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是什么》再版前言

2017-11-19 13:49吴非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常识困境职业

吴非

《前方是什么》是我的第二本教育随笔集,2006年在吴法源兄的鼓励下整理出版。此前《不跪着教书》出版引发的讨论和反响,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的教育观察与评论所具有的特别价值,也因此看到无数和我一样的教师在思考职业生命的意义。长期立在讲台边,或许更能清晰地从具体现象入手,认识教育的艰难,而面对困境,也就不能没有一个鲜明的态度。毕竟,在文明社会,选择一个职业,未必仅为糊口。如果教师不珍惜职业名誉,对教育境况没有深刻的个人反思,他的教学也许不会有什么价值。

去年曾有读者翻这本书,问:“新写的?”我告诉他,是2006年出版的,遂引发一番感慨:“前方”究竟在何方?教育怎么没见往前走,似还在原地徘徊?学校的教育行为究竟要不要遵守社会准则?

进步是缓慢的,也只能是缓慢的;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厚重,也因此显出沉重。作为个体的人,可以挣断锁链自由奔跑,而身为教师,似乎只能负轭前行,即使一步一喘息,也难有一释重负的决心。我当然也疑惑,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何以总是那么奇特麻木。当年亲历教育观论争,发现人与时代的惶恐,虽然经济迅猛发展,而文化教育的健康发展仍显缓慢,应试教育以前所未有的烈度冲击教育常识,各类教育法规形同虚设,超量作业,频繁考试,疯狂家教,恶性补习,封闭式管控,构成了反常识、反人道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只追求升学率,无视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现代社会向前走,教育不可能没有丝毫进步,比如 “硬件”得到改善,社會重视教育的现代化,虽然存在短缺,教育投入规模一直在增加,也许如时论所言,是人们对教育的期许过高,而更多地关注教育带来的“利益”了。因为这样的文化,就不免潮起潮落,不免“倒灌”“逆流”,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倒退”。教育生态遭破坏,教育常识被颠覆,似乎并没有引起业界的足够警惕。审视当年,我对教育现象的慎重批评,被一些人视作危言耸听;十多年过去,那些负面现象非但没被遏制,而且有所恶化:一些学校不但敢于颠覆常识,也毫无道德底线;某些“教育商”以“教育家”的面目包装,把教育当作赚钱生意,欺世盗名,在骗取劳动者血汗的同时,也用荒谬的“教育”把他们的子女教成非人。

无论如何,一个时代的教育必然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如能从当今的教育困境,观察到几十年前错误教育埋下的祸根。我想,真的教师,面对教育的困境,不能总是闭上双眼;这一代教师必须面对现实,不放弃理想,有批判的勇气,有理性的反思,非此不足以担负教育重任。

教育是“为了明天”的事业,教育工作者当有“前方”的意识,不会借口“看透了”而放弃理想。此次《前方是什么》一书再版,除订正个别字句,不做大的改动,为的是让读者观察十年前的教育状态。回顾这十多年的“只管往前走”,确实很累,然而无悔。我无猛志,惟存恒心。虽无力大步前奔,但我确信是在前行而非倒退,能做多少算多少,不懈怠,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做了,庶几无憾矣。

我从不恐惧孤立,我只担心自己不够独立。

克洛荐自《前方是什么》一书

猜你喜欢
常识困境职业
健康常识我知道
跟踪导练(一)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