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利华
【摘要】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服务中心检验科进行糖尿病诊断的110例患者,结合患者糖尿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再选择5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检查对象FPG、2 hPG、HbA1c水平。结果 在FPG、2 hPG、HbA1c水平方面,2型糖尿病组患者FPG、2hPG、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组FPG、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P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确诊率方面,2 hPG、HbA1c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FPG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2 hPG、HbA1c三者联合诊断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属于糖尿病诊断指标,将三种指标联合在一起进行糖尿病的诊断,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诊断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1..02
糖尿病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当前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着较大的改变,肥胖人口数量越来越多,2型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1]。本文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服务中心检验科进行糖尿病诊断的11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服务中心检验科进行糖尿病诊断的110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5.5±5.9)岁。排除其他因素干扰,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结合患者糖尿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2型糖尿病组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5.9±5.4)岁;空腹血糖受损组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4.4±6.3)岁,再选择5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各项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标本处理方法:所有检查对象空腹8 h,使用普通生化管采集空腹血液3 ml,使用EDTA-K2抗凝采血管采集空腹血液2 mL,立即送检,进行FPG(空腹血糖)以及HbA1c(糖化血红蛋白)检测[2]。各组患者抽血后5 min内,口服75 g葡萄糖溶液并计时,2 h后使用普通生化管抽取3 mL血液送检,检测2 hPG(餐后2 h血糖)。普通生化管采集的血液离心处理10 min,检测血清血糖浓度。
检测方法:FPG以及2 hPG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测定,HbA1c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检查对象FPG、2hPG、HbA1c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FPG、2 hPG、HbA1c水平对比
2型糖尿病组患者FPG、2 hPG、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計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组FPG、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P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诊断标准在糖尿病确诊率和漏诊率方面对比
2 hPG、HbA1c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FPG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2 hPG、HbA1c三者联合诊断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本次研究表明,在FPG、2hPG、HbA1c水平方面,2型糖尿病组患者FPG、2hPG、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受损组FPG、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P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糖尿病确诊率方面,2hPG、HbA1c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FPG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2hPG、HbA1c三者联合诊断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都属于糖尿病诊断指标,将三种指标联合在一起进行糖尿病的诊断,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诊断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艳,邱晓沛,等.糖化血红蛋白对前驱糖尿病诊断和监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09:1233-1234+1237.
[2] 张 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诊断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12:42.
[3] 李培德.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59-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