微教材、微设计、微测试、微拓展以及一些相应的素材。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尤其是薄弱环节,可以通过微视频的反复观看加强学习。
课堂学习也进行了相应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主要以项目任务开展,如原子吸收模块分为6个任务:第1个任务为原子吸收的原理(线上);第2个任务为原子吸收仪器的认知(线上);第3个任务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白酒中的铜(线下);第4个任务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铅(线下);第5个任务为原子吸收样品的消化方法(线上);第6个任务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最佳条件选择及仪器的维护(线下)。
第1、2个任务为线上完成,学生需要在课后学习平台相应学习微课后,进行微测试,测试达到60分才能达标。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提问、讨论,教师回答。上课时,教师只要稍作总结就可以解决原理问题,然后开展第3、4个任务。这2个任务主要是上机实践。通过线上的微视频,学习已经对操作步骤,操作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任务开展起来比较方便。在实际操作仪器的过程中,可以边通过手机观摩网上视频,边进行操作。第5、6个任务为线上任务,主要为微课的学习,并进行相应的微测试。教师在进行完这6个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整个模块学习情况,提出难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总结、点评。课后学生在线上完成相应的模块测试,得到模块分数。
2 使用虚拟仿真软件加强仪器操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学团队联合仿真软件开发公司对大型仪器如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进行了虚拟仿真软件的开发。为了普适性的需要,仿真软件仪器型号主要参考国内外检测机构使用最多的安捷伦公司的气相、液相、气质、液质,北京普析公司的原子吸收,检测内容大多为检测机构常见的检测项目,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虚拟仿真软件主要分为仪器的部件、操作以及维护。其中仪器的部件主要展示了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把仪器检测的原理作成动画,把抽象的测定原理形象地展示出来,降低了学习难度[2]。仿真软件的操作真实还原了机器的上机步骤,以气相色谱仪为例,主要分为溶液的配置、开气、开機、检测器的选择、进样口的选择、开软件、方法设置、进样、数据处理、打印报告等环节。仪器的维护则主要针对仪器常见故障展开,比如衬管的更换、检测器的清洗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初次操作仪器存在一定的危险,如可燃可爆气体钢瓶的开关、有毒有害试剂的配置,传统教学为了防止出现事故,往往需要配备教师进行辅导,时间和人员受到了限制。仿真软件的开发,消除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在课后可以在计算机上反复练习,同时软件会自动评分,从评分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扣分点,有利于学习者及时了解学习效果并做出正确操作。在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后,再上机器操作,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 调动学习积极性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内容抽象,涉及的知识面广,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易产生畏难心理[3],如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程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用学生喜欢的O2O线下线下融合教学、虚拟仿真软件教学以外,还组织学生去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参观,开阔视野。会带学生去仪器展销会进行学习交流,让其紧跟仪器发展前沿,了解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通过开展检测技能大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技能,连续10年组织院级技能大赛,由学生自行组织团队,教师带队参加比赛,成绩好的可以优先推荐去参加浙江省高职高专技能大赛。
4 结语
在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仪器分析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课程,是检测类专业的重中之重。大胆地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还课堂于学生,加大信息化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实施O2O教学、云课堂教学,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同时加强仪器软件操作技能,开拓仪器分析前沿技术的视野,使学生真正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才能培养出有检测能力的高技能操作人才[4]。
5 参考文献
[1] 邓亚娟,潘哲,肖雪红.基于网络游戏模式的《仪器分析》网络课程建设[J].广州化工,2016,44(22):199-201.
[2] 牛红军,李爽.高职仪器分析课程仿真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6(1):68-70.
[3] 李辰,叶倩.《仪器分析》课程的兴趣培养和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11(49):9-10.
[4] 王瑛,郑艳敏,贾义敏,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6):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