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跨文化教育及其启示

2017-11-17 13:30周扬乔淑英严诗涵
科教导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奥地利启示

周扬 乔淑英 严诗涵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跨文化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目标是培养服务国家意志、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奥地利的跨文化教育理念和体系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形成了独有的体系。本文通过对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和目标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奥地利IMC克雷姆斯应用技术大学具体的跨文化教育课程的实际运行情况,从教育理念、师资队伍等方面阐述对我国跨文化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奥地利 跨文化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9.0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cross cultural education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ts goal is to train the service state will,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high level talents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he concept and system of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in Austria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60s of the last century. After decades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t has accumulated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formed a unique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goal of Austria cross cultur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Austria IMC Technology University Krems specific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practical operation,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teachers and other aspects of China's cross cultur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Keywords Austria; cross culture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1 跨文化教育的概念和发展歷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往发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内容涉及国家、组织、个人等不同层面,同时涵盖民族、宗教、地区等不同维度,其高度、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国际学术界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逐渐重视跨文化类的学科研究。[1]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在 以“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为主题的国际教育大会中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理念。该书阐述了“如何承认不同文化局域的同等尊严”、“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之间相得益彰的联系”、“跨文化性及多重文化主义(Interculturality / Multiculturalism)”、“跨文化或多重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Intercultural Education)”。[2]虽然该书并没有明确地对“跨文化教育”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的定义和解释,但这是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公开提出跨文化教育这一概念,标志着跨文化教育即将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预示着跨文化教育模式将成为国际教育的主流模式。这一概念的提出,在国际教育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1998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对“跨文化教育”进行了定义:(1)在多种文化并存的环境中,同时进行多种文化的教育或以一种文化为主同时兼顾其它文化的教育;(2)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到另一个语言、文化、风俗、信仰和价值观都不相同的环境中去接受教育;(3)特别设置跨文化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去适应非本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信仰和价值观的教育。[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发表的《Education in a Miltilingua World》一文中指出,在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全方面、多角度、系统性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和学习过程,其中包括:教学环境、课程安排、教学方法设计、语言环境选择、师生互动方式等,而不是简单地将跨文化教育当作一种“依附”在传统课程教育上的教育方式。例如,在教学方法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其中,教学环境的设计和语言环境的选择是顺利开展跨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6年发表的《UNESCO.UNESCO Guidelines 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一文中指出跨文化教育的两个内涵。其一,跨文化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文化背景,平等对待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个体,秉承着“尊重差异、和而不同”的理念,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动,让受教育者真正地去认识自身文化的发展以及体会相邻民族文化间的文化共荣,最终达到不同文化间整合与升华。其二,跨文化教育是一种互动的教育形式,它以实现每一个受教育者积极、充分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为目的,促使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宗教、不同性别的人群互相交流、提高。所以说,跨文化教育是一种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发展和共荣的教育形式。[5]这两个内涵充分体现了跨文化教育核心理念和主要目的。endprint

综上所述,可以将跨文化教育概括为一种在复合文化背景下,以形成合理的跨文化意识为核心,培养尊重、开放、宽容和平的心态,坚持客观、无偏见的理念,结合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从而增强人们在发扬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达到不同文化群体间的互相理解、尊重、提高的新型教育模式。[6]

2 跨文化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与传统的大学课程设置会大有不同。传统的大学课程设置更加关注与对于知识点的灌输和演示,而在跨文化教育过程中,主要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一种包容性的概念,帮助学生去理解、认识和分析目标人群的文化特点,倡导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共荣。在教学内容上则以跨文化沟通、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为主,例如自我意识的培养、复合文化知识体系的构建、跨文化交流的方法等一系列的管理组织。根据Watzlawick的观点,沟通是人际交往间的一种相互行为,这种相互行为在人对事物的理解和价值观上得以体现,[7]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建立在具备相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的,跨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帮助受教育者克服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文化障碍。因此,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上不仅有跨文化行为互动的内容,而且包括组织行为、行为心理的基本知识。[8]

跨文化教育的方法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内容设置的变化而变化,形式多种多样。美国知名跨文化教育学家Forstamann和Gudykunst的研究结果指出,跨文化培训的方法可以分为文化特色教学法和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两大类。

文化特色教学法,又可以分为文化特色教学和非文化特色教学法。文化特色教学法针对某一种特定的文化,介绍相关的历史、语言、文化、风俗、信仰等文化信息以及对该类人群交流沟通的方法。而非文化特色教学法指的是一般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又可以分为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和非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文化特色实验教学法是通过模拟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展现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场景,学生通过模拟场景的切身体验和结合自身实际感受,进行跨文化适应性的探索和训练,并且在模拟场景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从之前的模拟实践中提炼出文化差异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9]

3 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现状

3.1 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现状

奥地利高等教育管理系统通过不同方法来管理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其中包括给移民提供跨文化教育、对所有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在奥地利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跨文化学习是一种“教育准则”,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所有学生的跨文化竞争力。移民群体的跨文化教育已经从最开始的对偶法和同化法进一步转为了综合法。对偶法的目的在保护学生的原有语言和文化,提供学习东道国语言和文化的教育机会。同化法集中在当学习东道国语言和文化时牺牲移民者的语言和文化的损失提供补偿。综合法是让移民融入到当地社会的同时不放弃自己本土的语言和文化,这种方法是伴随第一语言教学的学校同时产生的。

奥地利跨文化教育强调文化间的互动性。奥地利的社会文化已经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社会,各种不同的文化群体在生活习惯、语言、思维方式、文化、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性。奥地利跨文化教育是通过教育工作者将不同文化的群体集合在一起,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认识差异、承认差异再到接受差异。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各文化群体之间的和谐共处,文化共融。

奥地利跨文化教育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推广不仅仅在高等教育,在奥地利的中学、小学甚至是学前教育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开展跨文化教育实践课程。

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多语言性。奥地利的官方语言是德语,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奥地利鼓励学生在积极掌握好德语的基础上,从小学习多门外语。在奥地利的中小学,就已经开设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中文等多门不同语言。同时,教师会对所学习语言的风俗、文化进行传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以及学会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10]

3.2 奥地利跨文化教育的目标

在20世纪90年代初,跨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准则被引入奥地利的高等教育必修课程。跨文化学习没有作为特定的学科,而是作为推荐项目给老师把这些原则应用于所有学科。它的主要目标有:

(1)探索文化资产(习惯、语言、习俗、传统、传说、神话、歌谣等)的本土和移民群体(特别是在地区与种族多样化的教室);

(2)创造一个文化价值可以被所有学生体验和形成的学习环境;

(3)引起文化差异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了培养鉴赏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4)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注重文化,语言和种族的多样性,为了解决民族-欧洲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

(5)培养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学生之间相互理解认识到共性和减少偏见;

(6)为了注重双语和多语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他们的第一语言。

3.3 奥地利IMC克雷姆斯应用技术大学的跨文化教育课程

奥地利IMC克雷姆斯应用技术大学的跨文化教育课程采用了欧洲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内涵、意义,督促学生参与到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来。这些课程的主要对象来自与旅游管理、管理学、文学专业的学生。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进一步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的形成、特征、衍生,如何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中进行进一步的交流等。授课方式的安排更多的考虑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当中,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同学们从意识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对跨文化理论概念进行更加真切的认识、体验,增加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endprint

4 对中国跨文化教育的启示

4.1 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

跨文化教育作为当今教育管理领域的热点之一,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子,同时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现实意义。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的情况,跨文化教育的实施有以下几个好处: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树立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性,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因此,无论是从外部需求的角度,还是自身发展的层面上,我们需要坚持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并全面推进我国跨文化教育进程。

4.2 建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为了更好地将跨文化教育落到实处,给学生营造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建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是跨文化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建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一是要引进优秀的且有丰富跨国教育实践经验的外籍教师或优秀学者,通过“一人一测”的薪资激励机制,吸引海外优秀的专家学者,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和多样化;二是通过国际学术会议、教学方法培训等形式培养现有教师的跨文化教育理念和认识,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水平。

4.3 搭建国际化的沟通交流的平台

跨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不应该是停留在书本上或局限于教室内,也不是简单地选派交换生或组织访学团,而是更多地与其它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在平台上对跨文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分享和交流,给学生营造一个国际化、多元化的教育交流氛围。

4.4 細化跨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

跨文化教育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属于发展初期,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体系构建还有待提高,其中包括教材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本土化研究等方面。在学术界中讨论和研究的重点更侧重于跨文化语言交流及跨文化翻译,导致我国跨文化教育研究的内容略显单一,缺乏交叉学科的支持,如旅游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跨文化教育的学科建设需要加强与各学科间的联系及交叉实践,通过不断地去粗取精,才可以更好地将实践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 总结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与国际学生间的交流机会日益增多,为我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有力保障。[11]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以跨文化教育为主导,有目的地对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进行培养,不断探索出符合自身办学特点的学生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增强其跨文化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12][13]

参考文献

[1] 陈正,钱春春.德国“跨文化教育”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1.2:53-58.

[2] 赵中建.一部教育政策发展史——《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序文[J].外国教育资料,1999.4:36-42+9.

[3]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 UNESCO Education in a Miltilingua World UNESCO Education Position Paper[M].Pari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3:14-16.

[5] UNESCO.UNESCO Guidelines 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M].Pari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6:33-37.

[6] 王铁.跨文化教育的内涵、意义与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23-24.

[7] Watzlawick P. Beavin J. H. Jackson D. D. Menschliche Kommunikation:Formen, St?rungen und Paradoxen [M].8.Ed., Bern 1990.

[8] 孟凡臣.跨文化教育及其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9-12.

[9] Forstmann S. Manag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Mergers and Aquisitions. Cultural Dimensions of Inter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1998

[10] Gudykunst W.B..etal.Designing Intercultural Training. Hand book of Intercul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文化教育奥地利启示
渗透跨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消防员 ——克雷恩(奥地利)▲
火药桶
居高临下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