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诗解
创新能力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而物理作为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内容蕴含着很强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理想的途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顺应新课改的需求,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谈谈看法,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对接创新教育的理念
1“. 学”与“悟”
留美博士黄全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谈到,国内学习感觉“学多悟少”,上课做笔记,课后练习考试……可谓“学”得多矣!但其中有多少是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的知识?在美国学习感觉“学少悟多”,虽然从老师那里直接转手的知识不多,但学生自己的脑海却在积极地“悟”东西,而且这些都是自己的,而不是老师硬塞给我的。由此可见,我们再也不要一味追求“灌得多”,而要放手让学生训练多“悟”与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多角度思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
2.智力与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能力与智力的发展并不同步,超过一定水平的智力是开发创新能力所必需的。但超过这个临界水平,智力同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就趋近于零,即创新能力高者可能是高智力者,也可能是普通智力者。在物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喜欢智力高的学生而不喜欢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因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会有一些不合乎传统的兴趣,他们常常探究那些不合乎“教学常规”要求的知识领域,被一些教师认为不务正业。实际上教师的这种想法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是物理教学中急需深思的。我们必须明白:国家的建设不仅需要高智力者,更需要有创新能力的发明者;教育不能功利性太强,教学不能变成教“分”。
二、营造创新氛围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養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当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有所创新。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更喜欢得到别人的爱,尤其是老师的爱,这种爱无疑是学生创新的助推器。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反过来就会给老师以更多的情感回报,而当这种师生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情感迁移,即由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有了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配合老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探索精神,日积月累,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2.放下老师的架子,鼓起学生的创新勇气
为有效鼓起学生的创新勇气,首先要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唯书、唯师、人云亦云的旧习惯。鼓励学生对书本、对老师大胆提出疑问。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论超出自己备课所设计的期望轨道时,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学生,因为这正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出疑问,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时,开讲之前他在黑板上出了一个题目:2+2 等于多少?在座的学者们面带难色回答不出来,因为他们想,罗素这样的大哲学家出的问题一定是很难的。但是罗素却回答说:“其实它就等于4”,他的开场白是想告诉大家,请不要以为他讲得都对,鼓励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罗素尚且如此,我们当老师的还有什么理由容不下学生的不同意见呢?因此,我们要学会转变观念,放下老师的架子,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因为学生每提一个问题,都可理解为是创新勇气的具体表现。
三、重视创新技能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规律的形成都是通过实验加以实现的。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挖掘学生创新技能的良好途径。如讲授“蒸发”时,可以用实验引入课题:教师手拿一团湿棉花,在黑板上写下“蒸发”两个字,同时告知学生观察“蒸发”的清晰程度如何变化,过了一会水分干了,“蒸发”两字不翼而飞。学生对于这样的实验现象,感到新奇而难以理解,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同学们自己选用器材进行动手实验,从而探究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技能的好机会。除此之外,让学生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建立家庭实验室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技能的好办法。
四、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是艰苦的,创新过程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战胜困难就必须有坚强的创新意志,没有坚强的创新意志作保证,再新颖的创新也可能半途而废。像诺贝尔在无数次失败和多次爆炸(自己被炸伤,弟弟被炸死),之后才发明了炸药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教师应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当然,创新人格除上述创新意志外,还包括独立的个性特征、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等。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往往显示出首创性、感觉敏锐、洞察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应努力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多动手实践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