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煌忠
【摘 要】一个有效、新颖、精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之中,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
【关键词】游戏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 操作导入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012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如能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好方法,将学生吸引到学习的美好氛围中,就能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创新之门,使他们尽快进入愉快的情绪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认知开端,使他们尽快地接受新知识。情趣导入法有:
一、游戏导入法
由于学生喜欢游戏,根据教材内容在新课导入时通过游戏的形式,创设一种“乐学”和“参与”的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深刻的印象和直接经验,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10以内连加》时,先请5个学生到教室前面玩老鹰叼小鸡的游戏,接着,又请2个学生加入游戏当中,紧接着,再请1个学生加入游戏当中。这时,教师问:“同学们,一共有多少人在玩游戏?怎样列算式?”很多学生用原来学过的加法知识列算式:5+2=7、7+1=8。然后教师又问:“同学们,谁能试着用一个连加算式来表示呢?”学生们争着举手回答,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学生由此而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与教师默契配合,参与新课学习。
二、故事導入法
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新课的开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一个故事、寓言、童话或自编一个故事,就能使学生兴趣大增,注意力集中,快速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在一开始我先为同学们讲了“孙大圣分桃”的故事:大圣从王母娘娘处偷来蟠桃分给众猴。猴儿们好生欢喜,几日之后,所剩不多时,只见大圣那儿留着一个特大的蟠桃准备独自享用。不料,他最宠爱的一只小猴还馋着大圣要分享。大圣说:“好吧,咱俩平分各一半。”小猴小嘴一厥:“不好,不好,太少了!”大圣把桃切成大小一样的4块:“给,2块!”“不好,不好,还是太少了!”小猴还是不满意。“真难缠,还嫌少哇?”于是大圣把桃重新改切成大小一样的8块,扔给小猴4块:“再嫌少本大王就不给了”,小猴一看:“4块比1块多3块,好极了!嘻嘻,谢大王!”小猴欢天喜地地走了。同学们,你们说:“小猴真的比第一次多拿了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三、操作导入法
抽象的东西往往难以理解,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等各种操作,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的内容,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愿望。例如:在教学《相交与垂直》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互相”,然后让学生利用两根小木棍制成的活动学具做游戏,在课桌上摆出不同的形式。“你可以摆几种?能给摆出的每种形式取个名字吗?”通过这样的操作导入,不仅让学生初步懂得了垂直的涵义,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热情,这样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四、情境导入法
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了数学的魅力。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分类》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上课前,教师故意把几个作业本、几本书、一些粉笔乱放在讲台上。上课一开始,我就发问:“同学们,刚才你走过讲台时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讲台上很乱。)“怎么办呢?”教师又问。(有的学生说:需要整理一下。)“哪位同学能帮帮老师吗?”(一位学生上台来整理:将作业本放在一起、书放在一起、粉笔放进粉笔盒。)教师根据学生的整理过程引入课题——《分类》。这样积极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五、幽默导入法
充分认识教师自身的风格。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引导者,教师的教是决定学生学的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充分认识教师自身的风格特征也显得特别重要。这是为了在更大的程度上做到扬长避短,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尤其是在教学策略与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同一内容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与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成长最优化的同时体现教师自我的价值,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为了自身成长的驱动力。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会增强吸引人的魅力,也可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如,在分析作业时,我设计了一个“急诊室”,把学生中出现的错题抄出来,写上:“谁来当‘医生?给下面的‘急诊病人治治病。”这样的设计比“下面各题错在哪里,请订正”要好得多,因为他们都想当“医生”给人家“治病。”每次出现“急诊室”时,课堂就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一只只小手,有的甚至站了起来,并喊着:“老师,我来,我来当医生!”“让我来吧!让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主动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感到学习数学有趣味,真正达到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总而言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导入新课的过程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过程。虽然有一定的方法,但无定法,而且是不断变化的。只要我们在新课标理念下不断深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总结,就会发现更多更好地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技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09).
[2]李剑平.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例析[J].辽宁教育,2003,(Z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