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政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2017-11-17 21:19张凤彪王松
科技视界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改革

张凤彪 王松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考体育加试‘热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进行理性思考。发现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课程衔接、教学模式固化、教学理论滞后等问题。但伴随着中考新政热潮逆袭,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双重影响。一重积极影响,提升体育学科地位。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兼增体育教师积极性,增加中小学体育教师就业岗位;二重负面影响,应试现象早现,中小学体育教育内容矛盾化,小学生体育思想消极化或边缘化。

【关键词】中考新政;中小学;教学改革

自2007年以来,中考体育加试政策出台,全国各地的中学积极的逐步组织实施体育加试,深受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倍加关注。2017年3月,教育部又出新政策,中考体育加试分值增至40分甚至更多。同年9月,教育部又指出体育今后也将是高考录取标准,中考分值将逐年提至与语数外科目等值。可见,“生命在于运动”的简单而富有哲学蕴含的道理正深入人心,举足轻重的的体育科目的地位,也得到自上而下的关注。

《中考新政》中明确指出,纳入体育课程作为必考科目,计入中考成绩,且将体育成绩增至40分甚至更高,逐步增强体育加试科目的可选择性与因人制宜性,加强仪器设备在量评项目测试中的应用。体育中考新政,考试并不是最终目的,分数不是最终目标。该政策的出台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身体运动素质,培养出综合性型高质量人才,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保障学校体育工作顺利进行。它是测量和评估学生体质的重要方法手段,目的在于使得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后,仍不忘坚持锻炼,增强体质,终身体育。

1 目前中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中小学课程衔接问题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引至“小学管小学”、“中学管中学”。较为形象的诠释出现今中小学课程衔接的局部化问题以及低层次的重复问题。也折射出中小学的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体育再加之三年高中,一直未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合理优化配置,缺乏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模块化以及层次递进性。

1.2 固化的教学模式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体育教学中,仍然秉承着“师傅带徒弟”的老教师培养新教师模式。作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会效仿经验雄厚的老教师,摒弃以往大学中所学的教学模式,最后定型为新版的“青年老教师”。一贯的准备活动、雷同的教学说辞、大差不差的教学设计,整个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至极。另外,每逢升级(低年级升至高年级),或是换教师,学生仍然是重复学习,同意套路,同一教学模式,固化问题严重,缺乏模仿式创新工作。青年教师也未曾尝试或者不能坚持变换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增添新的准备活动、教学方式,而是墨守成规,甘愿做“教书匠”。

1.3 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滞后

每年都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立项会涉及到中小学教学问题研究、中小学课程改革问题以及中小学教学改革等系列问题。同时,也会有很多著名学者立项,做课题、做项目,也会取得较为成功的科研成果,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新的教学改革动向。但这些成果,有极大部分是纸上谈兵,囿于理论层面。至于,实践的应用性,不置可否。可见,中小学教学理论研究较为滞后,常表现于相关学科成果的引进、应用,也缺乏对相关教学改革成果的总结、凝练与升华。进而,缺乏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中小学教学的科学发展观。

2 中考新政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2.1.1 体育学科地位的提升

中学体育加试的实施,使得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家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对体育学科有了重新的认识,体育课也被重新定义。一向被冷落的“体育课堂”活跃了起来,由以前的“体育课平常可有可无,考试时期全无”转变为“体育课再无被停上和借用之说”。随着中考体育加试分数的提高,体育逐渐由副科——边缘学科向“主”科转变,也逐渐被纳入了“主” 科范畴。

2.1.2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增高

中考体育加试这一政策的实施,意味着学生初中升入高中时候体育加试成绩也算入总成绩,体育也成为了总成绩的一份子。大量学生,出于自发性的或者強制性的角度出发,都特别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走出教室,走进操场或球场,放下书本,拿起球,轻轻松松的参与体育锻炼。

2.1.3 体育教师积极性增高

中考体育政策的提出,使得学校领导、家长、学生的重视程度显著增加,身兼重任的体育教师们,积极性显著增加,潜心钻研体育课的教学,事业心显增加,存在感油然而生,工作积极性显著增加。

2.1.4 增加中小学体育教师就业岗位

中考体育加试政策一出,各地政府、学校领导尤其重视,尤其小学学校,小学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本来就缺很多各科教师,以往艺体类教师都可有可无,很多其他老师代上,现在有相关体育加试政策之后,每年就业时候,体育教师岗位增加,尤其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逐年增加,解决了很多体育师范生就业问题,也同样弥补了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的空缺。

2.2 负面影响

2.2.1 应试现象早现

中考加试体育这一政策提出的本意是针对全国中学生身体素质连年下降,各项机能指标持续下降,学生肥胖、近视等现代流行病发病率急剧增高。故提出中考体育加试,为了督促学生多多参加体育锻炼,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及各项运动技能、机能指标,进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天天运动的好习惯。一项政策的本意往往都是完美的设计后出台,但又往往因很多人为因素或者外界因素而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近些年,很多中学学校为了提高所谓的升学率,为了应付所谓的中考加试,为了取得所谓的好成绩,为了获得所谓的好的身体素质,达到中考加试满分的标准,他们投机取巧,不顾学生的身心发展,扭曲政策,仅仅针对那几项考试项目而采取机械化教学与机械化训练,使得学生丧失体育课的兴趣,丧失体育的兴趣,学习体育只为了达标,忽视了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忽视了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逐渐的学习体育又演变为“应试化”[6]学习。

2.2.2 中小学体育教育内容矛盾化

中小学教育是学生最早认知体育的阶段,因此中小学体育的学习非常重要。但是,随着中考体育加试政策的提出,给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陷入了矛盾中。一部分人认为,中小学体育应该针对中考体育加试项目进行学习,提前做好基础,以达到考试目标,完成任务为目标。

2.2.3 小学生体育思想消极化或边缘化

自古以来,应试教育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无论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等等科目,都是一样,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体育加入中考之后,小学生从上学那一天开始,对于体育的思想就是我要学会100米、1000或80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等等运动项目的学习,我要将这几项运动项目达标,我为了上更好的高中,这种由文化课迁移过来的体育加试也是一样,小学生从本源的思想已经产生了消极化甚至边缘化,对体育的认知产生误差,这种现象也是难以改变的,应试教育的弊端也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作条例[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92/n16834/312137.html,2008.5.7.

[2]巩莲莲.浅谈中考体育加试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3(3):285-286.

[3]朱婷婷,周曙.初中生中考体育加试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3):140-15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学改革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