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在京举办
10月11—12日,2017年全国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本次培训班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主办,共有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青少处或青少年体育相关处室的近70余位代表参加培训学习。
在为期两天的课程中,北京市海淀区体育局、山东省体育局、北京体育大学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分别进行授课;总局青少司相关处室领导在班上集中介绍了目前工作的职责及开展经验,并与学员进行了分组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反响良好。
10月11日,北京市海淀区体育局副局长白雪罡在培训班上以《发挥体教结合优势 努力培养优秀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为题,介绍了海淀区青少年体育方面工作的经验。
近年来,海淀区在青少年体育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绩——2015年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海淀区代表北京市参加了14个项目比赛,获得4金4银2铜的好成绩;里约奥运会上,海淀区共有6名输送的运动员斩获2枚金牌;第13届全运会赛场,海淀区有76名运动员代表北京市参加20余个项目比赛,22人获得奖牌。在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表彰名单中,北京市海淀区体育局位列其中。
白雪罡副局长认为,海淀区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的成绩,首先要得益于海淀区区委、区政府在青少年体育工作上的正确领导,其次是来自于体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这其中,海淀区积极推进了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加强了体教结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确定了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是体教结合的关键,并重视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谈到主要工作做法时,白雪罡副局长介绍,过去几年海淀区体育局制定了符合区情的办学模式,把培养高水平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作为体教结合的目的。同时,坚持竞训合一,按需办赛,还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服务青少年训练工作,使开展体能训练的需求明显增大。另外,海淀区根据体教结合促进了“三大球”项目的开展,还积极主动作为,逐步夯实了冰雪运动基础。采取这些举措,已出现了显著效果。
山东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孙铁卫就在第13届全运会上取得成绩,介绍了近年来山东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相关经验。
在9月结束的天津全运会上,山东省共有创历史新高的866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在以代表团名义参加的比赛中,山东省选手收获58枚金牌、44枚银牌、49枚铜牌,1人1次1项超世界纪录,1人1队2次2项创全国纪录。在以个人名义参赛的田径、游泳等青少年项目比赛方面,山东省获得11金13银12铜,涌现出一批优秀苗子。优秀的全运会成绩充分说明山东省在后备人才培养及业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目前,山东省全省、市、县体校在训运动员达到3.6万人,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35个,均位居全国前列。对于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山东省已建设好包括管理系统、训练系统和竞赛系统在内的“三大系统”。
(1)管理系统建设中,山东省配齐配强了体校领导班子,科学制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标准化办学目标,根据大赛周期和学制学期制订了人才流动计划,围绕重点项目完善保障条件制订出阶段发展投入计划及业训人才培训计划,加强青少年工作机构建设,并定期召开全省青少年工作会议、年度创新性试点工作会议、与教育系统一同举办的赛事总结会、传统校长培训会,以及和教育部门半年一次的联席会议。
(2)建设训练系统上,山东省紧紧围绕《奥运争光计划》布局体校训练项目发展规划,让省、市级体校根据省优势、非优势项目需要,分类设项,相对平衡;让市级体校根据场馆状况和现有教练情况设项布局,动态管理;让体教结合优势互补,强化县区体校的训练管理水平,以点带面,指导各市体育行政部门指导属地青少年俱乐部项目设计和引导发展工作。
(3)竞赛系统建设方面,山东省通过抓好以省运会为龙头的省级竞赛、规范年度锦标赛和冠军赛、举办大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积极开展俱乐部联赛和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共四个方式,来检验、指导全省各项目发展,发现、选拔优秀后备人才,充实运动队,为大赛备战增添新生力量。
山东省正充分利用着“三大系统”——用训练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完成从普通学校到各级体校,乃至全省的青少年运动员统筹注册;用竞赛系统的建设管理完成从社会俱乐部到各级体校,以至于全省青少年运动员的人才平台建设和选材网络。这就保障了全省青少年运动员在不同层次的人才库中能接受相对系统的训练管理和竞赛展示平台,从而形成人才输送链条。
与此同时,山东省体育局在改革性创新工作中则继续转变职能,强力推动“管办分离”,不断提高服务监管水平,将青少年单项体育赛事交由项目管理中心或协会管理,把全省裁判员管理下放至省内各项目中心或协会,青少年“三大球”项目青训体系建设由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实施,给资质单位权限实施青少年体育相关人员师资培训,并逐步使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全省中小学生超体重健康夏令营、全省中小学生游泳普及等活动向社会化、市场化过渡。
另外,山东省体育局与省教育厅共同改革县级体校办学模式,出台了《关于改革县级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的实施方案》,逐步将县级体校改革为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实施、各负其责、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新型体校,明确体教结合、教体结合等办学模式的指导意见,也确定了“十三五期间,全国实现县县有体校”的目标。
孙铁卫在提到新周期的重点工作时表示,接下来山东省各市级体校将由传统管理形式向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化管理转移,深入探索青少年运动员成才规律,出台省内各运动项目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新标准,并强力推进“十三五”期间完成县县有体校或体育中学、市级体校与当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再以阳光体育大会等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水平,积极探索推动各项竞赛、活动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转移,同时探索校园足球在体校中的强化发展。
在谈到工作中的感受时,孙铁卫认为,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上,一定要积极争取同级政府的支持;要争取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要积极主动与教育部门加强协调;要在工作规划中占有足够份额;要为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服务、为竞技体育发展服务。
10月12上午的培训从青少司各处重点工作介绍开始。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综合处处长黄金、青少年训练处处长郭荣和发展指导处调研员徐杰分别讲述了青少司各处工作的开展及交流情况。
黄金处长在培训班上就《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进一步的讲解和阐述,《规划》明确了青少年体育的基本原则,确立了发展目标,设定了任务,提出了保证措施,是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行动依据和基本遵循。黄金依据目前各省、区、市的工作开展,表示各地应加强推动结合本地区实际的实施方案或计划,确保规划落地。同时他强调了全国青少年训练运动员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表示新时期下的大数据给予工作开展以强有力的辅导。
黄金强调:“另外特别要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推广工作,多宣传、多引导、多交流,引起社会共识,让更多人知晓。无论是《中国体育报》这样的传统媒体,还是现在我们正在做的‘青少年体育发展’微信公众号,都是良好有效的媒体平台,要充分利用好、使用好。”
郭荣则围绕青少年训练处开展的培训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讲解。培训工作是青少司加强青少年体育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从2010年青少司成立至今,青少年训练处共举办了管理干部、体校校长、教练员等培训班共计114个,共培训了14 410人次,其中举办了96个教练员培训班,参加人次共有12 000余人。同时郭荣还介绍到2019年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将在中国长沙举办,并详细说明了运动会筹办的细节。
徐杰调研员在培训班上介绍了青少司发展指导处的主要工作内容:研究制定青少年体育相关政策、青少年体育组织创建扶持工作和大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以其致力于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最终目的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另外,徐杰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目前校外俱乐部活力较强、发展较快,青少司将会把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作为今后一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俱乐部发展的引导支持力度,促进俱乐部数量增加并快速健康发展。
12日下午的分组讨论环节中,与会人员分为三组,由每组召集人号召大家畅谈学习感受,分享交流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交换经验。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青少处处长韦建勋谈到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问题时,以天津全运会为例,他表示广西省的竞技体育成绩连续下滑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后备人才不够。同时他介绍接下来的后备人才选拔工作将从体教结合和社会俱乐部两个渠道下手,进一步挖掘好苗子培养来达到选材需要。
河南省体育局青少处副处长彭刚表示,河南省采用业余体校与当地优质中小学校相结合的模式,使河南省1/3的体育院校真正地做到了体教联合。他强调了业余体校训练这块阵地的重要性,表示未来将逐步恢复业余体校训练。另外,河南省体育局青少处同其他部门多方沟通,已将青少年训练经费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由最初的4 000万元逐步递增到6 000~8 000万元,以此来强化青少年业余训练。与此同时,2018年河南省拟将扶持5个县区的业余体校,进一步加强业余训练。
此外,上海体育局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副主任周战伟提到了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推广、十年发展规划等工作;福建省体育局青少处副处长牛挥谈到了篮球、足球、田径、游泳、啦啦操等项目在福建省青少年中的开展,这些项目的开展对青少年体育的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
在培训结业小结环节中,青少司副司长王雷表示培训班达到了预期目的,授课和讨论效果都十分出色。王雷建议每一位青少年工作者都要通过学习在思想上统一认识,他希望大家现在能够树立两个“意识”:一是要有市场意识,理解市场决定供需关系,意识到青少年体育工作平台的重要性,并利用好身边的资源,让市场来帮助定位价值;二是要有更多的宣传意识,与媒体相互配合,多多沟通,利用媒介来传播更多的工作认识、经验和成果。
王雷总结此次培训班与会学员的发言很是“直言不讳,戳中要害”,而学习和交流的最终目的都是带领青少年体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广大青少年服务,为健康中国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