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治贫方略的启示

2017-11-21 06:53高莉娟
老区建设 2017年2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攻坚精准

高莉娟 杨 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五年来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进展,再次重申了补齐民生短板的艰巨性任务,并将脱贫攻坚作为基本方略,为谱写中国治贫新篇章注入思想新动能。过去五年,是贫困群众殷殷期待的五年,是广大扶贫干部砥砺付出的五年,是脱贫佳绩纷呈的五年,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承诺的五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贫智慧,是理论、历史和现实三大逻辑的高度统一,是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三大思维的集中运用,是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求真务实三大作风的典范展示。

一、理论承继、历史实践、现实方略的高度统一

(一)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使命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表明,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1]。追求共同富裕,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伟大尝试和重大创新。在继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传统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扶贫开发事业始终以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追求。

(二)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发挥共产党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摆脱贫困问题,并根据每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情况探索扶贫举措。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指出党的农村工作的最根本任务是让农民过上摆脱贫困、共同富裕的生活。1986年,贫困地区统筹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邓小平同志特别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提出了“两个根本”、“两个大局”、“两个途径”[3]等重要观点。江泽民同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为实现共同富裕开辟了新的路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提出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4],具体提出了“三个没有”和“两个重中之重”、“两个确保”、“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两个度”、“一个指标”和“四个需要”、“七个强化”和“五条经验”等论断,从扶贫对象、主体、动力、体制、机制、考核与监督等各方面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贫方略。中国治贫之路,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人96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

(三)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

新一届党中央从政治、从全局、从战略高度看待和重视脱贫问题,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向人民庄严承诺:“我们的责任,就是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又在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砥砺前行的五年,是脱贫标准与全面小康的顺利对接的五年,是精准到户与整体推进的顺利对接的五年,是政府、市场与社会的顺利对接的五年,是输血与造血的顺利对接的五年,证明了脱贫攻坚战略对新常态下的中国政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政治上说,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总结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创新实践和主要经验,阐述了扶贫开发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贯彻了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了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完善与提高。

二、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的集中运用

(一)“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思维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百年梦想的战略高度,“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谋大局谋长远谋根本之举。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根本问题;精准扶贫,以贫困群众为中心,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怎么退”的现实问题。两者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本质相通,内涵相连。“创造性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用创新理念解决扶贫脱贫的动力问题;“把扶贫开发同做好‘三农’工作协调起来”,用协调发展理念解决扶贫资源协作问题;“扶贫开发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用绿色发展理念解决脱贫可持续问题;“加快减贫国际交流合作”,用开放发展理念促进社会扶贫大格局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贫困人口”,用共享发展理念引导增进贫困群众获得感问题。五个重点响应新发展观又各有指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之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

(二)“四梁八柱”一体化的系统思维

扶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脱贫攻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扶贫开发问题,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方略,进行了10多次专题考察,发表了30多次讲话,就脱贫攻坚的意义、目标、思路、路径、政策、机制、主体、措施和方法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设计,既提出“两个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的定性目标,又提出“两个平均水平”的定量目标,以及深度贫困地区“合理确定脱贫目标”;提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从整体上作好部署;顶层设计“四梁八柱”,打出“政策组合拳”,中办国办出台11个配套文件,各部委制定了118个具体政策文件,自上而下建立“六大体系”层层落实;既强调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重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又强调 “群众参与是基础”,“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话高度概括和重申了脱贫攻坚的意义、目标、工作机制、责任制度、依靠力量、路径、重点等——“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5]

(三)全面、联系、发展的辩证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扶贫调研中强调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计划经济社会发展”,辩证思维贯穿其治贫方略始终。首先是唯物的观点。坚持从全面的实际、真实的实际、变动的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当前扶贫的环境和条件,力戒片面虚假僵化蛮干。提出“三个没有”,“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五六年了,但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还为数不少,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等等。其次是联系的观点。坚持从扶贫工作各组成部分有机联系的观点出发,提出正确处理扶贫系统内部与外部、局部和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 ‘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调扶贫工作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结合,强调生态扶贫、教育扶贫、互联网扶贫,等等,充分体现了对系统思维的灵活运用。再次是辩证的观点。抓住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内源扶贫”、“科学扶贫”,其中充满辩证思想。《摆脱贫困》中提出“物质脱贫”、“精神脱贫”与“意识脱贫”,“事事求诸人改为事事求诸已”,“内外结合才能发展”,十八大后提出定性总体目标与定量底线目标,当前工期部署、先易后难与“质量优先”长远可持续,“四梁八柱”与“绣花功夫”,坚持“五条基本经验”与“创造性地推动扶贫工作”,“要把握贫困动态的变化”,“最大限度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普通贫困与深度贫困等等观点,是当下开展扶贫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三、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典范展示

(一)“情”在心——坚持群众路线

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秉持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决不能让老区的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这是我们党的历史责任”“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这些话,暖人心,顺人意,聚民力。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连续5年的国内第一次考察都是看望贫困群众,连续5年的新年贺词中都特别谈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扶贫干部,足见其“带着感情扶贫”的理念和历程。“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并在多个场合吐露心声:乡亲生活困难,感到揪心,“让几千万农村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到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我们时刻都要想着那些生活中还有难处的群众”“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调查研究搞明白“大家心里要有一本账,要做明白人。要思考我们这个地方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自力更生可以完成?哪些需要依靠上面帮助和支持才能完成”“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乡亲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村子里能解决的就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有关方面反映,大家一起来想办法。”

(二)“律”在前——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倡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远,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抓扶贫开发,要紧紧扭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个基本保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这个治本之策,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综合施策”“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不喊脱贫实际的口号,不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在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上下功夫,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提出“六个精准”时指出“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并提出“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扶贫开发,要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三真”、“三个必须”、“二十四个 ‘实’”,“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加强审计监管,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同时,必须看到,脱贫质量不高、帮扶工作不实、扶贫措施不够精准、资金监管有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必须把从严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工作报告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督查巡查制度,确保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三)“责”在肩——要求真抓实干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化了此前强调的“四个责任”(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贫困县的主体责任,各部门的行业责任,扶贫系统的工作责任)中的首要责任——“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由此,既印证了2015年贵州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对工作机制的部署:“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也印证了201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的,“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攻坚精准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