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民
摘要:教与学的一体化,既是教师与学生的一体化,也是教师本身教与学的一体化,也是学生本身学习和受教的一体化;本文侧重的是教师的学与教的关系。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与学;接受方式;文化思维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66-01
在诸多高中文言文教学方式方法中,我国的教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言语生成和言语理解的范畴中,形成了言意说、言性说、文理说和文质说等等成果,这些成果实际上都是从"人"出发,以"言"联结着"物",是在主体"人"与客体"物"之间去研究"言"的产生、功能和评价标准的,对高中老师的实际教学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在我们所熟悉的"心生言"这一理论中,最众所周知的莫过于《诗大序正义》里的这句话了,即"言悦豫之志则和乐兴而颂声作,忧愁之志则哀伤起而怨刺生"。正是"言为心声"的说法上我们的文化传统进一步提出了"言必诚",即思想情感的真诚。诚如孔颖达在解释《周易》时所强调的一样,心生言,言必诚。"修文"与"立诚"是一致的也是一体的。同时,在这一论述中我们一再看到在教学中经常引用的一段话,即孔子在《论语 阳货》关于言语的教化作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当然,我们是确知在这一理论中隐含的儒家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整套逻辑推理的。从"心诚"以"修辞"的总原则出发,传统的语文学还从言语活动的人际环境的角度,为表达和理解指出"语境"、"情境"原则,提出了"言适境"这一理论,进一步强调"言"与"境"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将言者、听着、读者、场合、话题等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强调文辞本身的修饰并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文辞与情境题旨的充分协调切合,有机地互相补充、发生和制约,以及文辞与语言、社会、文化环境的整体契合相适,从而文辞不仅能"达意",而且"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在这一还在不断完善的认知路上,我们看到了前辈的不懈努力,看到了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各种可能的方式方法,更看到了文言文不仅仅是语文文字那么简单,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我们既要局部的切入更要有整体的概念。
汉民族整体性思维方式在言语交际中的表现是这样的--经不断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着眼于言语的广泛的人文联系,置身于题旨情境"以大观小"的听、读方略,与说、写的整体情境原则紧密衔接,成为汉语文言语观的两个组成部分。这种言语理解方略是将言语的"言内"与"言外"统一起来,将言语的内容与环境结合起来,将表达者与吸收者协调起来,收会意、知心、识人的整体性效果。从理论到操作层面上,在具体的教学中,文言文有基本的操作,即文言文中对"字、句、段"的解释,对"文"的理解,对"知入知出"的可能性阅读。
阅读理解的首要任务在于对"意义"的追寻。在文言文中,首先更是体现在文言文的基本字词句的意义解释的理解。如果字词句的理解错了,就更不要去谈对文章作者的正确理解,甚至会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状况。这一过程就是从字词句这一"言"到知"象"在进一步到会"意"的过程。孔子认为要"先见其表,再见其里",朱熹说为了"见其表",要"字字句句,不可容易放过","从头熟读,逐字训释,逐句消评,逐段反复,虚心量力,且要晓得句下文意,未可便肆己见,妄起浮论"。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步步深入,由表及里,求其精微。所以,意义的理解本身就是一个有局部到整体的过程。而我们所熟知的"知人论世"更是文言文整体概念的经典表现。
阅读文言文的本质目的是获得益处,而不是单单为了考试得分。在文言文的阅读中,朱熹先生的"涵泳体察"是公认的范式。这里做简要的介绍,既是学习也是为了下文的进一步说明。
在读书(个人认为文言文阅读也是一样的,因为虽时空不同,但现在的学生面对的文言文和朱熹所说的读书是一样)中,朱熹的"涵泳体察"从操作层面上有几个并非并列的要点:
一是宜缓并处理好缓与急的关系,朱熹主要主张循序渐进;一是宜详并处理好多和少的关系,朱熹主张通观法则但要有重点,不宜贪多;一是宜沉并处理好沉与浮的关系,朱熹主张全身心投入但要沉得下去也要浮的出来;一是宜实并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朱熹主张读书要实也要活。多与少是广度问题,沉与浮是深度问题,缓与急表面是速度问题,实质上是决策问题,实与活是质量问题,关乎阅读目的。由是观之,朱熹的"涵泳體察"对我们文言文教学帮助实在很大,因为在教学中我们遇到问题有很大的相同性。
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既是不同的主体,也是统一体。上文所介绍、引用和总结的主要是和教师有关,在理论层面尽可能的提升教师的理解,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主要的先决条件。因此,就教师而言,想要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师本身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自我提升。
在学生层面主要是操作问题,诚如上文所涉及的理论方式方法,就目前的学生实际而言,大部分人是很难操作的;而就教学而言,面对的是学生整体而非个体。文言文的学习是课堂和课外的结合,是考试和兴趣的结合,是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必须在一些方面把细节做好,共同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
由于每所学校的学情是不一样的,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出于主导地位,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加难度与深度要增加,该降低的要降低,时刻保持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厌恶感是非常重要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