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钱均鹏
把延安精神作为办校治学的重要理念
文/ 钱均鹏
延安革命传统教学是我们西安政治学院的一门特色课程。自1978年建院以来,学院坚持以弘扬延安精神为己任。39年来矢志不渝开展延安革命传统教学,迄今为止已先后组织了347批、20多万来自全军和武警部队的学员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项教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全军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军队院校优质课程”、“国家精品课程”。2010年中宣部、原总政宣传部把学院坚持30多年持续不断开展延安革命传统教学作为重大典型在全国、全军进行了集中宣传。习主席强调,共产党人“要经常接受延安精神的洗礼”,延安精神已经成为我院重要的办学理念,为政治建军、培养合格军政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也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宝贵资源。39年来,学院发挥地处西北、邻近革命圣地延安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延安丰富的红色资源,始终坚持用延安精神指导办校治学实践,不断挖掘这座精神富矿,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1978年学院创建之初,院党委就作出了进行延安革命传统教学的决定,以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部队培育合格的军政人才。“延安革命传统教学”最初是结合中共党史课进行的。1990年初,院党委作出《关于新形势下深入进行延安精神教育的决定》,把延安精神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各项工作中去,把延安短期教育扩展为学员在校期间的全程教育,并将延安革命传统教育从中共党史课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直接纳入教学计划,并规定无论两年制学历班、研究生,还是半年制、一两个月的短训班,都必须集中接受42课时的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并以写心得体会的形式进行考核,成绩记入学员学籍档案。1995年,学院开始招收4年制本科学员,延安革命传统教学随之成为本科教育的必修课。鉴于该门课程现地教学的特点,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学院专门制定下发了《延安教学手册》,对教学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教学保障(包括教材、教学设施、车辆输送、伙食管理等)、教学基地行政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从制度上为教学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我院担负着为全军培养新型政工人才的任务,进行延安革命传统教育,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培育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当代革命军人,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全院上下倍加珍惜这笔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自觉履行传播实践延安精神的职责使命,始终坚持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确保办校治学的正确方向。在办学实践中,始终突出理想信念这个主题,不断强化官兵的精神支柱。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积极开展“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校训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建设。牢固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调动全院同志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牢固树立勤俭建校的方针,努力营造出勤奋敬业、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
39年来,延安精神始终是学院文化建设的精神母体。突出延安精神实践特色,我们加强了以“追求真理、传播真理、捍卫真理”为核心的“求是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富有学院特色的文化体系。以延安精神为母体,按照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以办学思想为代表的理念文化形态,以“以实取胜、主动作为”为特征的行为文化形态,以石头、雕塑、橱窗、亭园、走廊等组成的物质文化形态。不懈培育“忠诚使命、求实力行、团结拼搏、忧患进取” 的西政精神,强化教职员工对学院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把延安精神内化为全院同志的价值理念、精神追求、行为准则和集体品质。
传播实践延安精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39年来,我院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教育相结合、院内教育与现地教学相结合,统筹设计和开展革命传统教学活动。新生入学时,把延安精神、校风校训纳入教育计划;延安教学开始前,组织学员集中收看《延安——我们的课堂》、《圣地大课堂》专题片,请陕北歌王王向荣作《土地与歌》人文讲座,搞好教学动员;现地教学期间,在基地开办“延安之声”专题广播,教唱红色歌曲,举办联欢活动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学结束后,组织填写教学感言,撰写体会文章,进行心得体会交流,举办“延安颂”诗歌朗诵会,开展延安精神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教育效果。
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是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和着力点。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人民军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延安精神已深深融入了人民军队的血脉,成为一个时代的坐标,显现着一代革命军人的崇高价值追求,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人民军队的重要精神支柱。革命圣地延安是对学员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最好的课堂。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本着“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继承传统与实践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原则,把理想信念、价值观作为延安革命传统教学的主题,作为提高学员政治素质的重点,引导学员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是结合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讲授党在延安13年的艰辛历程和伟大的延安精神,使学员了解中国革命从小到大、从曲折走向胜利的发展历程和老一代共产党人为真理而奋斗的光辉业绩,加深对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蓬勃发展,就没有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更没有革命最后胜利这一历史结论的认识,从而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铸牢“听党指挥”的思想基础。
二是参观革命旧址,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文物和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进行重点讲解。通过一件件文物,一桩桩往事,一个个鲜活教材,使学员感受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受到革命人生观的熏染,深刻认识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观正是创造人间奇迹的力量源泉。
三是围绕教学主题,合理组织专题讲课、案例教学和现场点评。共设置了10个专题、2个教学案例、8个现场点评课。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合理选择使用,从不同角度渗透主题,为学员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一个历史与时代的坐标。
四是把看、听、思、悟与思想交流结合起来,启发学员思考“人生的价值究竟在于奉献还是索取?”“三四十年代热血青年奔赴延安追求真理,今天我们来延安寻觅的是什么?”“如何结合时代特征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通过联系思想实际,使学员在真挚、感人的交流之中,互相启发,互相教育。
五是开展“陕北三战三捷”实地战例教学,使学员置身黄土高原的战场遗迹中,实地感受开国将帅驰骋疆场、横刀立马的英雄气概,催生能打仗、打胜仗的壮志豪情。
一是动之以情。无论是专题教学还是现场点评,在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领袖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事迹时,教员都带着深厚的感情认真讲好每一课,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学员。
二是以境激情。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营造浓厚的传统教育氛围,使学员触景生情,受到感染。例如,在“四八”烈士陵园现地教学中,精心设计包括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向革命先烈三鞠躬——教员现地授课《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重温入党誓词——召开烈士墓前党小组会——自由瞻仰”等教学流程,充分挖掘环境润物细无声的功能。
三是寓理于情。在教学中,教员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以“情”激发学员对“理”的领悟,最后,将答案聚集到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上,并通过情感的传输,铭刻在学员的心上。
四是以真取信。在教学中,教员始终本着实事求是原则,既讲党的伟大之处,也不掩饰某些失误,使学员在历史的真实中,感受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和好做法,更加感到党的伟大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
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法”拉近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距离,使二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取得对理论教化的认同,达到教学目的,是革命传统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在坚持充分运用“情感教育法”,以情为桥,以真取信,在情理交融之中促进学员思想转化的基础上,我们针对时代发展和教育对象的变化,适当加大了教学中理性感召的成份。如师旅政委班等高层次班教学,我们在内容上突出理性感召,突出领导智慧、突出实践感知。主要体现在专题教学《艰辛的历程,永恒的精神》、抗大旧址现场点评《深邃的战略眼光,卓越的人才理念》等,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化教学内容,使延安革命传统教学的理性色彩有了较大提升和强化,教学贴近时代、贴近现实,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习主席在梁家河7年的奋斗实践是延安精神在当代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们围绕延安精神的现代传承,建设了梁家河教学体系,打造出一个集“4个专题、1个访谈课、1个研讨课、2个拓展专题、1个实践课”的课程群和“1本教材、1本教学资料、1个电教片”的教材体系。使学员深入了解习主席在梁家河7年不平凡的奋斗创业历程,深刻体悟其中所体现的坚定信念、爱民情怀、苦干实干、开拓创新精神,进一步激发投身强军实践的实干精神和创造热情,着力挖掘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延安教学的时代性感召力,以深化拓展延安精神教学。
把延安精神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理念,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延安教学,更需要加强教员队伍、教材建设、学术研究以及利用媒体传播来提升延安精神传播的持续合力。
教员队伍的自身素质如何,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根据新的形势要求,不断加强教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院党委一直明确要求:具体承担这一教学任务的教员,首先必须带头学习、实践延安精神,要用延安精神搞好延安教学。鼓励教员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派教员去中央党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浦东干部学院等参加教学、学术活动,使任课教员的思想、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二是加紧后备力量的培养,始终保证教学质量。近几年,随着学院编制体制的调整,教研室几经变化,人员进出较大,教学人员培养任务很重。为此,教研室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培养力度。如及早压任务,严格备课、试讲制度,老同志现场手把手地传帮带等,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延安教学的教学效果。
39年来,我们编写出版了《延安岁月》、《永恒的精神》、《永远的延安》、《怀念您啊——延安》、《延安革命传统现地教学教程》(主教材)、《中共中央在延安》、《延安精神论纲》、《延安时期红色故事选编》、《延安红色歌曲选编》、《圣地沉思》、《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等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音像资料,投入教学后对提高延安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扩大了我院在军内外相关研究的影响。
为进一步巩固深化延安现地教学效果,学院一直强调在教育中注意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短期实地教学与在校全程教育相结合。二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三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2005年学院立项建立“延安革命传统教学网站”。开发建设的预期目标主要有四个,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服务于学院延安革命传统教学和延安精神研究;其次,是为各培训班次学员学习、研究延安精神,了解掌握党中央在延安13年历史提供专门平台;三是充分展示和宣传我院建院以来坚持和发展延安教学的情况和教学科研成果;四是为全军学习研究延安精神,深入了解我党我军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培养部队战斗精神提供信息资源服务。2006年上半年网站建设完成,主题非常鲜明,信息量大,集中了本学科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研究成果,以及最新研究动态、研究成果,较好地配合了延安现地教学,进一步扩大我院延安教学的影响和作用力。
2006年12月正式成立延安精神研究所。研究重点:一是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13年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二是总结和研究中共中央在延安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程和经验;三是揭示中共中央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规律;四是研究延安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内涵及时代意义,以此加深教员、学员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极大地推动、提升我院延安教学的层次与水平,更好地发挥它独特的育人功能。
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不仅要在军队内部做好这项工作,也应该向全社会加大传播延安精神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为此,我们依托《政工导刊》、《学报》,开辟“延安精神研究”、“延安精神在军营”等特色栏目,为传播实践延安精神提供有效媒介。依托延安精神研究机构和专家,结合形势任务,及时组织攻关、重点突破,多出高质量的精品力作,为弘扬延安精神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智力成果。加强“延安革命传统教育网站”建设,借助“新华网”的传播优势,提升延安精神在军内外传播的影响力,使之成为集学习、教育、研究、宣传为一体的媒介平台。加强社会互动,巩固与北大、清华等军地院校的合作,加强与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提供教育资源,扩大延安教学社会影响力和延安精神的辐射面。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积极宣传在传播实践中取得的认识成果、理论成果、经验成果、制度成果,努力造成浓厚的传播实践氛围,推动学院建设科学发展。
39年来,我们为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洛阳外国语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北京军区联勤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国防生、西安联合大学、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宁夏和青海延安精神研究会、上海市委党校等50多家军地单位承担过教学任务,受到广泛好评,推动了延安精神的广泛传播。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中国军网、新华网等中央和地方40多家新闻单位先后介绍了我院用延安精神办校治学的做法;并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召开的“延安精神进校园”的研讨会等多次会议介绍我院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