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成 甘于吃亏的“卒”

2017-11-16 18:25姜爱国孙见东余玮
中华儿女 2017年20期
关键词:连成村民群众

姜爱国 孙见东++余玮

李连成发誓:要用自己的吃亏指数换来村民的幸福指数。今天,他的农民梦圆了,自村里的笑容里可以读到

亮靓规整的居民楼,分布有序的工区,高低相映的绿化带,村民淳朴而幸福的笑容……一进入西辛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和谐美满的社会生活美景。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尽管字体拙朴但透出真诚,记者的目光被村委办公楼前的这座石碑牵引住了!这是李连成的“鸣言”,也是他的手迹。走进村民,大家亮出大拇指啧啧称道:以前的西辛庄是远近闻名的穷村,这一切的幸福生活都与一个人分不开,西辛庄的沧桑巨变就从李连成当领头人开始!

“‘市长,好!党代表,好!”一个微驼、精瘦、皮肤黝黑的身影小跑着过来,一入眼,记者就感知眼前的这衣着朴素、貌不惊人的来者就是十九大代表、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委书记李连成,伸出手笑着相握。“我这辈子只干一件事儿,那就是吃亏!”

撤村设“市”的是是非非

一落座,开场白自然是西辛庄村“市”。李连成笑得不是很自然:“牌子挂了好几年了,还是‘筹。我们还是筹备,没说已经建成市了。”话题将他的思绪拉到了几年前。

2012年3月2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全国人大河南代表团驻地,看望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

看到李克强副总理向自己走来,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走过去,紧紧拉住李克强的手,用濃厚的濮阳方言汇报:“去年,俺们村的人均收入又上一个台阶,达到两万六。”

“两万六?!”李克强听后,赞许点头称赞。李连成说:“大家现在都富了,我们要把西辛庄村建成西辛庄‘市!”“你这是又要创造一种新模式啊!”李克强笑了笑。

这5月8日,敢想敢干的李连成,把实现村民的“城市梦”的构想付诸于行动,在西辛庄村委会办公楼前挂起了“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市(筹)”的牌子。当天,李连成穿上了西服,系上了领带,“领带勒得慌,可是高兴”。

中国首个“村级市”在河南西辛庄正式挂牌!这一消息传出后引发争议。肯定者有,但质疑嘲讽的更多,其中有学者言这是“瞎胡闹”、“扯淡的改革”。

其实,在行政区划上,挂牌后的“西辛庄市”仍然是一个村子,建“市”只是一个符号,真实想法就是想让农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李连成说,“这一想法是我提出来的。我们这个‘村级市并不是行政级别上的‘市,说到底就是一个由附近15个村组成的大型农村社区,就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创新模式,就是当时改革开放30多年体现在西辛庄的成果和结论,就是‘市有啥俺有啥,但不包括公务员、机关以及种种‘市病。”在李连成看来,他心目中的“村级市”“有学校,有医院,有宾馆,有超市,有水电气暖,有下水管道”。他的梦想是“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就是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城市有啥咱有啥”。

事实上,已基本实现多数城市功能是西辛庄村的底气。目前,西辛庄20多家企业产值有十几亿元,村民人均收入3万元,全村有8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周边村庄就业人口1万多人,并建设成了位列濮阳市八大村级工业园区之首的著名电光源产业工业园。看到西辛庄村条件越来越好,周围15个村的群众纷纷表示自愿并入西辛庄。有学者认为,西辛庄兼建“村级市”是有相当的规模、经济和民意基础的,不应该“一棍子打死”,应该宽容改革和创新,应该鼓励其大胆地去“试”、去“闯”、去“冒”。

不论如何,西辛庄村已是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自当年西辛庄村委会建“市”的消息传出后,平均每天至少有10拨各地的参观者慕名前来。参观者来了之后必定要在村委会大楼右侧的“西辛庄市(筹)”牌子前留影。

“文盲”村支书打造明星村

在村史展示室里,记者了解到李连成是如何带领村民艰苦创业,把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棒子村”,发展成为农工商诸业兴旺的“小康村”的历史。在李连成等陪同下,记者参观了西辛庄村的新农村建设。

李连成是1951年生人,属兔。“我家人多,我在兄妹间排行第二。小时候没吃饱过,三年困难时期的记忆现在印象还很深。我这个村是个穷村,没有一个读书人。”据他讲自己小时候曾经有7年时间受尽冻饿之苦,没盖过被子、没穿过袜子,最瘦的时候只有80多斤,现在也不到110斤。说着说着,他站起来,拉起裤腿。只见他一身不太合体的衣着,脚蹬沾满灰尘的旧皮鞋,有意思的是,他的左右脚上却穿着一双不太般配的灰袜子,“虽然不相配,但扔了可惜,就穿了过来”。

记者笑了:“你现在是有身份的人了,也有条件讲究些了。”李连成也笑了:“我的身份是把工作、把活儿干好。现在还是艰苦奋斗的时候,还不能享受的时候,我想的是领着大家去干活,不求十全十美,但求问心无愧。搞,好搞,谁都会搞;好,难搞,难搞好;搞好,真难搞,好还要好。”很难相信,眼前的这位西辛庄村级市“市长”举手投足间如此尽显朴实本色,谈吐尽管有些绕,但真诚而朴实。

早年,这里的人们为了增加生活收入,就地取材,用碱土熬制“土盐”,拿到集市上去贸易,换取粮食。恶劣的地质条件,时代的局限性,严重制约着该村的发展。土地改革之前,西辛庄村里没有一户“中农”,全村都是“贫农”,大家都称呼西辛庄村为“小辛庄”!一个“小”字道出了大家对这个贫穷的村庄及村民的蔑视,也极大的刺痛了李连成的心,他从懂事起,就立志不让周边的群众再瞧不起西辛庄,以及西辛庄的每一个人!

“我现在也是老党员了。上世纪80年代入的党,入党就是想当村支书,带领大家致富。前任村支书,搞得一塌糊涂。我入党入了好几次没有入上,镇里的一位干部在这里驻点,知道我的情况后积极做工作,我才入党。”1991年8月,西辛庄村两委换届选举,西辛庄的群众穷极思变,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了当时已是村里的致富能手李连成,正式选举李连成为西辛庄村支部书记。

当晚,李连成失眠了。躺在床上的李连成想起村里人看他的眼神。那是穷人的眼神,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眼神,那是一种孤立无援的眼神,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眼神。李连成心里明白,村里人选自己当支书,是看我致富有门路,想让我带领全村人快点富起来。李连成想:“我得用心把这种眼神焐热。我要给百姓带来希望,让村里人知道脊梁挺起来是什么滋味!”endprint

在他上任后召开的第一次党支部会上,就明确提出:“党支部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带领全村群众齐心协力干,咬住发展不放松,使全村群众尽快富起来。”怎样带领大家致富?李连成思前想后,觉得还是从自己熟悉的种菜入手为好,引领群众建设蔬菜大棚。于是,他开始无偿帮助村里邻居种菜。从经济学上,这是一件极不划算的事情,既耽误了自己的生产,又增加了竞争对手。但是这样换来了村民对李连成的信任。李连成相信“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让李连成的媳妇今天也觉得李连成为人不一般。

“现在不是到处都说供给侧改革么?其实,我早就实践了。当年市场上缺什么、什么价格高,我就种什么。大家都去种的,价格就低了,我便改,不再种了。”受访时,朴素而精明的李连成以朴素的道理阐述当下的国是。“到种子公司去问,哪一样种子脱销了我就放弃,哪一样种子还有许多存量我就种什么。”

1994年,濮阳市大搞“白色工程”,号召全市的群众建设蔬菜大棚,种植蔬菜。面对这样一个上级指令,李连成又显现出了他另类的一面,用老百姓的话说,他没有“随大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然开始转型——办企业,号召大家集资办工厂,理由很简单:物以稀为贵!于是,他率村民办起了村内第一家企业——再生纸厂!

紧随再生纸厂之后,工业用呢厂、纺纱厂、酒厂、养殖场等一大批村股份制企业不断建成运营,村民收入节节攀升,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实现了工业致富的愿望,彻底的摆脱了贫困的生活,迈入了幸福的新生活。从此,西辛庄村的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濮阳市的明星村。

“吃亏是福”天地宽

当年,李连成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当天,就立下了“要是我李连成喝群众一盅酒就割舌头,抽村民一根烟、花公家一分钱剁手指头”的军令状,规定村里不设吃喝招待费,如果需要管饭,村干部对口回自己家自费安排。西辛庄荣誉室的墙上,专门辟有“连成语录”。其中,关于勤廉的言论占多数。但这些言论并没有躺在墙上,而是被李连成不折不扣地实践着。

在亲属眼里,李连成是一个六亲不认的人。当年,李连成年近八旬的岳父,为了给孙子在工厂找个活,来往十几趟找他,李连成硬是不答应,把老人气出了病。刚出嫁的女儿想在村里入股,被一口回绝。一次,李连成的一个弟弟贩运一车煤,想卖给村里的纸厂。因煤质差,李连成坚决不同意。弟弟一气之下,动手打了李连成。

在村民眼里,李连成是西辛庄村的“定盘星”。西辛庄村家家住的是小洋楼,户户烧的是天然气,村民用水、用电、看病吃药不花钱,孩子上学全免费,日子比蜜甜。但过着小康生活的村民却有三怕:怕连成得病,怕连成不干,怕连成调走。“俺村不能没有这个好村官呀!”

西辛庄村全村都姓李,李连成说自己在其中属于年龄大辈份低的,若按传统的宗族观念,则一族里面一个人“当官”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還是全家、全族的事,大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当了官的人对同族的其他人有拉拔帮扶的义务,但这往往意味着以权谋私,权力被家族化,成了为特定人群牟利的工具,失去公共性,而这必定导致与村民的利益冲突,失去群众信任。李连成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含糊过,他的口头禅是“我是全村人的书记,不是XXX(某家或某几户)的书记”。

2006年,西辛庄群众大会一致通过,与周边东辛庄、郎寨、后郑寨等26个村结成“帮扶对子”,不仅帮助这些村选上致富项目、安置剩余劳动力,还吸收其群众入股。在常人看来,李连成和西辛庄吃大亏了,但李连成不这么认为,“吃亏也是生产力。你甘于吃亏,才会乐于奉献;你乐于奉献,说明你品德高尚。这样,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客商与你交朋友,到西辛庄投资建厂。”

李连成的吃亏带来西辛庄村的巨变。西辛庄原来“有”的变“没”了,原来“没”的变“有”了。村里不仅有学校,还有敬老院、医院,有了柏油路、路灯、自来水、下水道,有人工湖,有文化广场,有秧歌队,有阅览室,有办公楼,有千亩生态林。如今,西辛庄的村民享受诸多福利:人人都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全民免费医疗;孩子上学费用全免;每月每人有7度电、6方天燃气、3立方半水等福利,居民生活水平堪比城市,甚至有些家庭比城市的居民生活条件还要好。村里过去你争我斗,矛盾重重,上访不断,现在没有上访告状的,没有邻里不和的,没有不孝敬老人的,没有一个不说共产党好的。全国各地的群众争相到西辛庄参观,由衷地感叹着小城市一样的西辛庄,羡慕着西辛庄的群众。

为了中央领导的嘱托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开期间,李连成和李克强副总理姓氏笔画相同,因作为主席团成员坐在了一起。审议报告时,李连成对报告中的“遏制”两字不认识,就问李克强,“李老师”认真向他讲解了这个词的读音与意思。会议间隙,李连成请求李克强在记录本上用钢笔写下了一段话作为勉励。于是,“向西辛庄的乡亲们问好,祝一年更比一年好”的这张纸片后来成为西辛庄展览室的一件重要展品。

2014年3月17日,李连成在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以“当群众的带头人”为题向学员讲述“当干部就要能吃亏”。他结合西辛庄村的工作实践,与大家分享如何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的历程。

当天,习近平总书到兰考调研,并于当晚同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学习的兰考县部分乡村干部学员座谈。

晚上7时多,座谈结束。临行时,习近平同坐在第一排的李连成握手,向他表示问候。这时,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向习近平介绍说:“李连成有句名言,‘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李连成接过话大声说:“总书记,走群众路线,我的理解就是:群众反对啥,咱就不做啥;群众拥护啥,咱就去干啥。”习近平一听:“嗯,这话好啊!多经典啊!”

李连成反复地强调:只有农民圆了梦,才能圆满实现“中国梦”。梦想不是写出来、喊出来的,而是要干出来,需要有好的政策引导,需要农村干部领头大干。

“你们看,我们村绿化带上种的都是庄稼。”一个村民指着路边的绿化带说。与其他城镇不同,西辛庄的绿化带里种的是麦子、大蒜、果树等农作物。“这就是李连成的佳作,他是能人。”据介绍,整个西辛庄村共有10亩农作物绿化带,每年收成达几万元。李连成把村里所有的绿化带承包给农民种植,既节省了花木原料和人工成本,又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起到了绿化环境的效果,可谓一举三得。

然而这项创举,却遭到很多人的不解。对此,李连成解释说:“我们是农民,没有必要事事向城里学习,搞庄稼绿化就是我们的特色。要想永葆生命力,必须保持自己的本色,农民就是我的本色。我是农民,更愿意把每一寸土地都利用起来。这也是我土得掉渣的一面。”李连成开玩笑说,“我听说过,奥巴马夫人在白宫种菜,是美国人在向西辛庄学习。”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农村富不起来,整个中国就不能说富有了。”李连成深有感触地说,“大城市交通拥堵,我们这里没有。大城市关注的PM2.5,我们这里也没有。”

如今,西辛庄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还是“全国文明村”“全国法制建设示范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农工商旅游示范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李连成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和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且是十七大主席团成员,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殊荣。

“荣誉面前,俺压力更大,得带好这个头。”面对荣誉,这个黄河岸边成长起来的汉子脸上永远带着谦虚的神情,他说:“我知道自己的斤两,那是党组织考验我哩!”采访期间,村民们津津乐道:大型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和电视连续剧《当家人》、电影《卒迹》中的原型,演的就是咱李书记的事儿! 尽管李连成是传说中的象棋高手,但他一直把自己当作一枚卒,只是往前拱,一次拱一步,而决不是摆设。其实,人生如棋,李连成朝朝夕夕如卒一样步步向前。

采访结束了,匆匆告别。身材瘦小的李连成迈着罗圈腿转身消失了。不!高大的他没有消失,想必忙碌的他又出现在村民中……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豫剧《村官李天成》里有一首《吃亏歌》,它配以优美的旋律,唱来声情并茂,十分感人。戏中人物李天成的原型就是李连成,《吃亏歌》里唱的正是李连成的真实写照。村中心广场,每到傍晚,村民都能听到,手拿小收音机的李连成用沙哑嗓音唱起的《吃亏歌》。《吃亏歌》,西辛庄的村民人人会唱,在中原大地唱响,向神州散播!

责任编辑 曹宏琰endprint

猜你喜欢
连成村民群众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连字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