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第+邸维鹏+李和伟
摘 要: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制约和阻碍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养老人才短缺和素质不高是制约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弘扬中医药学的健康医学理念,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探索中医药在未病先治、已病治证、病后调理等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等特色医疗服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是走出一条中国式养老服务道路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健康老龄化;养老服务;中医人才;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2-0079-0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养老问题已成为政府和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在养老服务政策、资金、人才、管理、舆论等诸要素中,各级各类养老人才严重短缺和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创新养老人才培养机制,是破解养老服务业困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养老服务道路的有效途径。
一、中医在养老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战略价值
(一)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助推养老服务业走出困境
養老核心是健康,没有健康就没有快乐,就没有幸福的老年生活。在建设以社区为依托,以养老服务机构为支撑,面向老年人多元需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互补充和强化整合,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民关怀”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1],要坚持医疗服务是前提,医养结合是关键,文化养生是升华,养老政策是保障的服务原则。在西医包打天下,看病难、看病贵,优质医疗资源奇缺的现实中,如何发挥祖国医学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是我们要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要抓住当代医学模式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局部医学”向“整体医学”转变的契机,用中国式办法破解世界性难题。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原创科学,“精诚人和”的中医药核心价值观、治未病及养生保健思想,深得广大人民群众信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感知中医的整体性、个性化、多靶点、多层次的优势,体味“未病先防、己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治病精髓,探索中医药在未病先治、已病治证、病后调理等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理念,积极发挥中医药学在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弘扬中医药学的健康医学理念,以中为体,中西医结合并重,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助推养老医疗体系建设,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养老服务道路。
(二)发挥中医药独特价值,构建中国特色医疗养老服务体系
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高龄化、失能半失能人口迅速扩大、卫生保健服务不到位。近年来,老年人口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发病率逐年攀升,影响健康老龄化最大障碍就是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问题[2]。看病难看病贵不仅困扰中青年,更是对老年群体提出严峻挑战。养老医疗服务与保障制度、政策导向与服务体系建设成为衡量是否很好解决老龄化社会健康养老服务的重要标志,应对慢性病、多发病和难治病等带来的健康挑战和医疗费用危机,呼唤医学理念、治疗模式和核心价值进行反思,解决医疗养老问题,目前西医是主力,但面临“疾病医学”困扰,越来越凸显困境。应结合中国国情,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入中医药服务成分,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3]。《巴黎宣言》呼吁,“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能把病治好”、“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4]中医在治未病、养生保健、病后康复、健康辨识、健康管理等方面积累的理论知识和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对于综合调理人的健康状态、遏制慢性病蔓延具有宝贵价值,要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化、个性化特色和中药复方多靶点、多层次作用优势,针对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等发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优势,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技交叉融合,让人人享有健康。
(三)“师承”与“院校”结合,培养护理、康复及管理等实用型养老人才
中医强调防病于未然、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上工治未病”思想是现代医学追求的最佳境界和健康医学的发展方向,与我国提倡的建立健康老龄化的养老服务体系高度契合。当前,中医人才培养受到现代医学冲击,加之自身中医自信、疗效自强、发展自觉等存在的问题,中医在现代医疗体系及健康养老服务中还没充分发挥应有价值。中医在养生保健康复等基本医疗服务中简便易行,其“治未病”思想和相关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易于理解和学习掌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正是中医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优势。传统中医以“悬壶济世”为操守,以“大医精诚”为追求,学习讲究师承,重视个体教育和特色学习,突出学派和传承;而现代院校教育追求质量与数量统一,强调运用吸收现代科技手段发展与创新中医。发挥中医在养生、保健、康复和治疗慢性病中的作用,发挥中医人才培养在师承和院校培养中的优势,共性与个性结合,传统与现代贯通,学历教育与培训提高相结合,技能训练与管理服务相统一,依据国家规划,瞄准现实需求,培养护理、康复及中医药管理等实用型人才,满足养老医疗基本需求。
二、中医养老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开展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做好方向引导
1.防止政策碎片化、执行机械化和评价程序化。养老人才的培养、提高与科学使用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领域和多部门的复杂工程。要在目标要求、方向导向、入职条件、福利待遇、培训提高、措施办法、人才等级晋升、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和战略部署,在养老人才培养政策上要体现连续性、整体性和前瞻性,防止用救火式、问题式和补救式等方式提出要求和制定规章,在执行和评价上要科学规范与时俱进,出台政策前要进行调研和理论论证,避免僵化和不切实际[5]。
2.构筑中医院校协作联盟,发挥合力优势。要充分发挥本科和高职院校各自优势,打通养老服务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与技术型人才等培养的“立交桥”和“高速路”,发挥职业院校行动早、针对性强,面向养老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优势,同时也要发挥高校优势,整合现有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硕博研究生高层次养老人才教育,培养养老服务领军(后备)人才、骨干人才和复合人才,以目标为纽带、以需求为导向、以志趣为桥梁,建立机制共同体和院校联盟,加快培养符合发展需要和服务需求的各类养老人才。endprint
3.研究中医养老人才就业政策,调整院校培养方案。针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低、不被社会重视、没有职业优越感等问题,一方面要比照“免费师范生”方式,設立“免费护理员培养专项基金”,采用“订单培养,定点上岗”方式,让养老服务成为全社会尊敬的职业;另一方面要从高校源头入手,整合调整相关学科专业,探索养老服务与管理特殊招生、入学奖励和优先推荐入岗等超常规措施,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养老服务业,发挥大学促进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6]。
(二)发挥中医院校在养老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创新培养路径
1.从发展和前瞻视角,加强养老服务学科专业与课程教材建设。教育部等9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老年学、康复治疗、家庭发展等学科培养研究生,为养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7]。养老服务业既为社会发展增加压力同时又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广阔空间。高校要从服务社会大局,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出发,认识养老人才培养问题,抓住战略机遇期,整合现有学术资源,凝练养老服务方向,培训师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养老服务课程体系,培养养老服务业专业性、实用性人才。
2.主动迎接教学新技术革命挑战,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大数据、互联网、云服务等新技术颠覆了传统,人—机—物融合使智能制造为特征的信息网络新时代正扑面而来,同时大健康、大教育、大生态等新理念也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创新平台和发展契机。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的大规模在线网络课程(慕课)和以教学理念更新为特征的“翻转课堂”,给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带来了新视野,使教学、科研、临床和实训等有了新视角;移动医疗(云医院)、云教育和云培训使现代教育和人才培养脱离了传统束缚,有了更大发展空间和更灵活的发展机会;以学业评价新方式推动着教改、学改,以人才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医教协同撬动高校传统教学科研体系,催生高校协同创新。
3.加强养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双证书制度”。养老人才不适应养老服务需要,其重要一条就是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还没有建设好,理论与实践脱节,技术与服务背离、教学与实训对立、需要与培养失联。在学历教育领域要加强师承与院校培养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在培训认证领域要强调基础培训与提高培训相结合,学习提高与职业认证相结合;在临床服务领域要把咨询服务与诊断医疗相结合,健康管理与监测辨识相结合,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制度”,发挥人才培养的母体作用和“母鸡”效应。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中医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养老服务业既需要理论指导更需要实用技术支撑,加强对养老人才实习、实践,临床和实训是养老人才“接地气、用得上”的前提和保障。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群众期盼还有明显距离。分析原因,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养老人才除数量少外更重要是质量差,理论不足,实践不规范,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大力加强养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结合,培养高水平师资,提高现有护理人员能力和水平,使之规范科学就成为养老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三)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完善人才培养与使用联动机制
1.做好市场预测和人才规划。养老服务业人才短缺是不争事实,但人才需求到底怎样,发展趋势如何,院校培养规模与层次如何确定,都需要理论研究、实践调查和统一规划。要发挥养老企业、行业协会与企业联盟、第三方组织和志愿者在培训、认证、实训、宣传、服务和咨询等作用,在理论研究、借鉴国外经验和实际调研基础上搞好市场预测和人才规划,发挥和调动院校、社会组织、养老企业、志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方配合,协力推进养老人才培养。
2.通过社会组织开展质量检测和服务认证等工作。养老服务需要各层次各类别的人才,仅靠院校培养远不能满足需要。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齐抓共建,同时要避免运动员与裁判员“兼职”;要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第三方评估、检测机制,建立人才标准、评价体系与市场准入认证机制,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开展职业认证管理,探索社会组织与院校联合培养养老服务业人才的发展路径。
3.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使人才留得住、引得进和出得去。要根据养老市场需求,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养老服务护理与管理人才,要探索建立养老人才流动机制,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满足养老人才需求,使人才留得住、引得进、出得去,提高自身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公众认知度,使养老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基石和宝贵的社会财富。
(四)发挥新媒体和新技术给养老服务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的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充分认识互联网等新媒体在养老服务中的宣传和支持作用。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和普及,以多媒体、互动媒体和数字媒体组成的新媒体挑战着人们对传统的认知和对习惯的固守,同时也给人们开启了全新生活平台,为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舞台。互联网思维使“养老+”、“养老人才+”成为可能,也使养老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尝试有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网络进行网上授课、手机答疑,不仅灵活了授课形式,同时也有效利用了碎片时间,使学习变成“娱乐”和“游戏”。网络在线虽不能代替现场班级授课,但其新颖方式和灵活形式必将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网上教育”与“线上学习”不可阻挡。
2.弘扬正能量,形成尊老、扶老和养老新局面,媒体的导向作用毋庸置疑。2015年中央就高校加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下发了文件,为宣传工作定调,为媒体导向把脉。养老工作既是民生工作更是政治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在大健康思想指导下,以人人享有健康为目标,发挥新媒体作用,搞好养老服务社会宣传,老年健康科普宣传和养老服务政策宣传,营造尊老、养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为健康中国助力是媒体责任,也是社会传播正能量集中体现。
结语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养老问题日益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和未乐先老已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显著特征。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但面对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庞大基数,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乐,是摆在当前的紧迫任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必须从中华民族的原创瑰宝中医药学中要思想、要智慧和要方法。中医“简便验廉”的特色、人民群众认可和心理接受及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的理念都极大地支持了当前我国医疗养老体系建设的实际。因此,大力发挥中医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努力培养中医养老专业人才是解决当前我国养老问题的最佳途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