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娥
摘 要:党员干部作为为人民执政、行使公共权力的公仆,应当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因此,从践行党的宗旨、严以用权和加强党性修养三方面论述了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对党员干部的重要性。
关键词: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2-0072-02
一、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本要义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起,就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帮助人民大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由此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权力观是人们关于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治视阈下的集中体现和反映。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作为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最科学、最正确的权力观,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在解读剖析前人经典著作的前提下,结合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针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性质、发展趋势和历史使命提出的。对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马克思明确提到:“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不得世袭。”[1]对于权力的归属,即权力是为谁而用的问题上,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也指出:“旧政府权力的纯粹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旧政府权力的合理职能应该从妄图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那里夺取过来,交给社会的负责的公仆。”[2]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本观点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和决定者。其科学地指出了权力的来源、本质和用途,从而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指明了方向。从毛泽东同志的“坚持人民主体权利,主体地位”到邓小平同志的“掌权为公,当官为民”,从江泽民同志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胡锦涛同志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都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不论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都能够根据时代特点和现实需求,在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完成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继承发展,同时也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来不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习近平同志在2010年9月1日出席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领导干部应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并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习近平同志也曾强调尽管这个权力观的“知识产权”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但它的意义仍不可低估。权力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取向,影响着党员领导干部的施政行为。当前,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领导干部“忘记手中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的,从而放弃了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现象[3]。
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在新时期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党员干部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作为必修课,不忘初心,做好本职工作,当好人民公仆。
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党员干部践行宗旨的必要前提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标志之一就在于它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最密切的联系,并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和任务概括起来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党员干部要坚持并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前提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根本的是要明确权力的来源、职责和如何行使权力的问题”[4]。
权力从何而来?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进行总结后提出,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全部权力的主体就是人民,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最基本的观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中国人民掌握并行使领导权的。人民是权力的委托者,党员干部作为人民权力的受托者,理应将权力的使用回归人民,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
权力为谁而用?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和他们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权力关系到为谁服务并谋取利益的问题。”[5]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服务人民的工具,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人民的公仆,党员干部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角度正确、谨慎的行使权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
权力如何行使?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政府各层次的工作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公共权力,是公共权力的具体行使者。“根本克服公共权力失控的途径,主要是在最广泛人民参与基础上通过普选制确立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6]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过程,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就是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过程。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既是人民对自己的一份信任,也是自己对人民的一种责任。权力需要约束而不能滥用,因此在行使权力时党员干部应该将权力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保证权力的合理使用和配置,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三、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党员干部严以用权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权为民所赋”,人民把权力交给社会的负责的公仆,公仆应当把行使权力与承担责任紧密联系起来,对人民和社会负责。习近平同志也提出,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应该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权力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严以用权是党员干部掌权、用权的灵魂,具体而言对权力要“依法用之、为民谋之、尽责行之”。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虽言简意赅,但却振聋发聩。权力的本质是获取利益的工具,它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即“为民则利”、“为己则害”。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角度来看,权力的公有性质决定了权力是大家的。用权为公还是为私,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是否正确用权、是否党性坚强的根本标尺。习近平同志一再告诫我们:“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的使用,绝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有失公允地为个人或者小团体捞取好处,搞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公权私用,与贼无异。权力是公器,党员干部代表人民和国家行使权力,理应对权力持敬畏之心,只有心存敬畏,才会“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顾忌、行而不忘法纪”[7]。endprint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控”。马克思权力观认为,“权力是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相对权力者站在金字塔的高处,如果不对权力加以约束监督,相对权力者就容易迷失在权力的迷宫里。”[8]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可以保护人民的利益,滥用便容易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制约是确保合法行使权力的必要条件和应有之义。一方面,有利于防止或纠正权力被滥用的倾向,克服党员干部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在监督公共权力、防止党员干部滥用权力的过程中,为行使自己正当的权利拓展了空间。党员干部应当树立好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始终从党的需要、党的宗旨、党的形象出发,管好权、用好权,不任性、不乱为,才能确保党的事业生机勃勃、党的执政地位坚如磐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必要途径
权力是靠人来行使的,单纯强调对权力的外在监督制约和法律规范是不够的,必须加强权力行使者自身的修养,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使权力健康阳光运行。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也是一个不断改造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增强党性观念,搞好思想改造,樹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防止党员干部队伍出问题、预防和减少腐败的必要途径。
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理论上的清醒、坚定、自觉,也是一个人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权力观问题实质是世界观问题,对领导干部来说,最根本的是加强学习和党性锻炼,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侵蚀。用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武装头脑,有助于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正心修身,以集体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从而掌好权、用好权。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自我批评也是党员干部在用权问题上应当坚持的原则。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端正自己的作风,增强责任心,杜绝、克服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纪国法是限制领导干部权力的有效保障。我们党是受人民委托执掌国家政权的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告诫党员干部,要加强纪律修养,把纪律作为自己行动的戒尺,保持清醒,站稳立场,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依法用权、公正用权,做到廉政与勤政的统一。
在依法用权的同时,党员干部也要以德用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时时告诫自己:讲原则、讲道德、重操守,慎独、慎微,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清白做人,阳光用权,敬业干事,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不越底线,永葆浩然正气,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