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花脸也妩媚
舞台上他是横槊赋诗的曹丞相,舞台下他是谈笑风生的老顽童。
1988年12月,《曹操与杨修》首演,在天津。29年后,77岁的尚长荣坐在上海京剧院的排练厅,看着年轻的“曹操”与“杨修”,在郭嘉墓初遇。演完一遍后,他亲自“出马”,拉住“杨修”,与其对视,“你一定要看着我,对了!”随即长笑一声,环抱着施礼,满面求贤若渴的欢欣。今年国庆期间,“尚长荣三部曲”——《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的“青春版”,集体亮相。舞台上横槊赋诗的曹丞相,演出后变成了谈笑风生的老顽童。
舞台下的尚长荣,总戴着一顶鸭舌帽。“因为老剃光头。”花脸演员通常都是光头,为了方便勾脸。“唯一一次留头是1964年演现代戏,那十来年不演古典戏,才享受到留长头发的资格。”
梨园行有句俗话:千旦百生,一净难求。“我们唱花脸的,要往脸上抹红、黄、蓝、白、黑,还要穿上胖袄,装上胡子,戴很高很重的头盔,说起来是障碍,实际上要把它用活。比如头盔上珠子的抖动,不是在卖弄,而是揭示人物内心的震颤;水袖也能说话,有的是搅海翻江,有的是轻轻一掸,所谓‘浑身是戏’,就是这样。”直到现在,尚长荣仍觉得,入净角一行,是命中注定的。“幸亏我学的是花脸,要是继承了父亲(尚小云)的衣钵……”
他的性格,和父亲尚小云很不同。作为“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素以耿直刚烈闻名。“我父亲的脾气特别大,不像唱旦角的,倒像是唱武生、花脸的。看到舞台上有人懈怠、不敬业——戏曲界叫‘泡汤’,就要发火。”
1938年,尚小云开办了荣春社科班,教育极为严苛。当时,尚家人住前院,后院是荣春社练功的地方。尚长荣从小耳濡目染,渐渐地也能模仿着唱两句。1945年岁末,戏班封箱演出(一年的最后一场演出),5岁的尚长荣第一次登台,演《四郎探母》里的杨宗保。“俺,杨宗保,奉了父帅将令,巡营哨,听我号令!”这句唱完,台下一片叫好,往上扔糖果。演完后,父亲奖励了他一瓶冰镇橘子水。
10岁时,“奉父将令”的尚长荣,正式学唱花脸。虽出身梨园名门,但他学戏绝无少爷脾气,师父们也不把他当名家子弟,唱词、念白但凡有一点走样,便从头再来。后来,他拜“活窦尔敦”(京剧《盗御马》《连环套》中的豪侠)侯喜瑞为师,第一出戏教《盗御马》,还没开始说戏,侯喜瑞先让他脱衣服,爷俩儿耗起了“山膀”(在传统戏曲剧目中,武将上场时拉架子的一个动作,两臂向左右伸展开,两臂高过肩,两掌略上扬,形似一个“山”字,因而得名),“就是考验我的基本功,胳膊不能哆嗦,5分钟之后,老头儿看我纹丝没动,给了我俩字儿:‘还行’。他怕我是公子哥儿,吃不了苦。”
除了和老师学,回家还得过父亲这一关。尚小云早年先学花脸,后学武生,最后才改唱旦角。不同于一般青衣,他的唱功挺拔刚劲,有“铁嗓钢喉”之称;身段刚健洒脱,表演时犹如“一团火”。他总是“嫌弃”尚长荣性子面,见了生人就害羞,告诫他唱花脸一定要“虎实”,不能“蔫”。
1988年,48岁的尚长荣怀揣《曹操与杨修》的剧本,敲开了上海京剧院的大门。《曹操与杨修》讲述了曹操赤壁兵败,求贤纳士,名士杨修为曹操重用,却终因曹操的多疑与重权、杨修的聪明与自负而酿成悲剧。在戏剧舞台上,曹操是个“熟脸”。为了进入角色,尚长荣读《曹操文集》,看曹操颁发的政令、军令,吟诵曹操的《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他发现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曹操:有雄才大略,也有阴狠奸诈;被“伟大”缠绕,也被“阴谋”束缚。
为了演活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曹操,尚长荣大胆地给曹丞相“美了容”:“面上的‘冷白’改成了‘暖白’,炭条眉改成剑眉,三角眼改成一个圆眼窝,原来的唇上痣似乎是媒婆痣,我就把它挪到了眉上一颗朱砂痣。这些都是‘微调’,不颠覆曹丞相的形象,只是丰富了、完善了。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求索要有胆子,但又不能冒进。”
仅仅是一个“笑”,尚长荣就设计了七八种,冷笑、阴笑、怒笑、喷笑、由笑转哭……“我每天抱着录音机,对着镜子琢磨,嘿嘿哈哈地练,外面行人一听都说,上海京剧院里头可能住了一个疯子,犯了精神病。”
1988年12月13日,《曹操与杨修》赴天津参加全国新剧目汇演,一炮打响。谢幕时,曹操与杨修一改剧中的剑拔弩张,在流行歌曲的伴奏中,向观众鞠躬致谢。“我和言兴朋,曹操与杨修哭了,观众哭了,专家们在研讨会上拍案而起,‘我们盼这样的戏盼了多少年了!’”
1991年4月,尚长荣调入上海京剧院,开始了人生的新阶段。1999年,尚长荣在《贞观盛事》中塑造了魏征这一贤臣形象。2002年,他又创排了新剧《廉吏于成龙》,饰演著名清官于成龙。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魏征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也是《贞观盛事》的立意所在。秉性亢直的魏征,劝诫唐太宗释放后宫宫女,不惜犯颜苦谏,终于惹得龙颜大怒。在长孙皇后的劝诫下,李世民幡然悔悟,夜访魏宅。魏征主动请罪:“(我)玄成这张狰狞的面容,惹恼陛下了。”太宗则动情地说:“谁说卿狰狞?我看卿妩媚呀……”二人相视而笑,君臣嫌隙尽释。
在《贞观盛事》中,尚长荣以花脸行当演绎了一个“妩媚”的文人魏征。在一片梨花荫下,魏征持酒壶、捧陶碗,从竹篱瓦舍中走出,用花脸从未唱过的、属于才子佳人游龙戏凤的“四平调”,唱了一曲田园牧歌:“翠涛清醇谷米香,陶碗代杯胜金觞。柴门陋室烧火炕,还有个——还有个结发老妻赛新娘。”到了《廉吏于成龙》,尚长荣索性不再勾脸,不挂髯口,去掉水袖。“心厚实了,四功五法,怎么来怎么对。”排《曹操与杨修》时,马科导演的一句话,尚长荣至今难忘。
如今,年至耄耋的尚长荣,还像年轻人一样精力充沛。虽然不再演出全本的剧目,但他飞赴各地,演出、讲学、拍电影,乐此不疲。
2013年,在拍摄戏曲电影《廉吏于成龙》后,尚长荣再次“触电”,参与拍摄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在其中饰演西楚霸王。2014年,《霸王别姬》在美国洛杉矶的杜比剧院首映,“红地毯上,长枪短炮对着我们,为一部中国电影举行这样的仪式,京戏《霸王别姬》是头一份儿。我坐在底下,戴着眼镜,看着全景声的大片,心里自豪啊。”
“有人说,京剧属于老年。我说不对,京剧永远属于青年。”2015年,75岁的尚长荣,宣布起用38岁以下青年演员,排演“青春版”《曹操与杨修》。刚一组建,演员们就接到了“曹丞相”的一封信:一堂新人,新气势、新闪光。担子不轻啊!我有劲头按当年苦排曹杨之精神来要求你们,逼你们苦排苦练,不知你们有没有兴趣?会不会有意见?肯不肯吃苦?愿不愿意卖力气?想不想为京剧事业前途做点真挚奉献……虽然激励学生们“苦排苦练”,但尚长荣却不欣赏那些“戏痴”“戏癌”。走进尚长荣的家,咖啡机、老家具、洋挂钟,中西合璧,就是没有他的剧照。他和太太高立骊,相濡以沫50多年,闲暇时,常常一起动手磨咖啡、自制冰淇淋、做蛋糕。“人得爱生活,会生活。”
据中新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