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

2017-11-18 10:46柏劲松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创新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柏劲松

【摘 要】 加强素质教育,加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创造性地理解教材。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科学地运用教材,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还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教材与教法和创造性地组织教学的改革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大胆展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取必需的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學形式的单调,内容的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

二、培养问题意识,是创新的有效途径

当今实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则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问题,由单纯的解答问题转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会逐步增强,问题意识才能逐步养成。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提高不了,当然无创新可言。

2.1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要让学生敢提问题,首先教师要转变权威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引导,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发表观点和看法。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消除学生懒得想问题、怕提问题的勇气;同时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杜绝从语言和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其实,一个好的老师常常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展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2.2创设情境,留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师虽然鼓励学生质疑,但在授课过程中,却按照自己的思路,预先给学生的思维定向,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这实际上是“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没有把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创新教育,则要求教师大胆下放主动权,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形式等,尽可能多地真正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悟、自主提问、讨论解答。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组织加工好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层次,并且创设适合学习、讨论的环境。比如,我在讲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时,就深入挖掘教材,领会其实质,之后在生活中找实例,再将教材内容重新组织加工,使所教内容更生活化,这样就更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当然,课内的时间是有限的,关键是提高利用率,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

三、开展积极评价,让学生善于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教学的情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创新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乐于创新。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具体到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在提出问题一问一答的互动评价中一连让几个学生回答均不理想,于是怕完不成教学进度,就急于说出正确答案,应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若一连几名学生均未答出,表明问题可能难了,或者几个学生均是一个层面水平。那就应采取调控措施,如果问题有难度,就应把问题分解或换个角度,降低难度;如果不是问题有难度,那就应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讲究一下回答顺序。比如,一个中等难易程度的问题,不妨让学习稍差一点的学生回答,请中等或中上等学生补充,再请优生完整、简洁的归纳回答,后请较差或回答不上来的学生听完后重复回答。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我在实验分层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并分析其产生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教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自觉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实践总结,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改同行。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贯穿教学全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07(12-A)

2、陈保睿.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科教文汇,2007(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改革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