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2017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主会场

2017-11-18 20:44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7年10期
关键词:长阳科创创客

在古老的厂房里举办最前沿的双创周活动,契合了今年双创周的主题:“双创促升级,壮大新动能”。长阳创谷将老厂房改造成创业街区的模式,为城市里发展科技创新探索了一条新路。

双创周的主场之秘

位于长阳路1687号的长阳创谷里一派忙碌的景象。这个曾经见证过杨浦百年工业文明变迁的地方,正是本次双创周的上海主场地。

绿色是长阳创谷的主色调,园区中有一片占地7000平方米的中央绿地,长阳创谷的一期、二期、三期园区就围绕著绿地建成。绿地上不仅有莲花池,还有巴洛克风格的凉亭和座椅。创谷依照大学校园的模式来设计,停车楼设在南北两侧,白领们每天步行穿过“丛林”和“口袋公园”上班,百年厂房的工业气息变成了绿叶清香弥漫在阳光里。

在上海的创业园中,长阳创谷并不是名气最响的,但它被选为主会场,有何寓意?其实答案在长阳创谷屋顶的“中国纺机”铭牌上。作为曾经的纺织机械厂房,长阳创谷一度锈迹斑斑。双创政策的深入,昔日隆隆的纺织机械声被创业者的键盘敲击声所取代。一个铁红色的“创”字,忠实记录着它的前世今生。

长阳创谷的前身是建于1920年的日商“东华纱厂”,1945年由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接收,1952年改为中国纺织机械厂。当年,中纺机的下游客户是杨树浦路沿线的纺织厂,2000年前后,纺织厂纷纷停业,为它们提供机械的中纺机也随之关张。

长阳创谷成为双创周主会场,离不开杨浦这些年对创业园区的大力建设。以前,人们提到杨浦的双创基地,首先会想到的是创智天地。2003年,杨浦启动创智天地项目,陆续引进和孵化了一大批创业企業。长阳创谷诞生于2015年。创智天地与长阳创谷,都离不开一个“创”字,同为杨浦双创的重要承载区,但人们不难发现,创智天地的“创”上一撇是科技蓝,代表科技创新;而长阳创谷的“创”,一撇是锈红色,代表工业转型、城市更新。

长阳创谷的建设,是为了服务杨浦中部地区的掘起。杨浦区按照“西、中、东”的创新发展战略,在西部核心区,著力打造“创新经济走廊”,构建以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为核心,以复旦全球创新中心、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大连路总部研发基地为支撑的创新经济走廊。在中部提升区,构筑“创客生态社区”,建设一批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路化的众创空间,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客组织和创客领军人才。在东部战略区,建设“滨江国际创新带”。

长阳创谷的蜕变,在全国的诸多工业基地中颇具代表性。

在2017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占地11万平方米的长阳创谷被分为“催生市场主体”“促进生产方式变革”“提高创新效率”“浓厚双创氛围”等4个主题展区。本届全国双创周共收到全国各省、直辖市活动周组委会成员单位以及120个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推荐的2200个申报项目。经过前期的专家评审,共确定了153个参展项目“同台献技”。这些代表着我国最高水平的展示项目,涵盖科技成果、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人物等内容。

有意思的是,过去的双创成果展示活动,一般都会将相同领域的项目“合并同类项”,比如医疗在同一个单元、教育又在另一个单元。但在本次的全国双创周展会上,飞机、跑车和小创客、真人秀却在同一个场地出现。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展示方式非常有特色,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展示,而是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到展会中,“我们把项目和重点活动都放在同一个主题展示区里,可以吸引公众参与,使双创更接地气,使大家能更深入理解双创带来的生活变化和社会变化。”

作为全国双创周的上海主会场,长阳创谷承担“创新创业嘉年华”“创新创业七日谈”“我是创客小达人”“创客真人秀”等重点活动,分别立足大众体验、创客交流和青少年培养,全方位开展创新创业展示活动。放眼上海,全市各区、双创示范基地、科创中心承载区还将举办近200场双创活动。

创新创业嘉年华集聚了近五年来代表国家战略和上海重点产业中形成的优秀双创成果,大多是行业最新、最高端、最有市场前景的前沿技术和创新应用。比如,“灵感大街”有五扇奇特之门:世界上最大尺寸裸眼3D全功能电视,由中国自主研发;实时VR技术转播着现场场馆内“X星城”的一天;国内首台高效可产业化的纳米纤维生产原型机,通过特殊形式可裸眼看到纳米纤维的生产过程,以及纳米、石墨烯、秸秆代木等各种新型材料。这些新材料新技术将对人们未来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

而作为上海主会场的另一大亮点,“创新创业七日谈”将与知名音频分享平台合作,开设“创新创业直播间”专区,由创客领袖、创新创业名师、创新创业典型人物等作为主播,以音频的形式进行网络直播活动,吸引全民线上线下踊跃参与。

在上海,像长阳这种“老树开新花”的案例,在主会场随处可见。作为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武钢铁集团将位于上海宝山的特钢地块,改造成了“吴淞口创业园”;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上海矽钢片厂 ,曾是热轧矽钢片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今是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打的“城市概念园”;上海钢琴厂的最老厂房曾是中国首家钢琴制造厂“谋得利”的旧址,如今这里已经改造成以绿色建筑产业为主题的园区,引进了十多家建筑产业链上的企业。昆明路640号曾是亚洲最大的鞋钉工厂,贡献了上海制鞋业所需2/3的产量,闲置十几年后被改造成“亚町文化创意园”,在老厂房里萌发新的文创业态。

在政策支持下,在旧的工业根基上,“创新之花”竞相绽放,目前,杨浦区域内集聚了包括7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内的科技园区20家,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90人,约占上海的五分之一。

百年工业城区转型,成为全国双创建设的一方高地。

上海:双创的主场之势

众创空间的蓬勃发展,折射了当前上海全社会热火朝天的创新创业氛围。“热带雨林”,是近期业内专家对上海创新创业环境一个形象的比喻。这生态系统完整的热带雨林里,既有起舞的“大象”,也有穿梭奔波的“蚂蚁雄兵”。正是完善的生态系统,使得上海的双创发展,始终聚焦国家战略、围绕产业布局新方向。endprint

9月15日,2017年全国双创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上海作为主会场,集中展示全国双创成果,搭建创客广泛交流的大平台,将全市双创气氛推向高潮。

让企业成为双创的真正主角

上海大量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中,正在涌现出一批“当红明星”,它们专业性强、资源丰富,初创企业身处其中,成长速度往往是“爆发式”的。

这些“当红明星”的背后,不乏外资世界500强的身影,有的外资企业与地方政府、国内企业合资合作投建双创基地,有的则依托自身在沪的研发创新中心,孵化创业团队和项目。

“过去一段时间中,大家总是把双创与草根创业联系在一起,但现在上海的情况正在改变。”上海交大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陈宪介绍,在上海,不少大企业对双创的态度不再是置身事外,它们依托技术、人才、资金、资源的优势,主导推动站位更高、聚焦更精准的双创,“我认为这种‘双创模式带来机遇,大有可为”。

上海一向是外资企业集聚区,400多家在沪外资研发中心中,约10%来自世界500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全面启动以来,外资企业积极寻找融入科创中心的路径,如今,“双创”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切口。

“外资企业加入双创大潮,是上海新近出现的特色,它们之所以能被动员起来,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上海市发改委巡视员王思政介绍,上海500多家众创空间中,开始阶段有不少政府的参与和推动,但如今,唱主角的是企业。政府职能转变,使得企业不仅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也成为搭建双创平台、发现创新企业的主力军。

于是,如今在上海形成了一种常见模式:政府部门对众创空间进行规划,引进国内外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合作建设,最后成形的众创空间由专业企业管理、运营、提供服务,政府则退居幕后,甘当绿叶。

然而,甘当绿叶并非无所作为。找准定位后,政府部门要做的,是通过深化改革,帮助企业突破创新创业路上的瓶颈和障碍;并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商事登记改革,提高创新创业活力。去年1月1日起,浦东新区率先实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双告知”工作;去年10月,上海又率先落实“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企业名称登记改革等试点有序启动。在系列改革举措推动下,近年来上海各类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21.16万户,同比增长8.1%。

双创带动下,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政府部门如何在有效监管的同时,保持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对此,上海以浦东新区转变一级地方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全面系统推进“放、管、服”改革。上海正积极探索拓展综合执法改革领域和范围,以市场监管、城市管理领域为重心,进一步整合相同相近领域执法职能,形成了商务领域的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方案;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浦东新区形成的“六个双”监管机制创新工作方案和操作规程,目前已实现全市所有区级监管部门全覆盖。

将创新落在创造新的增长点上

上海市发改委介绍,当前上海市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工作的部署,加强双创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重要工作的融合,积极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不断完善双创制度环境,努力提高双创服务水平。

临港,作为上海六大科创中心功能承载区之一,也是创新创业者高度集聚的区域。如今在临港,围绕着国产航空发动机、中国海底观测数据中心、世界领先的脑智工程项目等众多国家级的大工程、大基地,一批批创客在此找到了聚合生长的空间。而从东海之滨的临港,到杨浦、嘉定、張江、漕河泾、紫竹,“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系统在六大科创中心功能承载区加速形成。这些产业基础雄厚、科研资源集中的“四梁八柱”,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肥沃的土壤。

位于上海西北的嘉定区,长期以来拥有大院大所集聚的科创优势。最近,由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打造的国内首条八英寸“超越摩尔”研发中试线在嘉定投入运营,这条全球领先的中试线,将成为科技成果转换的公共平台,创新创业企业打通从研发到小批量生产的“超越摩尔”产业生态链布局。根据全市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培育形成约30家这样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吸引并服务更多创新创业企业投身科创中心建设。

双创在上海持续推进,不仅从无到有地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它也正在撬动传统产业的“第二春”。

近期,上海仪电集团旗下的飞乐音响,就邂逅了一家仅有20人团队的创业企业。这家创业企业,成长于仪电集团与微软、徐汇区政府三方共同打造的云赛众创空间。

在仪电集团牵头的一次集团下属公司和众创空间企业产业对接会上,创业企业的创新技术打动了飞乐音响的技术总监。于是20人小团队和老牌上市公司数百人的研发部门携手合作,开发了一款能进行室内智能定位的灯泡。创业企业技术落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老字号产品更是插上了物联网的“翅膀”,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从仪电集团到宝武钢铁集团、中国商飞公司、上汽集团、上海自仪院等地处上海的龙头企业,正纷纷围绕产业发展,探索孵化创新创业团队与项目的新模式。“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上海正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实际,推动双创脚踏实地发展。

推动双创发挥溢出效应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载体,依托科创大平台,近年来张江同样成为上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地。

如今,这片双创高地吸引的不止是五湖四海的创新创业者,一些外省市招商部门、产业园区,也将目光聚焦于此。部分创新项目刚刚在张江孵化,创业团队往往第一时间就能收到外省市邀请,带着新鲜出炉的成果前往各地,实现成果转化、产业落地。

怎么看待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这种现象,恰恰符合市场规律,反映出上海科创中心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指出。

王战认为,围绕科创中心建设,上海推动双创,集聚创新创业要素资源的同时,也在产生“溢出效应”。创新成果要加快落地转换,但并不一定只落在上海,如今大量成果已经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在长三角等区域实现产业化,这就是“溢出效应”的表现。

推动双创的溢出效应,上海正在主动作为。今年,徐汇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科技服务业”成为这片区域独具特色的“双创优势”。“根据市政府对我们的定位,徐汇要扛起‘科技服务的大旗,不仅要为全区和全市的创新创业企业服务,更要走出上海,服务全国。首先,就要从辐射长三角做起。”徐汇区科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服务的重要一环。目前,漕河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服务中心等即将落地运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开设上海首个商标受理窗口。“漕河泾将成为一个知识产权服务的节点枢纽,体现示范区辐射效应,引导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长三角地区,并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区经验。”漕河泾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党委书记詹锋表示。

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在沪创新创业市场主体的共识。沪江联合创始人、蚂蚁计划发起人于杰介绍,蚂蚁计划与河南新乡联合打造了“黄河干部学院”,吸引了河南、广西、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基层干部加入学习。“黄河干部学院”的课堂上,用的“教材”是蚂蚁创客与上海各级政府合作的生动案例以及创客空间里的创业创新故事。“我们希望传播来自上海的‘互联网+思维,分享上海创新创业的探索,从而服务于全国各地的 ‘双创需求。”于杰说。

“从当前实践和未来方向看,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不应局限在一座城市的‘闭门创新,必须要有开放的心态、有服务全国的定位,从而体现上海科创中心服务全国的辐射功能。”王战表示。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阳科创创客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长阳“十三五”规划若干重点问题的思考
湖北长阳“田家新屋”传奇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湖北长阳一村庄“微信群”捐款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