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霞
摘 要:虽然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并且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却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素质,是为学生以后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新课程改革更是确定了语文的重要地位,教师应该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从如何教學才能发掘学生学习潜能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潜力;对策
在课堂上应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精神,帮助学生转变传统学习方式,建立新型学习课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掘学生潜力的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而言,需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多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没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过于压制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为了考取高分而学习,很多知识点都是死记硬背,不知道具体意义是什么,语文学习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学生思维非常跳跃,可能会对一个知识点提出很多其他问题,教师会认为这种问题是没有用的,还耽误大家课堂上的时间,所以,一直压制学生的想法,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被慢慢压制下来了,课堂是井然有序地进行,但学生思维性和创新性却有所减弱,长此以往,对学生学习和性格发展都是有害的。传统课堂运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关注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并且,不同的知识点也有了固定的教学方法,变通性不强。虽然也会运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基本都是照搬照抄,一切都是拿来主义,学生学习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等着教师传授知识点,自己没有养成自学习惯,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掘学生潜力的对策
1.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兴趣驱使之下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轻松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自由讨论,并且,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作出及时正确的点评,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不会像之前的学习那样沉闷。
(1)情景引入模式可以在开始上课时把学生带入到境界中,让学生有积极的学习状态,所以,创设情景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这一课文的时候,我就在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创设了情景。“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冬天时候的样子吗?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雪花呢?在大雪后的景色有多么迷人同学们还能记起来吗?下面,让老师带着大家回忆一下吧。”然后就给学生播放关于冬天雪景的视频,以此勾起学生们的兴趣,因为都是自己经历过的,所以,能引导学生进入雪的世界中,帮助学生更了解雪。除此之外,在播放视频时还可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雪的音乐,更能给学生联想的空间,再加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在创设完情景之后,就可以充分利用情景,同学们进入情景之后,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抛弃老的教学手段,不能再进行知识点的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索课文中的内容,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使情景可以持续下去。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不同的情景,使学生精力一直跟随教师的思路,起到连动的作用。
2.语文实践活动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议
每篇文章、每个诗词都饱含作者的情感,而这正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把握文章情感主线的方式。教师可以以文章情感为背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对学生的记忆也是有好处的。如果单纯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背诵,效果不是特别好,记得快忘得也快,更谈不上与文章的情感契合,而利用理解来学习则会让学生感觉轻松很多。
例如,在学习《静夜思》这首诗的时候,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里面还道出了自己的孤独感,但是学生初读可能不会意识到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只是觉得描写月色的。这时候,教师可以从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以及人物介绍入手,再配上音乐进行有感情朗诵,让大家可以从氛围中感受到情感。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与这首诗相匹配的视频资料或者是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视觉来感受到诗句中表达出来的孤单和思想。月光是冷冷的,而月亮在天上非常孤独,在这个时候看着天上的月亮不禁会想到家乡的人,是否也像自己一样在看着天上的月亮入神呢?教师还可以结合“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关于月亮的描写诗句,让学生也谈谈自己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也给学生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春玲.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掘学生潜力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展望,2014(7):20.
[2]万子渝.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探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