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云 杨 航 李晓慧 孙拥军 杨雄碧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贵阳 550006;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贵阳 550006)
2015-2016年贵州省甘薯新品种(系)区域试验
李 云1杨 航1李晓慧2孙拥军1杨雄碧1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贵阳 550006;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贵阳 550006)
以福7-6和铜薯2号作为对照品种,对5个贵州新品种(系)甘薯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F10-4、Q19-5和黔紫003产量均高于主要对照品种铜薯2号,其中F10-4与对照差异极显著,Q19-5和黔紫003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叶菜型甘薯品种黔菜1号产量显著高于主要对照品种福7-6;黔薯721产量偏低,但其薯型较好,商品薯率高。5个参试品种各有特色,均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甘薯;贵州;新品种;区域试验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而且随着多元化的发展,甘薯新用途如绿化、观赏等正在蓬勃发展[1-2]。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甘薯以其突出的保健和药用功能备受人们青睐。目前,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甘薯种植面积的45.1%,而甘薯产量占全球的75.3%,这与我国高度重视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密切相关[2-4]。我国甘薯的育种目标正在向优质专用型新品种方向发展,主要有优质鲜食型、高淀粉型、高产型、叶菜型、加工用型和特用型等专用型育种目标[5-6]。贵州甘薯种植规模达到23万hm2以上,主要分布在遵义、铜仁、黔东南等地区[7-8],且近年来,贵州甘薯企业数量正在逐渐增多,甘薯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品种需求则更为凸显[9-10]。本研究通过将新选育的甘薯品种在本省主要甘薯区域进行适应性、丰产性、抗性、品质等进行试验分析,对进一步示范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 试验材料各参试品种见表1,其中黔紫003、Q19-5、F10-4、黔薯721的对照品种为贵州主栽品种铜薯2号,叶菜型甘薯黔菜1号的对照品种为叶菜型甘薯品种福7-6。
1.2 试验地点根据甘薯的习性要求及不同海拔地区,结合考虑不同主产区布置试验点,2015年及2016年在贵州省共设5个试点,包括贵阳市金竹镇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基地、玉屏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基地、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基地、凯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基地、紫云县农业局基地。
表1 参试品种的基本信息
1.3 试验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肥力均匀,前茬作物为白菜,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采取相同方式育苗。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净作。小区面积20m2(不包括过道),5行区,重复间留过道0.5m。覆盖黑膜,单垄栽插;扦插苗全部用20cm长的带尖尖梢苗,株行距20cm×90cm,种植密度3700株/667m2;每667m2穴施复合肥25kg;5月30日前完成田间栽插,及时补苗,及时去除田间杂草;10月10日前完成田间收获。栽苗后及时进行各项田间管理和调查,观察记载生物学特性。鲜薯计产中间2~3行。
根据通用的甘薯鉴定性状及其生长期记载标准,全生育期随机抽取典型性状的植株5~10 株进行各性状的测定记录[8]。包括:顶叶型、顶叶色、叶型、叶色、叶脉色、茎色、基部分枝、最长蔓长、株型、产量、结薯数、薯皮色、薯肉色、薯型、鲜重等[11]。
1.4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均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8.0软件进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1 鲜薯产量从表2可知,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显著。从表3可知,品种F10-4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到3221.46kg/667m2,极显著高于铜薯2号(CK1)、福7-6(CK2);其次依次为Q19-5、黔紫003、黔菜1号,其中Q19-5、黔紫003产量分别为2205.28kg/667m2和2149.48kg/667m2,显著高于铜薯2号(CK1)、福7-6(CK2);黔菜1号产量达到2012.52kg/667m2,显著高于福7-6(CK2)。参试品种黔薯721产量低于铜薯2号(CK1),高于福7-6(CK2),与二者差异不显著。
表2 方差分析表
表3 2015-2016年贵州省甘薯区试各参试品种产量统计
2.2 各品种重要性状分析从表4可知,F10-4:叶色及茎色均为绿色,叶型深裂缺刻,株型匍匐,短蔓,薯型为下膨纺锤形。薯皮淡红色,薯肉黄色,口感细腻、香甜,为食用或加工型甘薯,全生育期135d。
Q19-5:块根萌芽性较好,幼苗生长势较强,顶叶绿色、叶色绿色,心形叶,茎秆绿色,株型匍匐,中长蔓。薯型为长卵形。薯皮红色,薯肉紫心。口感好,熟薯香、糯、甜。全生育期130d。
黔紫003:块根萌芽性较好,幼苗生长势较强。株型匍匐,叶心形,叶色及茎色均为绿色。薯块纺缍形,薯皮深红色,薯肉紫色。口感好,系食用型品种。全生育期130d。
黔菜1号:叶心形,叶色淡绿、茎绿色,半直立型。顶叶直立,易于采收,叶片采收后,新叶生长快,叶片口感嫩脆,适合菜用。薯块纺缍形,结薯集中、均匀、整齐,薯皮黄色,薯肉白色,发芽率高,苗粗壮,抗病性、抗逆性较好。全生育期140d。
黔薯721:顶叶绿色,茎绿色,叶心形,株型匍匐。薯块纺缍形,薯形整齐,中小薯率高,商品性高,薯肉黄色,发芽率中等,萌芽时不耐低温。全生育期135d。
表4 2015-2016年贵州省甘薯区试各参试品种(系)重要性状统计表
本试验结果表明,F10-4、Q19-5、黔紫003、黔菜1号产量均高于对照1、2,其中F10-4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1、2,Q19-5、黔紫003产量显著高于对照1、2,黔菜1号产量与对照1、2间差异不显著;黔薯721产量低于对照1,高于对照2,与对照1、2差异不显著。其中F10-4薯肉黄色,口感细嫩,为食用或食用产品加工型品种;Q19-5、黔紫003为紫色食用型品种,薯形美观,薯肉紫色,花青素含量高;黔菜1号顶叶直立,脆嫩,口感好,生长快,为叶菜型甘薯。黔薯721薯肉黄色,中小薯率高,商品薯高,为鲜食品种。
综合看来,F10-4、Q19-5、黔紫003、黔菜1号、黔薯721等5个参试品种各具特色,适应性广,均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1] 蔡辉儒,李忆,蒲志刚,等.甘薯的实用价值及其育种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236-238
[2] 马代夫,李强,曹清河,等.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69-973
[3] 傅玉凡,谢一芝,杨春贤,等.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渝苏8号’的选育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3):49-53
[4] 马剑凤,程金花,汪洁,等.国内外甘薯产业发展概况[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1-5
[5] 邱永祥,许泳清,刘中华,等.“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甘薯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4):676-680
[6] 唐君,周志林,张允刚,等.国内外甘薯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5):478-482
[7] 宋吉轩,丁海兵,李云.贵州省甘薯地方品种的主要性状分析[J].中国种业,2011(2):38-39
[8] 宋吉轩,彭慧元,雷尊国,等.2011年贵州省甘薯新品种(系)区域试验报告[J].中国种业,2012(12):51-52
[9] 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0] 李云,宋吉轩,黄团,等.贵州鲜食甘薯栽培关键技术[J].北方园艺,2010(19):28-29
[11] 李云,耿广东,涂刚,等.贵州甘薯地方品种的性状鉴定与利用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4):1-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11-C-24);贵州省农业动植物育种项目[黔农育专字[2015]002 号];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成果[2016]4046号]
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