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鲍锋
海口抑制菜价“组合拳”出手不凡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鲍锋
不论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手,把菜价实实在在地降了,老百姓的获得感才能增加。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价格合适的菜,这是“有民本温度的城市”的起点。
海南被称为中国反季节瓜菜“菜篮子”,但物价部门数据显示,前几年海南蔬菜价格在全国持续处于高位。尤其每到春节期间,海口平时三五元一斤的蔬菜,最高飙升到50元一斤,老百姓直呼“吃不起!”菜价畸高一度成为海南“老大难”的民生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政府形象。
今年春节,海口菜品丰富,菜价平稳,不少菜价降了近一半,实现5年来春节菜价首次下降。春节“谈菜色变”的氛围一扫而空,老百姓普遍感到满意,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春节。有评论说,这是看不见的手发挥了配置资源决定性的作用。也有评论说,政府能把菜篮子抓好,也一定能把其他民生事业做好。没有什么城市治理问题是攻克不了的,就在于是否愿意去想、是否愿意去做!不论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手,把菜价实实在在地降了,老百姓的获得感才能增加。海口去年落实执行“菜十六条”工作的思路和做法,可圈可点。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注重顶层设计。海口过去菜价虚高一直被市民诟病。去年1月,海口持续低温多雨,且遭受41年来罕见寒潮侵袭,本地叶菜生产受到重创,菜价暴涨,引起省市领导高度重视,纷纷到市场调研。为抑制菜价,去年2月4日,省里出台了稳定菜价十项措施。两天后,海口市出台了稳定菜价十六条措施,重点从产、供、销三方面入手。接着又强化了“菜篮子”市、区长负责制,菜价下不来,则约谈、问责领导人。
二是进行供给侧改革。蔬菜价格高,本质上还是供不应求。尤其到了冬季,大量人群扎堆来到海南旅游、过冬,供需矛盾必然加剧。海口市抓紧扩大蔬菜基地种植面积,将游客及“候鸟”纳入人口需求通盘考虑。去年海口扶持建成蔬菜大棚2082.5亩,全市蔬菜大棚面积达4558.42亩。预计今年全市常年蔬菜产量将达30万吨,自给率达72.8%。同时,建立蔬菜岛内外供应调节机制,增加省内外蔬菜调入数量。在重大节假日及异常天气前夕,加大岛外输入蔬菜的调运储备力度。
三是增强直销力度。海口市委、市政府提出,减少流通环节,让蔬菜直接从田头到餐桌,实现市区21个街道、建成区300户以上小区、164个社区直销“三个全覆盖”的目标要求。据媒体报道,为了满足海口市民的购菜需求,海口市菜篮子集团与山东寿光、云南昆明、广东江南等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商签订3000吨蔬菜保供协议。今年1月23日至2月1日,海口正常营业的菜篮子销售网点已有206个,每日投放量为150吨至300吨。从去年11月起,全市安排抢种叶菜。春节前叶菜产量约18748吨,日均上市量468.72吨,同比增加75.8%,切实担负起“保应急、保淡季、保安全、稳价格”的公益职能,成为稳定菜价的平台和抓手。连《人民日报》都评价,海口市民春节吃上了“一元菜”,市民春节根本不用囤菜。
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彻底查处了海口南北蔬菜批发市场的问题,不再以罚款了事。一家蔬菜批发公司,多年来一家独大,垄断市场,通过缺斤短两、哄抬物价、限制竞争、违规收费等违法手段,牟取暴利,欺行霸市,助涨菜价。严厉查处“菜霸”后,海口成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了良性竞争态势。市政府还对市场菜价开展监测预警,重点监测每天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公开发布。一旦发生哄抬物价行为,将严格按照规定,取消档口销售资格。
海口抑制菜价一系列“组合拳”针对性强、见效快,可谓出手不凡。民生无小事,稳定菜价工作必须再接再厉,建立长效机制。海口“双创”提出了“持续改善民生,着力打造有民本温度的城市”的口号,这是铿锵有力的承诺。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价格合适的菜,这是“有民本温度的城市”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