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公共卫生“安全网”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始终将“预防为主”作为“健康陕西”建设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对六种重大疾病采取专病专策的防治办法,得到了国务院和国家卫计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推出的《百姓健康》全媒体系列健康教育,作为我国的一个典型经验推荐到全球健康促进大会。
民众自身的健康素养和防病意识的提高,重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防治和环境健康卫生的构建,是公共卫生服务包含的三项重要工作。
2014年起,我省利用大众媒体的传播优势,策划开设了《百姓健康》系列栏目,聚焦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网站、新媒体和12320热线电话七种媒介,统一标识、资源共享,建立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知识传播体系。
三年来,《百姓健康》系列栏目编发报纸专刊144期,累计制作电视节目1258期,广播节目315期,杂志233期、260多万册,还有现在开设的微博,总阅量已经达到近600万人次,微信开通半年来粉丝达到10万多人次。
重治轻防,越治越忙。2013年起,我省从多个层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积极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
针对医疗机构由于趋利性对公共卫生科室建设重视不够的情况,省卫计委要求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必须全面设立全科医生和儿科、精神卫生科、传染科、老年康复等支撑公共卫生的科室。通过规划,明确了床位编制和人员配备比例,并作为医疗机构评定的必备条件。
这些措施的实施,逐步实现了向疾病诊疗与健康管理并重的转变,让防治结合、以治促防得到落实。
我省在公共卫生体系规划中提出加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救治和卫生应急、综合监管四大体系建设,从省上延伸至村上。积极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控、母婴健康安全、慢病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四大行动。同时开展流动人口健康促进行动,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
2015年起,我省针对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乙肝、出血热、手足口病六种重大传染病实行了专病专防、精细化防控策略,让群众以最低的费用、最方便的途径获得及时有效的防治。
针对艾滋病,重点推行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医务人员“一对一”关爱、免费安全套放置全覆盖措施;加快推进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提高患者主动发现和规范化治疗能力;强化乙肝母婴阻断,开展成人重点人群乙肝疫苗免费接种;针对手足口病,推行“84化”规范消毒流程。
狂犬病是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全省所有疾控中心、二级医院设立了狂犬疫苗免费门诊,力争2017年零死亡。
母婴健康是人类健康的源头,2015年起,我省在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的基础上财政再出资,在50个县实施孕产妇全过程的免费项目,从怀小孩、生小孩到新生儿筛查,全过程免费。
项目实施以来,筛查出孕前具有风险因素人数7483人,管理高危产妇20657人,发现唐氏综合征高风险者1836人。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0年35.98/10万降至2016年13.5/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11.9‰降至2016年的6.4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加强出生人口实名登记,实施“关爱女孩”行动,联合开展“两非”案件查处专项行动,加大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13年的115.7下降到2015年的109.4,由全国重点监测省变为免检省。
我省还推行乡村医生补助明白卡制度,省政府出台支持乡村医生的养老政策,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筑牢了基层卫生网底。针对公共卫生人才缺乏的问题,省政府规划五年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1万名大学生,其中10%用于招聘公共卫生人员。
201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预防为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累计达到240多亿元,年均增长22%,用于公共卫生事业已经达到90亿元。
(梁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