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散丹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切开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患有胆结石患者共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手术方式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1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65%,根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胆结石;胆囊切除;腹腔镜;开腹手术
【中图分类号】R57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1..02
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胆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但也存在少量患者会出现黄疸症状[1]。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切开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170例患有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共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对照组男45例,女40例,年龄27岁~64岁,平均(43.2±2.3)岁;观察组中,男38例,女47例,年龄26岁~61岁,平均年龄(43.2±1.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主要操作如下:在手术开始前将患者进行全麻,在患者的右上腹直肌处切开35 mm的切口,对患者的腹腔脏器进行探查,分离病变胆囊周边的粘连组织,将其部分切割,并进行结扎;剥离胆囊膜,将整个胆囊暴露在主刀医生的视野范围内,在明确肝总管,胆总管以及胆囊管的关系之后,结扎胆囊动脉,之后再结扎整个胆总管,这样就可以去除胆囊,缝合患者伤口,留置引流管,手术结束。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将患者进行全麻,使患者平躺在手术台上。手术操作采用四孔法,在患者的肚脐部位横切小口,长度控制在1 cm,之后将套针从切口处穿入,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将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Hg,之后将腹腔镜置入,接着做第234穿刺孔[2]。在探查胆囊时,需要插入手术操作器械,用有齿抓钳夹住胆囊底部,用电凝钩分离胆囊管和血管,露出Calot三角,之后处理胆囊动脉以及胆囊管,用钛夹施夹器夹住胆囊动脉和胆囊管,之后采用超声刀切除胆囊。
2 结 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1.18%,显效30例,有效39例,无效16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65%,显效6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根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對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胆结石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偶然会在体检中发现,引起胆结石的原因有较多方面,例如患者的年龄,家族病史等因素[3]。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胆结石的发病率高达11.31%,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治疗胆结石主要有三种手术方式,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及开腹手术。根据此次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2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65%,根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戴东华.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J].中外医学研究,2017,02(19):136-138.
[2] 高 野.120例胆囊切除术术式选择评价及其疗效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5):26-28.
[3] 李法文,陶绪雄.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并发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4):126-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