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荒漠人工释放银狐的存活力观察

2017-11-16 05:41王长命张金宝庄光辉乌吉斯古椤杨成新李保尔贾举杰
野生动物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银狐沙鼠鼠类

王长命 张金宝 庄光辉 乌吉斯古椤杨成新 李保尔 陈 卫 贾举杰

(1.内蒙古阿拉善盟草原工作站,阿拉善左旗,750306;2.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草原工作站,阿拉善左旗,750300;3.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阿拉善左旗,750300;4.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北京,10004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阿拉善荒漠人工释放银狐的存活力观察

王长命1张金宝2庄光辉1乌吉斯古椤3杨成新1李保尔1陈 卫4贾举杰5*

(1.内蒙古阿拉善盟草原工作站,阿拉善左旗,750306;2.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草原工作站,阿拉善左旗,750300;3.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阿拉善左旗,750300;4.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北京,10004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银狐;天敌防控;阿拉善荒漠;控制鼠害

为研究人工饲养释放的银狐(Vulpesvulpes)在阿拉善荒漠的存活力状况,考察利用银狐控制荒漠草原鼠害的可行性,2006年10月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兰布和沙漠上释放了11只人工饲养的成体银狐,性别为5雄6雌,均为饲养2 a的成年银狐。随后对释放银狐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大范围的追踪调查,同时也对作为银狐的主要食物的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及银狐的存活数据一直追踪到2015年。结果表明释放的人工饲养银狐在阿拉善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可以很好地存活,温暖的气候和充足的食物可能是主要原因。但由于银狐不畏惧人类,频繁袭击牧民饲养的家禽和羊羔而遭牧民反对,在释放后的半年之内多被当地牧民捕杀。因此,若在本地区推广释放人工饲养银狐来控制荒漠鼠类的话,尚需当地牧民在利用草场规模和生产意识上的转变,方能实现控制荒漠地区鼠害的初衷。

中国是世界上草地面积大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天然草地4×109hm2。近年来,由于草场过度利用,天然草场遭受大面积的鼠害,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和发展,同时,鼠类还传播多种鼠源性疾病[1]。阿拉善荒漠草场害鼠多从4月开始活动频繁,危害多种沙生灌木和荒漠植被,严重发生区洞群地面覆盖率高达46%,是造成本区域草场退化、沙化的主要因素之一[2]。

目前,我国草原鼠害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手段为主[3-4],但化学防治会带来对环境的鼠药残留污染,因此,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采用化学防治之外的鼠害控制方法。在这个背景下,鼠害不育控制[5-6]和生物控制法[7-9]也开始应用。其中,采用鼠类捕食性天敌控制鼠类也得到越来越多相关人员的关注。

捕食风险会影响栖息地鼠类的种群动态[10-12],当捕食风险存在时,动物会选择相对安全但觅食效益较低的地点觅食,觅食活动方式的时间格局也会因捕食风险而发生改变,如水生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某些陆生动物昼行性与夜行性活动的转换、月光回避等[13]。高数量的布氏田鼠(Lasiopodomysbrandtii)集群会招致更大的被捕食风险[14],该结论也在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上被验证[15]。同时,觅食地的质量也影响着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并且直接决定了动物种群的续存[16]。生境条件的差异对小型兽类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而人为干扰有明显影响[17]。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研究人员开展了利用鹰架控制草原鼠害的研究[18]。发现设置鹰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草地鼠害具有良好的控制成效。宋文韬等[19]研究了内蒙古草原上鹰隼类的数量与害鼠密度的关系,发现害鼠密度的持续增加,鹰隼类的数量呈经典的S型增长。草原上除了鹰隼类之外,鼬科(Mustelidae)动物和狐狸也是鼠类的主要捕食者。例如在内蒙古草原区,野生狐狸的主要食物是鼠类。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也开始探索借助狐狸控制鼠害[20],并认为野生沙狐(Vulpescorsac)对新疆的草原鼠害具有显著控制效果[21]。银狐原产于西伯利亚东部,是赤狐(Vulpesvulpes)在人类饲养和培育条件下产生的毛色突变种,可以在人工条件下大量饲养繁育。王振龙[20]等在实验室内开展了银狐气味对鼠类行为的影响实验,也未涉及野外研究。2007年,徐光青在新疆牧区,也开展了释放银狐来控制新疆草地鼠害的探索性工作[22],但受条件限制,没有进行后期的观察和追踪。其后有关释放银狐后其生存能力及其控制鼠害的成效则未见报道。为配合农业部实施的提高鼠害生物防治比例的政策举措,减少化学药物使用的战略,农业部分别在内蒙古草原的几个地点试行释放银狐的实验,由于阿拉善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被选为银狐释放的代表性样地之一。为此,作者于2006年10月,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荒漠生态系统中开展了释放银狐(人工饲养)、并考察其生存力及控制荒漠鼠害成效的可行性研究,以探索阿拉善荒漠地区鼠害天敌防控的新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本研究项目组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养殖场购置了11只成年银狐,银狐的年龄均为2岁左右,性别为5雄6雌。此次购置的银狐经过3个月的驯化后,在吉兰泰镇哈图呼都格嘎查(N39°31′,E105°33′,海拔1 050 m)一次性定点释放。哈图呼都格嘎查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3 293 h,≥10℃的有效积温达3 661.6℃,年均气温8.6℃,年均地温10.5℃,无霜期160 d,年均降水量104.7 mm,年均蒸发量3 005.2 mm,年均风速3.6 m/s,地带性土壤为灰棕荒漠土。

释放地仍居住着零散的牧民,且家中长期饲养山羊、绵羊、狗、鸡和骆驼等家畜。人工释放后银狐存活状况的调查,主要通过对释放区域牧民的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来完成。释放后的2006年10~12月逐月统计,2007年每半年统计1次,2008~2015年每年统计1次(记录遇见的银狐只次数)。由于银狐毛基色为黑色,根据这个形体特征,牧民很容易辨认,并将银狐和本地的野生沙狐和赤狐区分。

鉴于鼠类是银狐的主要食物,对荒漠地区的鼠类资源也进行了调查。2009~2011年7~8月,采用标准夹线法调查样地鼠类数量动态[1],通过放置200鼠夹进行标准夹线采样调查,设置2条夹线,样线间距离为50 m,每条样线放置100鼠夹,夹距为5 m,以花生米和胡萝卜为诱饵,夹线的占地面积为5 hm2(标准夹线布夹密度为40夹/hm2),连续放置3 d,每天早晚各检查1次,每次检查均收取夹线捕获的鼠类[19]。对捕获的鼠类在熏蒸灭蚤后进行编号,进行常规生物学测量和解剖。主要记录种类、性别、体重、体长、胴体重、繁殖参数,胃内容物的食物组成等,依次对应个体编号收存。体长测量精确到0.001 m,体重、胴体重称量采用便携式电子天平,称量精确度为0.1 g。文中社群结构数据和种群性比数据来源于夹线数据[5],数据统计分析采用软件SPSS19.0来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对牧民的走访调查(2次/月),记录银狐活动数据(表1)。银狐在释放后,迅速在草场上扩散,最远记录的扩散距离为70 km,野外释放的银狐存活状况良好,刚释放时基本都在释放点周围,为此作者还为其进行了补水,到第3天释放点附近还有5只逗留,其他个体已陆续散去,到第6天只剩1只在释放点停留。表1记录了以每2个月的间隔累计在野外观察到的银狐总只次数,释放后的第1个月,共发现银狐25只次,随后的11~12月,统计到银狐19只次,释放的半年后,即2007年1~6月,统计到银狐24只次,2007年下半年锐减到3只次,其后在2008、2009年遇到过1只次,之后一直追踪到2015年,但此6 a间在阿拉善地区再未有银狐的目击记录。

表1 阿拉善荒漠中人工释放银狐的活动情况追踪

Tab.1 The encountered records of released Vulpes vulpes in Alxa Desert

因银狐的野生种赤狐的活动范围非常大,针对此类动物的调查,GPS项圈和GPS卫星定位数据通常效果很好,但一般成本昂贵,目前仅用于国内珍稀动物的调查研究中。此外,红外夜视仪监测也是常用的监测方法之一,但同样存在红外夜视仪观察视野非常小,覆盖面积有限的问题。为此,除项目组成员在固定时间调查取样之外,还动员培训牧民参与银狐存活的调查(约200牧民参与银狐的存活调查和野外追踪),项目组在释放地段的多个地点进行了布点调查。在调查现场,按照结构式访谈对重点牧民进行访谈(访谈之前,将此次评估的目的、意义及方法等内容解释给被访问对象),被调查者回答问题,项目组调查人员完成访谈的答疑、记录、资料处理[23-24]。

根据项目组成员对银狐的追踪以及对当地牧民定期调查访谈的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来看,这些银狐并不畏惧荒漠中的牧民和牧点,反而经常在牧民民房附近活动。在银狐释放4个月后(2007年开春不久),有牧民陆续反映银狐袭击家禽家畜,最开始是袭击牧民饲养的鸡,后来发展成为袭击羔羊及弱畜。这真是始料未及。此现象在释放后的追踪中才首次发现,在已有的释放银狐的报到中,尚未有过类似的银狐袭击家禽和羔羊的报道[21-22]。从2007年3~6月,共有银狐袭击鸡23起,袭击羊15起(依据牧民反映)。银狐袭击事件损失虽然部分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补偿,但因牧民家禽和羊羔频繁被袭击,应牧民要求,相关部门最终同意对有袭击行为的银狐进行捕杀。2007年3~6月,共射杀银狐5只(表1),被捕杀的银狐几乎占释放银狐总数的一半,其后野外能遇见的银狐数量大大减少,有关银狐袭击家禽家畜的现象也随之骤降。截至2015年,本次人工饲养释放的银狐在野外的自然寿命已经达到了12 a,而狐狸通常的寿命为10~15 a,自此,除了人工捕杀的5只银狐之外,作者认为其余的6只放养的银狐应该全部自然死亡,因此终止了跟踪调查和研究。

在自然界中,除了食物因素之外,冬季温度和隐蔽条件是野生动物存活的关键因素[25]。而在阿拉善地区沙丘起伏,灌木众多,银狐本身缺乏天敌,具备良好的隐蔽条件,因此本研究集中分析决定释放动物存活的另外2个因素:食物和温度。为分析银狐在本地区的存活情况,作者采集了本地区2005~2011年冬季的平均温度,从表2可见,阿拉善荒漠最冷月(1月)的平均温度在-10℃左右,12月和2月月均温度都在-10℃以上,而10~11月、3月的月均温度都在0℃以上,整体上冬季气温比较温暖,不会对银狐的野外生存产生威胁。

表2 2005~2011年度阿拉善荒漠冬季月平均温度(℃)

Tab.2 Average monthly winter temperature in Alxa Desert from 2005 to 2011

*注:10.5±1.3表示10月平均值±方差

*Note:10.5±1.3 means the average ± standard error in October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赤狐在野外的主要食物为啮齿动物,也捕食一部分鸟类,而释放的银狐也有捕食鼠类的记录[20,22]。在阿拉善荒漠地区,鸟类数量整体上偏少,其野外自然食物以鼠类为主。为考察释放地区银狐的食物资源状况,作者于2009~2011年在乌兰布和沙漠(银狐释放地区)开展了标准夹线调查[19],以摸清本地区的啮齿动物资源,从而进一步分析银狐的生存力状况。为此,作者设置30多个调查样地,每年夹日数总量达到10 000夹日,获取了本地区啮齿动物群落的结构数据(表3)。

表3 阿拉善荒漠地区鼠类群落结构数量比例(%)

Tab.3 The composition of rodent community in Alxa Desert from 2009 to 2011

*注:35%表示2009年大沙鼠占鼠类群落比例的35%

*Note:35% meansRhombomysopimusaccounts for the composition of rodent community in 2009

从表3可见,阿拉善荒漠生态系统中,鼠类群落结构比例以沙鼠类为主,大沙鼠(Rhombomysopimus)、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和长爪沙鼠占绝对优势,成为银狐在野外的主要食物。此外,小毛足鼠(Phodopusroborovskii)、三趾跳鼠(Dipussagitta)也是主要鼠种。此外,据文献记载该地区还分布有蒙古黄鼠(Spermophilusdauricus)、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alaschanicus)和长耳跳鼠(Euchoreutesnaso)、肥尾心颅跳鼠(Salpingotuscrassicauda)等。这些鼠类中跳鼠和黄鼠冬眠,而沙鼠类冬季都不冬眠,沙鼠作为本地区的主要优势鼠种,其不冬眠特性成为银狐冬季食物匮乏期的主要食物来源。宛新荣等[26]研究人员对同一地区鼠类结构的调查研究结论也跟本文的结果基本一致。

3 讨论

在荒漠生境中,啮齿动物不仅对不同干扰条件的适应性较强,而且对资源利用存在较大程度的趋同性。在不同干扰条件下啮齿动物的生态位宽度会随着不同季节的变化出现明显的改变,同样,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分化随着不同生态季节的变化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春、秋季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低,分化程度高,秋季较春季略强,夏季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高,而分化程度低[17]。大沙鼠是中亚荒漠区的重要建群鼠种,大沙鼠为建立定居点而挖掘复杂的洞穴系统,生活在此洞穴系统内的一个家族通常由2~3代大沙鼠组成。大沙鼠采食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柽柳(Tamarixchinensis)等植物,强烈影响荒漠植物的发育和外貌,以及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7]。

有研究表明,天敌对鼠类家群的攻击有显著的选择性,往往倾向于选择捕食效率最高的方式[14]。例如李亚衡等[15]发现大鵟(Buteohemilasius)明显偏好攻击洞群数量高的鼠类洞群,而杜桂林等[9]在同一地区也发现,鼬科动物艾鼬(Mustelaeversmanii)也倾向于挖掘集群数量高的鼠类家群,并认为天敌动物的存在影响到鼠类的最优化集群和分群扩散等行为。宋文韬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鼠类天敌在鼠类密度处于中低条件下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控制草原鼠害,但随着鼠类密度的持续增加,天敌密度增长达到一个稳定的平台期,对高密度的鼠害控制还存在限度[19]。徐光青[22]认为,经过野外驯化的银狐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持续巩固无鼠害示范区的灭鼠效果,达到持续控制鼠害的目的。从本文的分析来看,因阿拉善本地温度和食物条件均适合银狐生存,故可以在阿拉善通过银狐控制鼠害,推测其跟银狐饲养地(宁夏回族自治区)与阿拉善气候环境非常接近有关。阿拉善地区冬季温暖,最冷季气温一般不超过-10℃(表2),沙丘起伏,很多梭梭林地和白刺(Nitrariasibirica)沙丘,可以给银狐提供良好的隐蔽场所。同时,一方面得益于当地牧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加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加强管制,牧民缺乏远程捕杀性武器,这也是银狐得以生存的因素之一。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9]、呼伦贝尔[26]的典型草原区,冬季气候严寒,降水量较多,鼠类以布氏田鼠、达乌尔鼠兔(Ochotonadauurica)和长爪沙鼠为主。而内蒙古西部与东部的情况迥然不同,除了温度之外,西部地区丰富的鼠类资源也是本地区的特点之一,阿拉善的鼠类结构主要以大沙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三趾跳鼠和小毛足鼠为主[28]。从表3可见,本地区的鼠类以沙鼠等大中型鼠类为主,且冬季不冬眠造成冬季食物资源充足也是银狐在严酷冬季存活下来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释放银狐控制荒漠鼠害的探索性研究依然存在挑战,其主要原因在于银狐不畏惧人类,喜欢在牧民房屋附近活动并捕杀牧民的家禽和羊羔,影响牧民的收入和生计,令牧民产生强烈的厌恶情绪和捕杀行为;此外银狐的购置成本费用较高(每只2 500元左右),直接导致释放银狐控制荒漠鼠害成本的增加。一般认为,野生动物放归自然之前,应该做一些针对性的驯养实验,释放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来逐渐适应新的环境、熟悉隐蔽场所和食物分布,逐渐转变食物以逐渐适应释放地食物资源和气息环境,在动物释放后,并增强野外的生存能力[28-29]。石全华[30]研究在东北虎(Pantheratigrisaltaica)分布区引入梅花鹿(Cervusnippon),后者在应激、采食和行为上的适应,都会在起初的10 d内完成,表现为初期的波动和逐渐适应、稳定的特征,更严格的监测和人工干预都会出现在这个阶段。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银狐释放前需要加以训练,避免其捕食牧民家畜的行为,如果此问题不能解决,利用银狐控制草原鼠害则不能持久,因为该方案与散落在阿拉善荒漠中的牧民利益存在较大的冲突。若以长远眼光来看,推行大牧场制度也是荒漠草原草场利用管理的必然趋势,如果荒漠草场实现集中化的大牧场制度,将牧民的零散资源集中起来,减少银狐与牧民的利益冲突,届时采用银狐控制荒漠鼠害的瓶颈问题也可能迎刃而解。但是银狐毕竟是赤狐在人类饲养条件下培育出的新品种,能否视作可释放的同一亚种,有待进一步考证和试验研究。

致谢:野外调查得到了内蒙古草原动物生态研究站的协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1] 张知彬,王祖望.农业重要害鼠的生态学及控制对策[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2] 陈善科,保平,庄光辉,等.阿拉善荒漠几种主要害鼠的生态危害及防治对策[J].草业科学,2000,17(5):18-20.

[3] 张美文,王勇,李波,等.化学灭鼠对长江流域农区鼠类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3,23(2):320-329.

[4] 李生庆,张同作,张西云,等.高原鼢鼠对D型肉毒毒素的敏感性测定及小区防治试验[J].野生动物学报,2016,37(1):20-24.

[5] 邹永波,王安蕤,郭聪,等.EP不育剂对莫氏田鼠种群繁殖的控制效果[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6):506-508.

[6] 张金宝,王长命,庄光辉,等.炔雌醚对长爪沙鼠种群数量和性比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6,35(1):62-65.

[7] Norrdahl K,Heinilä H,Klemola T,et al.Predator-induced changes i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individual quality ofMicrotusvoles:a large-scale field experiment[J].Oikos,2004,105(2):312-324.

[8] 边疆晖,曹伊凡,杜寅,等.艾美耳混合球虫对高原鼠兔致死毒力的初步研究[J].兽类学报,2011,31(3):299-305.

[9] 杜桂林,洪军,王勇,等.布氏田鼠秋季家群数量与捕食风险的关系[J].动物学杂志,2016,51(2):176-182.

[10] Caraco T.Time budgeting and group size:a test of theory[J].Ecology,1979,60(3):618-627.

[11] Tamarin R H.Biology of new worldMicrotus[M].American Society of Mammologists.Stillwater,1985.

[12] 刘季科,苏建平,刘伟,等.小型啮齿动物种群系统调节复合因子理论的野外实验研究:食物可利用性和捕食对根田鼠种群动态作用的分析[J].兽类学报,1994,14(2):117-129.

[13] 路纪琪,张知彬.捕食风险及其对动物觅食行为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4,23(2):66-72.

[14] 贾举杰,李锋,倪亦非,等.大鵟对不同数量布氏田鼠越冬洞群的选择偏好[J].动物学杂志,2015,50(5):795-800.

[15] 李亚衡,曼丽,洪立国,等.大鵟对长爪沙鼠秋季的集群捕食策略[J].生态学报,2017,37(3):1021-1026.

[16] 王征,张旭晖.野生动物觅食地选择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4,33(11):3150-3156.

[17] 傅和平,武晓东,杨泽龙.阿拉善地区不同生境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研究[J].兽类学报,2005,25(1):32-38.

[18] 宛新荣,石岩生,萨仁花,等.人工鹰架对草地鼠类防治效果的观察[G].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2006 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19] 宋文韬,王也,赛那,等.典型草原区鹰隼类密度对啮齿动物密度的数值响应[J].动物学杂志,2016,51(4):529-535.

[20] 王振龙,刘季科.银狐气味对根田鼠繁殖和觅食的影响[J].兽类学报,2002,22(1):22-29.

[21] 徐光青.草原野生沙狐对鼠害影响的研究[J].新疆畜牧业,2012(3):62.

[22] 徐光青.银黑狐野外驯化控制草原鼠害的方法[J].新疆畜牧业,2007(增刊):35-36.

[23] 胡文举.湖北省应对洪涝灾害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及对策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24] 贾举杰,王也,刘旭升,等.基于农牧民响应的阿拉善荒漠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研究[J].生态学报,2017,37(17):5836-5845.

[25] 蒋志刚.动物行为学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27-232.

[26] 宛新荣,霍英军,陈立军.呼伦贝尔草原啮齿动物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1:85-105.

[27] 乔洪海,刘伟,杨维康,等.大沙鼠行为生态学研究现状[J].生态学杂志,2011,30(3):603-610.

[28] 武晓东,付和平.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的啮齿动物群落[J].动物学报,2005,51(6):961-972.

[29] Root R B.The niche exploitation pattern of the blue-gray gnatcatcher[J].Ecological Monographs,1967,37(4):317-350.

[30] 石全华.长白山地东北虎猎物恢复——梅花鹿重引入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6.

Vulpesvulpes;Predator control;Alxa desert;Rodent pest

Survivability of Released Domestic Vulpes vulpes in Alxa Desert in Inner Mongolia

Wang Changming1Zhang Jinbao2Zhuang Guanghui1Wujisi Guluo3Yang Chengxin1Li Baoer1Chen Wei4Jia Jujie5*

(1.Alxa Grassland Station,Alashanmeng,750306,China;2.AlashanzuoqiGrassland Station,Alashazuoqi,750300,China;3.Bureau of Government Offices Administration of Alashanzuoqi,Alashazuoqi,750300,China;4.College of Life Science,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5.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logy,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85,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survivability of released silver fox(Vulpesvulpes)in the Alxa Desert in Inner Mongolia,an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ilver fox to control pest rodents on desert grassland,11 adult silver foxes(5 male and 6 female)were released into the wild in October 2006.These foxes had been raised in Ningxia since 2004.We monitored the released foxes together with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rodents,the main prey of foxes,until 2015.The released silver foxes survived well.Warm weather and sufficient food probably contributed to their survival.However,since these silver foxes were not afraid of humans and constantly attacked poultry and lambs,most of them were killed by herdsmen within one half year after their release.If silver foxes are to be released to control desert rodents in this area,the awareness of local herdsmen on meadow utilization should be change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ntrol of desert pest rodents.

稿件运行过程

2017-02-20

修回日期:2017-06-29

发表日期:2017-11-10

Q958.1

A

2310-1490(2017)04-550-06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No.201203041)

王长命,男,53岁,高级畜牧师;从事草原鼠虫害监测与防治研究。E-mail:nmamcyzzb002@163.com

*通讯作者:贾举杰,E-mail:jiajujie06@163.com

猜你喜欢
银狐沙鼠鼠类
银狐家的100个锦囊
你越追,它越远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天津七里海湿地鼠类十年变化
高雅之银狐犬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打赌
可怕的习性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
银狐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