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李丽军+王永钊+王金凤+王红+桑璐
【摘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手段之一。为适应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满足人才市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文章从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三创”人才能力需求入手,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三创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课题项目】河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三创教育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H16201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002-02
近年来,党和政府积极倡导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2015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高校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2016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更进一步要求高校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着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创教育”即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是早在2000年武汉大学提出的教育理念。创造是建立新理论新方法,做出新的东西或新的成绩,强调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创新是改良、革新,强调在原有知识、技术和技巧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突破,体现的是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是一个从有到优的过程。创业是开创基业,创办新事业。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开创教育的三个不同层面,各有所长,彼此相连。三创教育理念是符合现实需要的教育理念,也是当今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收集二手资料等方法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为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供依据。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问题调查分析
课题组在河北省六所高职院校发放6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13份,具体分析见表1:
1.创业意愿目的。93%的学生是赞同创业的,且49%的学生毕业后愿意创业,创业的目的主要是寻找新的就业途径,同时部分认为工作自由更有成就感。
2.院校创新创业开展情况。全部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指导课;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满意的,同时也有相当部分学生表示一般;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有本校专职教师教授,少数院校有校企合作单位师资教授。
3.学生认为需要提高的创新创业能力。排在前三需提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分别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4.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来源及影响创业因素。86%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授课,其次是课外活动和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创业的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其次是信息不畅没有好的项目。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状况有待改善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是支柱。調查发现88%的被调查者创新创业课程有学校专职教师讲授。目前多数学校依靠不同学科的师资条件开展双创教育,或者有两课老师承担创新创业教学任务,这些教师从未有过创业的实践经历,又缺乏系统的创业理论培训,在教授课程时难以系统性地向学生传授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2.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目前教学模式仍以课堂讲授为主,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和创业大赛等活动为辅的形式。注重专业教育,忽略“三创教育”,二者不能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局限于专业领域范围,知识面狭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这些形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三创教育”的要求。
3.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有待完善
没有建立起统一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多层次、立体化课程体系,无法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尚不能满足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调查发现43%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课程开展的一般,主要是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
二、基于“三创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三创”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三创”人才需要有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创造能力主要体现在有较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体现在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接受新鲜事物的强烈愿望,想象力强,有发散思维能力;创业能力体现在有较好的专业技能、管理才能,还需要一定组织协调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
(二)“三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三创”人才能力需求,构建“三创”人才培养模式
1.注重创新思维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目前大多高职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厚,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学生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创新素质等反面。通过营造良好的校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通过构建并实现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职业素质;通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善、实施提高学生创新素质。endprint
2.构建合理的“三创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合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实施的过程。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不分专业,统一开设职业指导与创新教育类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程体系中设置专业技能训练模块,设置课程集中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增强学生专业技能;选修课增加人文素养选修课,课程包括创新创业项目、职业沟通、中国文化精粹等,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课程包括市场营销、管理学、公共关系等。
课程内容选取及教学实施上做到“三结合”。一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将“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知识,实现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有机结合。三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动性,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教育的目的在于保护学生的这份天性,为他们提供养料。高职院校教学可采用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教学、引导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3.组建素质过硬、能力强的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开展“三创教育”教师团队是关键,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三创”意识和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目前高职教师知识结构未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多学科结构的要求。一是需要通过自我学习、专业培训、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二是通过参加相应培训,如KAB讲师培训、SIYB培训等,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水平,增强“三创”意识。三是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并将真实案例带入课堂。四是聘请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或现企业管理者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4.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需要一种文化环境,在创新创业文化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拥有创新创业的价值观、精神和欲望,这是创新创业的动力源。如何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一是建立相应保障机制和制定相关政策,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已制定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政策,学校也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对学生创新创业优选项目给予扶持,开辟创业中心,通过租金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给予扶持。二是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普及推广,通过校报、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此熏陶感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三是积极组织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和平台。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要不断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进而为社会输送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进,胡甲刚.“‘三创教育论纲”.《武汉大学学报》2003.7
[2]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11
[3]李秋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闽江学院学报》2014.1
[4]张伟杰,操阳.“高职院校‘三创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教育与职业》2014.11下
[5]曹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3
[6]陈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2015.1
[7]卫占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8]樊澜.“普通高校‘三创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國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