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与疗效评价临床研究

2017-11-20 17:32周艳朋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1期
关键词:汤药

周艳朋

【摘要】目的 研究眩晕症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与疗效评价。方法 随机采用2015年至2016年在我院收治的眩晕患者117例,运用随机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各39例,中药组采用化痰降逆止晕汤,中西药组则给予中药汤剂与西药,三组的疗程为两周。结果 中药组有效率为92.1%,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9.3%,中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2.1%,西药组比中药组和中西药组的有效率差异显著,但中药组跟中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眩晕涉及的系统疾病较多,每种疾病都有它的本身的进化规律,中医疗效的途径是要在辨病的基础上达到方正相应,使用汤药不仅效果好还更全面,对患者的眩晕和头晕的症状得到改善。

【关键词】眩晕症;中医症候;汤药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1..02

造成眩晕症引起的因素很多,当发作时会感到头晕,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严重的会有恶心、呕吐、发冷汗等症状。确立了三型辩证即为痰浊上扰、阴虚阳亢及气虚清阳不升,从而自拟了化痰降逆止晕汤、滋阴平肝定眩汤、益气温阳补虚汤来治疗三型辩证[1]。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最高,发病前主要以耳鸣、面色苍白、腹泻、上肢麻木、头痛及出汗等症状。本次研究眩晕症的中医证候的评价与相关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采用2015年至2016年在我院收治的眩晕患者117例,运用随机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各39例,年龄20~90岁,平均年龄(59.13±13.25)岁。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多数,40岁以下的青年较少,比例最低的是80岁以上,涉及的病因较多,神经症、脑梗塞、非特异性头晕、前庭周围性眩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这六种已经占了首位,也是目前最常见的病种。部分患者还合并有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等[2]。

1.2 方法

中药组采用化痰降逆止晕汤、滋阴平肝定眩汤、益气温阳补虚汤,每天一剂;西药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胶囊,每日三次每次20 mg;而中西药组则给予中药汤剂与西药(与中药组和西药组剂量及处方相同)。三组的疗程为两周。记载患者的病史、资料、眩晕病因、中医症候等。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各项眩晕情况进行评分,并在治疗结束三个月内跟踪随访,了解患者眩晕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标准疗效评定方法,运用疗效指数判定临床各项体征严重程度量表。临床控制:疗效指数>80%,显效:疗效指数>50%,有效:疗效指数>30%,无效:疗效指数≤30%。比较三组的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三组患者的总有效分析得出,中药组有效率为92.1%,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9.3%,中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2.1%,结果显示,西药组比中药组和中西药组的有效率差异显著,但中药组跟中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眩晕涉及的系统疾病较多,但不同的眩晕表现对功能的伤害也不同,后循环缺血和脑梗塞在中医又可归到中风范围,眩晕发病主要责任之于风、火、痰、虚,虚主要表现在气虚阴虚,脏腑功能失调火是基础,也是最常见的病理因素[3]。

在中医治疗汤药中,化痰降逆止晕汤具有化痰止呕,熄风止晕等功效;滋阴平肝定眩汤具有滋补肝肾,平肝定眩等功效;益气温阳补虚汤具有健脾涩肠、益气温阳的功效。本次研究显示,眩晕严重程度表中痰濁上扰型得分较高,与气虚清阳不升型的差异较为显著,严重程度评分、眩晕病因、年龄和合并高血压与证候有密切的关系,证候辩证的量化标准中不知可将证候间的定量关系和这些因素纳入其中。后循环缺血的患者在经过中药治疗后,眩晕程度量表和头晕残障量表都得到改善,跟西药相比之下得到了很好的成效。中医的特色是与病症结合、方证相应,每种疾病都有它的本身的进化规律,中医疗效的途径是要在辨病的基础上达到方正相应。

中医证候疗效表明,中药组有效率为92.1%,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9.3%,中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2.1%,西药组比中药组和中西药组的有效率差异显著,但中药组跟中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汤药不仅效果好还更全面,对患者的眩晕和头晕的症状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李 涛.中医临床研究中眩晕疗效评价方法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10):1256-1259.

[2] 刘红梅,司 维,鲁 喦,等.眩晕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2):2553-2557.

[3] 燕军玲.中药方治疗眩晕临床特点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0):55-56.endprint

猜你喜欢
汤药
中医汤药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自拟化梅合剂治疗梅核气验案
中医针灸联合汤药治疗脑膜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亲尝汤药
汤药太苦如何下咽
亲尝汤药
亲尝汤药
罪·爱
夏季代煎中药 保存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