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 城
善于比较
文/言 城
哲学家告诉我们,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人的一生其实都在比较之中,比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去比。
生活中有比地位,比服饰,比颜值,比宠物,比绿卡的,但多数人的比,通常集中在比房子,看谁的房子面积大,小区好,装潢精;比车子,看车子是不是进口的,是不是名牌的,是不是豪华的;比票子,看银行存款的数字,看投资项目的额度,看家中收藏古董的价值。
我始终觉得,在物质上比来比去,这种比法未免有些“初级阶段”,原始状态。当今载人飞船上天,火车高铁遍地,手机电脑普及,人类在跳跃式前进,我们也该顺应社会进步潮流,撇开物质比一些层次更高、更有意义的内容。
我们应该比知识。我们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知识的竞争、文化的竞争、智慧的竞争。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争先恐后比知识。这个知识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文凭、学位、职称,而是一个人的真才实学。1917 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陈独秀 39岁,刘半农、刘文典 27 岁,梁漱溟 25 岁,最年轻的徐悲鸿只有 23岁。他们不但年轻,且个个有真才实学,指点江山,笑傲江湖,真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想一想,我们今天不少人虽然持有厚厚一叠文凭,自以为很有知识,自我感觉非常好,但是与这些“年轻有为”的先贤比,还有多少骄傲的资本呢?一个人若没有知识真的是可悲可笑的。外国有位法官在审问小偷时问:“你偷东西时,你难道一点儿没有替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想想吗?”小偷回答;“天地良心,我想过的。但是,那个商店里只有男人的衣服呀!”典型的愚不可及,愚顽不化。即使有点知识,但只是一知半解,或者滥竽充数,也会每每落下笑柄,尴尬不已的。
我们应该比奉献。人究竟为了什么活着?不少人对这个问题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讨论了很多年还是没有弄明白,一头雾水。雷锋说,“活着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张海迪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他们把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已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来到世上不仅仅是为了别墅轿车,山珍海味,穿金戴银,游山玩水,更重要的是劳动,是创造,是奉献。这样的人生才是阳光的人生,精彩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应该比健康。人来到世上是一个奇迹,人生没有返程车票,生命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健康是生命平台,体现生命质量。长寿不健康,也是一种痛苦。我在公交上见到一位老人,只听他同伴说,请哪位给这位老人让个座,他已经90多岁。年轻人迅速起身给他让座。我细看了一下,老人眉目清秀,面色红润,皱纹很少,看上去顶多70来岁。老人执意要站着,别人一再劝说,他才坐下。他不过意地说,年纪大了也不能倚老卖老。他是乘公交与同学一起去上老年大学的。老人不但长寿而且健康令人羡慕。东南亚一些华裔老板最近流行比腰围细,比胆固醇低,比皮肤黑(晒日光浴),我觉得这种比还是有点意思的,虽然比较超前比较时尚。
比物质是没有止境的,也是没有出路的。世界上好东西太多了,一个人一味地比物质,会始终感到自己是“弱势群体”,很失落、很痛苦,很无奈。比什么不能仅仅看成是个人好恶,无关紧要,要看到这不仅关系到公民个人的幸福,更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关系到实现中国梦,关系到子孙后代幸福。
所以对这个问题不能悉听尊便,听之任之。作为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很有必要高屋建瓴,以人为本,当好向导。
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增强国力,使国家GDP和人均GDP都有大踏步增长。人们过于比物质,说明物质需求还不够满足。“衣食足,知荣辱”,不无道理。人们的物质需求获得相对满足,自然会有更高的追求。
要重视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还是要提倡“两手抓,两手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强化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触及灵魂,使人们感悟生命价值所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同时富有才是完美人生,在某种意义上,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要树立新时代的榜样。焦裕禄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新时代榜样,使新的一辈,在新的时代,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人应该怎样去做,让充满正能量的偶像引领中华儿女前进,谱写“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