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异化”:基于喜剧类综艺热的反思

2017-11-17 11:44田龙过轩峰
声屏世界 2017年9期
关键词:异化资本创新

田龙过 轩峰

摘要:纵观目前国内电视综艺,喜剧类综艺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喜剧节目成为多个卫视的“台柱子”,电视观众在整个2016年被喜剧类节目“狂轰滥炸”。对喜剧快速的开发与无序的挖掘已导致喜剧出现“异化”:创作主体异化为“表演机器”,审美对象缺少喜剧精神,而审美主体产生欢笑疲劳、被喜剧淹没。这背后的原因是资本渗透入电视综艺,资本逻辑侵蚀了文艺逻辑。喜剧异化问题值得警惕,喜剧类综艺应该作何调整,是中国电视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异化 喜剧精神 资本 创新

早在2014年喜剧类综艺就曾掀起一波浪潮,彼时很多媒体将2014年形容为喜剧元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到一年时间全国几十档喜剧综艺就偃旗息鼓。近两年,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异军突起,口碑收视双丰收,喜剧经过多年靠“春晚博关注、商演赚口碑、民间艺术团聚人才”的积淀后迎来爆发。①纵观各大卫视,喜剧类节目风头最劲,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喜剧综艺扎堆热播,让人眼花缭乱。2016年充沛的喜剧综艺节目既逗笑了观众,也满足了广告商,同样给卫视、喜剧人带来了收益。但是喜剧热背后产生的异化现象值得电视人警惕和深思。

喜剧“异化”的表现

创作主体疲于创作,变成“表演机器”。喜剧的对象主要是来自人类自身活动的喜剧性,优秀的喜剧需要喜剧人结合对生活的体验与对社会的洞察,经过思考与提炼才能使得喜剧更好地反映人类自身,获得观众认可。反观目前的喜剧综艺浪潮,扎堆的喜剧节目和高强度的竞演使得喜剧人承受着巨大压力,在各大卫视之间来回奔忙,疲于创作。

在第一季《欢乐喜剧人》热播之前,沈腾留给观众的印象还仅仅是春晚上的“郝建”;宋小宝虽然有一定名气,但还是局限在东北;贾玲在湖南卫视的《百变大咖秀》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局限于模仿……随着收视的一路攀升,开心麻花、宋小宝、贾玲都红了。第二季《欢乐喜剧人》后,岳云鹏、杨树林、王宁、艾伦、大潘等喜剧人更为观众所熟知。走红的背后是喜剧人需一周产出一个作品,这样高强度的产出已经违背了喜剧的创作规律。在2016年多档喜剧综艺节目里就出现演员因时间紧张,节目打磨不够而造成笑不出来的尴尬。多位喜剧明星在节目中一再强调自己参加比赛压力大、筹备节目的时间紧张,有的从3天压缩到3个凌晨乃至更短时间就要搬上荧屏。在快速的创作、排练、竞演后,无暇休息与思考,喜剧人又投入到下一轮的创作、排练、竞演中。

《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完美收官后,多个卫视又相继加入到这场喜剧争夺战。不断推出的喜剧节目面对的却是有限的优秀喜剧人,几大核心团队的喜剧人在多档节目中频繁出现。参加一档节目已承受巨大创作压力,同时或者接连参加多档喜剧节目更是对喜剧人的巨大考验。辽宁民间艺术团著名演员宋小宝在2016年参加了《喜剧总动员》《笑星创地球》《今夜百乐门》《喜剧者联盟》等多档喜剧节目,贾玲、开心麻花、小沈阳、大潘、杨树林等喜剧人在2016年也均参加了多档喜剧节目。优秀的喜剧人在不同的综艺节目“来回串门”,在巨大的压力下疲于创作,异化为逗笑观众的“表演机器”。

审美对象形式单一,缺乏喜剧精神。首先,喜剧类综艺里喜剧的内涵窄、形式少。长期以来,我国喜剧表演过于注重相声、小品这两个常上春晚的门类,哑剧、默剧、滑稽戏、杂技、口技、手影等为观众带来笑声的题材,却往往被忽略,无论创作者还是观众的观念都需要更新。在目前众多的喜剧综艺里,除了素人竞技类节目中喜剧形式丰富以外,喜剧明星竞技类、跨界合作类、情景喜剧类喜剧综艺中均是相声、小品居多,尤其是小品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作为综艺节目的推出方,卫视应该扩大喜剧的内涵、丰富喜剧的形式,喜剧不仅仅是相声、小品,在喜剧的舞台上仅仅展示相声、小品是对喜剧的狭隘理解。

其次,喜剧综艺节目形式存在复制、模仿的现象,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疲劳。《笑傲江湖》类似于《星光大道》的草根选秀节目,不仅给了普通大众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让观众看到了多样的、平凡的幽默视角;《欢乐喜剧人》采用的是《我是歌手》的比赛规则,喜剧明星加真人秀竞演及500大众评委参评;《跨界喜剧王》借鉴了《跨界歌王》的形式;《喜剧总动员》采用了影视明星跨界喜剧表演的方式。单一的表现形式、雷同的构成要素、相似的节目模式甚至几乎一致的播出时间,都保证了喜剧类综艺节目的易读性:不需要深度地思考、不需要理性地参与。观众只需要以最低程度的参与就可以获得娱乐;甚至,观众在等待欣赏喜剧时,就已经进入到期待欢笑的情绪中。从本质上来说,类型化的节目排除了创新、排除了参与,也就在不断复制的过程中实现了异化。②

第三,喜剧内容多“套路”,但喜剧精神缺失。由于喜剧节目扎堆,喜剧艺人在各档喜剧综艺之间“来回串门”,喜剧人身上的才艺和积淀一步步被榨干,喜剧演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沉淀、思考,短时间内塑造的作品是一个个早产儿。喜剧明星不过是有限的几十位,重复自己是他们最大的套路,而民间高手虽能偶尔出其不意,但一招鲜仍是“素人”甩不脱的套路。③时间不够套路凑,已经达不到观众期待的“笑果”。一些喜剧人又开始把喜剧往悲剧演,以此打动观众、让观众哭也是获得观众投票的“好办法”。虽说很多优秀的喜剧本身的内核是悲剧,但是如果作品高度不够又努力往煽情发展,这恰恰是作品质量降低的过程。

審美主体被喜剧淹没,缺少思考。过量的喜剧供应让观众产生了欢笑疲劳。《欢乐喜剧人》在一年的时间里创作了140集的段子,这几乎是央视春晚20年的量,加上其他喜剧节目,近两年来喜剧产出的内容量巨大。观众已对各种喜剧节目眼花缭乱,完全被数量庞大的喜剧所淹没。在喜剧综艺爆发之前喜剧“供不应求”,春晚的喜剧让人们“一年笑一次,一笑笑一年”,而目前喜剧内容的供应可以满足观众“天天有喜剧”“夜夜有笑声”,电视观众被喜剧淹没,产生“欢笑疲劳”。而不少观众对喜剧的认知还停留在“笑”的层面上,对喜剧综艺的追捧中只为达到“笑”果,一笑而过,但缺少思考。endprint

鲁迅曾对喜剧做出过精辟的论述:“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讽刺又不过是喜剧变简的一支流。”喜剧是以笑为其外在形式和艺术手段,它是通过人们的笑来根除社会的恶,否定各种不合理、落后的社会现象和假丑恶的事物。笑,只是客观对象喜剧性冲突引起的主观效果,部分观众将喜剧理解为“笑的艺术”是对喜剧的亵渎。我们应该通过可笑之人、可笑之事去反思人生、透视社会。真正具有分量的喜剧是要让观众笑完还没有完,还要接着思考。真正的喜剧往往带着令人无奈或悲哀的人生况味,最高级的喜剧那是带着泪的笑。目前观众收看喜剧一方面在笑声中被淹没,另一方面笑过之后并无思考,亦无收获。

喜剧“异化”的原因:资本对喜剧综艺的渗透、控制、侵蚀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媒体面领着巨大的生存挑战,其中纸媒的广告已出现大幅下降,但相比之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广告额呈上升趋势,在收视率提升的同时,综艺节目的冠名费也水涨船高,冠名企业也收获颇丰。近几年来,电视综艺对资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与资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量的资本涌入电视综艺节目。但是资本的渗透也带来了负面效应,目前拥有高收视率的节目均是明星云集、制作豪华,节目背后资本的力量成为节目内容的主导。由此形成一个节目生产脉络:电视台迫于“收视率”压力,广邀明星加盟,致使明星加盟费水涨船高,逼迫电视台以节目冠名、广告时段转让来吸引资本,资本控制平台,进而主导内容,那么节目必然以“消费主义”为导向。资本逻辑侵蚀了文艺逻辑,资本的逻辑是把追求利润与积累资本当做首要目的,所以节目的格调与内容自然没有高追求,只要花天价邀来明星全力表演即可。

喜剧类节目走红后,大量的资本开始投资注入喜剧类综艺的制作,多个卫视同时推出了多档喜剧综艺,其中有数档综艺十分相似与相近。而沈腾、宋小宝等一线喜剧演员就是吸引观众的最好卖点,卫视要想赢得资本的青睐就必须邀请几大核心团队的喜剧明星加盟,有了这些优秀喜剧人参演,节目的收视率与资本就有了保障。喜剧明星也都积极抓住这波喜剧红利摩拳擦掌,忙于参加喜剧综艺,疲于创作,异化为表演机器。

喜剧可以说是一门手艺活,喜剧人也可以说是手艺人,手艺人吃饭看的就是技艺精湛不精湛。精湛的技艺需要有丰富的生活与创作体验,长久的舞台打磨,更需要时间来沉淀。著名主持人梁宏达面对媒体真言:“早期像潘长江、蔡明那个时候半年磨一个作品,包括《综艺大观》那种综艺节目,一个作品也得做一个月,都是慢工出细活”。但是沈腾、宋小宝、岳云鹏这一辈的喜剧人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雕琢一个作品,火热的喜剧市场以及密集的档期加之喜剧的高频竞演,奔波在各大舞台的喜剧人绞尽脑汁想要博得观众一笑,无暇雕琢、打磨富有喜剧精神的佳作精品。

喜剧综艺亟待回归常态

对喜剧综艺过度挖掘与开采,明星重于内容、模仿多于创新、欢笑淹没意义,必然会让喜剧走向异化,火热的喜剧综艺需要将脚步慢下来,温度降下来。

首先,在节目制作上卫视需有正确的导向,这个导向就是节目的价值,用节目正确价值去引领内容。如果各大卫视只看到喜剧的“钱”途、纷纷进入争抢,没有正确的价值与精致的内容,纵然有资本与明星做支撑,长远来看同样会遭到观众抛弃。

其次,在节目形态上喜剧节目需要更多的创新,复制与模仿带不来可持续发展。一线的卫视近年推出多档现象级综艺节目,在这一轮“资本综艺”大发展期间赚的盆钵满盈。积累了大量经验与资本后,一线卫视要勇于担当、积极探索。只有依据中国的国情,洞悉中国观众的喜好,大胆创新,制作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喜剧节目,才能让喜剧这种在中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艺术形式在电视综艺中更好的满足观众。而在演出形式上,由于喜剧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可以考虑将一周一期的竞演改为两周竞演一次,毕竟只有将喜剧内容打磨精致才会和观众之间产生更大的粘性。

第三,在内容创作上,喜剧人要学会停下来。近两年大红大紫的喜剧人都是经过多年的舞台历练才造就了如此精湛的技艺,持续的快速产出对任何一个喜剧人而言都不现实。就在2016年底,喜剧人宋小宝通过媒体向粉丝宣布自己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将暂时退出娱乐圈,他需要休息、需要沉淀、需要在生活中再次去深化對喜剧精神的认知。

最后,在喜剧人才培养上要做好喜剧后辈人才的培育。要善于利用从《笑傲江湖》《我为喜剧狂》等几档素人喜剧节目中选拔出的优秀喜剧新星,他们扎根喜剧的最基层,最了解观众的笑点与泪点,并且他们的表演有特色、创作有想法,是喜剧的未来力量。几大核心团队的喜剧人数量有限,快速的消耗将会导致喜剧综艺在接下来几年无喜剧明星可用,要适当给予年轻演员一些锻炼机会。只有积极培养喜剧新星,夯实喜剧人基础,喜剧类综艺才会走得更久更远。

结语

喜剧类综艺的扎堆与高收视证实了喜剧的强大需求与广阔市场,快速发展又带来了“异化”危险,走出中国综艺“火不过三季”的魔咒,需要卫视、喜剧人的共同努力。观众在火热喜剧市场的培育下对喜剧的认知与欣赏能力也将不断提升,并且也会用他们的双眼为喜剧的发展和前途作出评判。当前观众对户外真人秀、音乐类综艺等节目的关注大不如以前,这是一个机遇,只要对不足与问题作出积极调整,喜剧类综艺在接下来的发展中依然会保持强劲的动力,取得更好成绩。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注释:①华龙网: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831/14841087_0.shtml。

②冯雅颖:《欲望的狂欢:基于符号学视角对〈欢乐喜剧人〉的分析》,《东南传播》,2016(3)。

③王 彦:《逗笑这件事,经验也是“犯错”》,《文汇报》,2016/9/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异化资本创新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