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2017-11-16 10:27王漪
投资北京 2017年11期
关键词:昌平区科教生产性

王漪

“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10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服务业分为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北京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占据首都经济半壁江山的主导产业,是加快构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背景下,各区依据自身功能定位与产业规划,都希望在优势领域走出一条适合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色道路。其中聚集众多科教资源的昌平区以科技服务为重心,带动引领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发展,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科教新区”。

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昌平区的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好发展,正处于由过去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向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这对全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步入“十三五”时期,昌平区在继承、凝练和提升此前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科教新区”这一目标定位。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昌平区高技术产业和高端现代制造业将不断向总部、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打造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昌平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专家认为,昌平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许多更高更强劲的需求,为昌平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联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據数据统计,2015年昌平区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生产性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从“十二五”时期昌平区不同行业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来看,五年中,昌平区的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四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科技服务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2015年,区内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有4778家,实现收入1051.9亿元,同比增长24.3%,占全区生产性服务业收入比例高达53.1%。2016年,科技服务业所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8%,成为带动昌平区生产性服务业乃至地区经济发展、融合其他产业的关键领域,尤其是一些从事专业技术服务,占据行业主导性的科创型企业,是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丰富科教资源提供智力支持

昌平区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为科技、信息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目前,区内规划建设了未来科学城、北京科技商务区(TBD)、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沙河大学城等重点功能区,全区共有3250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00家。

以未来科学城为例,目前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以及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 “三城一区”,不仅是首都创新资源的新布局,也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自2009年7月启动建设以来,未来科学城一期集聚了神华、国网、商飞等15家央企,在新能源、智能电网、民用飞机等领域布局集团直属或二级研发机构,15家央企下属80余家研究院、科技型公司入驻运行。这让未来科学城在低碳环保、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领域优势突出,涌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目前已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2564件、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9项。并转换科技成果75项,其中40余项已见到显著经济效益,2017-2020年规划推动20项成果转化,其中13项在昌平区实施。通过提供服务保障、创建宜居环境,未来科学城打造首都特色国际人才社区,开通科研人才落户和职称评定直通车,成为汇集近万名科研人员的人才高地。

昌平区还云集了40多所大专院校,其中沙河大学城作为重点功能区,是北京的高等教育新中心。区内拥有包括国家级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100多家各类科研机构以及3万多名科技人员。“十二五”时期,新建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23个、工程技术中心59个,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启用。

与此同时,昌平区的双创基础环境建设也位于北京市前列,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全国创业先进城区,全国首个双创社区落地回龙观。同时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和信用促进协会,建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昌平站、中关村生命科学联合创新服务平台、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和区域科技人才库。

有学者认为,将人才培养、双创活动与技术研发、科技服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科教融合模式,不仅符合昌平区建设“国际一流科教新区”的目标定位,也更加明确了昌平区在首都发展新格局中的位置。

为科技创新营造优越环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全面启动,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城市内部功能重组优化,为昌平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了发展新契机。

一方面,作为首都的西北门户、辐射前沿,昌平区在京津冀总体布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也是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之间的必经之路,有利于昌平充分发挥区位、空间、产业、生态等优势,在更大空间尺度中提升优化自身城市功能。另一方面,作为首都重点新城,昌平区在承接中心城区核心功能转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昌平推进产业升级、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供机遇。同时,作为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和首都科教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昌平区承担着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任务,在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存在巨大潜力和空间。endprint

2002年,高德公司在昌平区成立,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地图内容、导航和位置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地图数据制作,拥有多个甲级测绘资质,790万公里的导航道路数据,400多条道路属性信息,超过13000平方公里的三维数据模型。

企业负责人介绍,在高德创立初期,昌平区政府有关部门、园区管委会通过小额度创新发展资金、产业孵化资金以及在房租、人才、落户、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企业解决了部分生存保障问题。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建设、研发投入、行业准入、人才引进、办公场地等困难,有关部门也多次到企业走访调研,解决相关问题,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根据第三方统计,目前,高德地图用户已超过7亿,市场份额32.9%,开放平台已为30多万款APP提供位置服务,全球日均响应定位请求超500亿次。

可见,地区科创能力与产业素质的提升除了企业自身的内部自觉创新,也离不开良好的科创环境与不断改善的创新机制。近两年,昌平区围绕自身功能定位,在挖掘科教资源潜力的基础上,出台系列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对科技功能区建设、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以及科技创新服务做出战略部署。通过制定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昌平区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及《昌平区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产学研及成果转化、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根据数据统计,“十二五”时期,昌平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累计投入约2.32亿元,支持项目约900個,惠及400多家企业。技术交易额实现五连增,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保持全市前列。可充电脑起搏器、MBR污水处理设备等国际领先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和产品相继涌现。

从昌平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未来将继续发展壮大科技服务业,保持其构建地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核心引领地位;拓展信息服务业,吸引中关村国家创新核心区新技术、新成果等优质资源向昌平区聚集;优化商务服务业与金融服务业,近一步扩大规模,形成特色化创新发展。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信息覆盖应用、金融保障支持、商务融合渗透、流通高效链接,以及积极培育新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最终在昌平区形成创新融合、高端集聚、集成应用、高效辐射的发展模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昌平区科教生产性
07、08合刊
06、07、08合刊
05、06、07、08合刊
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亟需优化
北京市昌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昌平区1—4月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探讨昌平地区气候特征及其雾霾成因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