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围塘虾蟹贝分区循环水养殖新模式构建

2017-11-16 05:37徐继林徐善良王春琳
中国水产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养殖区增氧机微藻

文/徐继林 徐善良 王春琳

海水围塘虾蟹贝分区循环水养殖新模式构建

文/徐继林 徐善良 王春琳

本文讲述一种滩涂贝类与虾蟹分区养殖的海水围塘系统,这种系统使虾蟹养殖区域(亦即饵料微藻培养区域)跟贝类养殖区域相对隔离开来,并通过增氧机人工造流等管理给贝类养殖区域连续供给微藻饵料,避免了阴雨天贝类生物量比较大时水体中饵料微藻全被消耗,保证了整个养殖期滩涂贝类都能获得足够饵料,同时保证了虾蟹养殖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环境。

目前海水养殖围塘中,大多以虾、蟹、贝混养为主,虾、蟹类产量占25%~30%,其他70%~75%的产量来自于贝类养殖。如何充分利用现存海水围塘,健康高效提高单位面积水产品特别是贝类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海洋水产养殖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浮游微藻群落作为虾、蟹、贝混养为主的海水围塘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养殖对象的健康安全性和养殖产量:一方面,虾、蟹的残饵和粪便起到肥水作用,促进了水体内微藻的繁殖,提供了养殖贝类的饵料来源;另一方面,贝类摄食了水体微藻后,降低了水体的富营养水平,保证了水体的健康安全性。有关海水围塘中虾蟹贝混养技术已有报道,如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中“一种海水池塘虾蟹贝立体化精养技术(CN101347106)”。但是,由于虾蟹贝以及饵料微藻群落都生活在一个养殖系统中,在贝类生长比较旺盛的季节遭遇连续阴雨,有可能水体中的饵料微藻被贝类全部摄食,即使天气马上晴朗起来因缺少微藻种源,水体中微藻群落也将无法迅速恢复,从而会使得贝类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同时由于饵料微藻降低水体富营养水平能力的消失,虾蟹养殖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此,我们构建了一种滩涂贝类与虾蟹分区养殖的海水围塘系统,使得虾蟹养殖区域(亦即饵料微藻培养区域)跟贝类养殖区域相对隔离开来,并通过增氧机人工造流等管理给贝类养殖区域连续供给微藻饵料,避免了阴雨天贝类生物量比较大时水体中饵料微藻全被消耗,保证了整个养殖期滩涂贝类都能获得足够饵料,同时保证了虾蟹养殖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环境。该模式已在福建、浙江多地应用与推广。现将海水围塘虾蟹贝分区循环水养殖新模式介绍如下:

一、养殖系统的布局构建

如图1所示,整个海水围塘用尼龙网隔成贝类养殖区和虾蟹养殖区两个部分,贝类养殖区占总围塘养殖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养殖贝类的涂面水深控制在50cm~70cm。虾蟹养殖区同时具备贝类饵料微藻群落培养功能,水深大于1m。

虾蟹养殖区域靠近贝类养殖区域一边安置叶轮式增氧机,在增氧的同时能够产生足够的水流,增氧时水流方向流向贝类养殖区;在该增氧机的斜对角安置一台人造水流相反方向的增氧机,根据围塘面积大小,可使用1.5kw~3kw的增氧机,以保证开机1h左右可以使整池水流动充分。

在虾蟹养殖区域设置进排水闸门,闸门进水口设置防害网,网孔径小于4mm,当围塘水环境不能满足虾蟹或贝类养殖时能够及时换水并阻止自然海区中其他生物及杂物进入。

用来分隔贝类养殖区和虾蟹养殖区的尼龙网大部分网孔控制在2mm~3mm,一方面防止养殖虾蟹从虾蟹养殖区进入贝类养殖区钳食贝类,另一方面可以保持虾蟹养殖区和贝类养殖区水体的相对独立。同时,在靠近增氧机增氧时的水流方向,留出不大于2m宽度尼龙网网孔为4mm~5mm,方便开动增氧机时虾蟹养殖区的水流快速进入贝类养殖区。另外,在虾蟹养殖区叶轮增氧机外围2.8m~3.2m半径处增加网孔2mm~3mm的阻拦虾蟹用尼龙网,防止增氧时飞转的叶轮伤害到养殖虾蟹类,也防止养殖虾蟹类随水流冲击到分隔网上进入贝类养殖区。所有分隔网、拦虾网和防害网均高出最高水面30cm。

贝类养殖区设置有宽20cm~30cm深10cm~20cm深的槽沟,可以将该养殖区再分隔成不同的区域,一方面便于养殖户在日常管理涂面行走时不会踩到养殖贝类,另一方面不同养殖区块可以养殖不同物种的滩涂贝类便于日常管理和分不同物种分别收获。

图1 虾蟹贝分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构建

二、种苗投放

在我国东南沿海,该围塘养殖系统内养殖贝类主要为泥蚶、毛蚶、青蛤、缢蛏等,近几年增加了硬壳蛤、菲律宾蛤仔等。养殖蟹大多为三疣梭子蟹、拟穴青蟹,养殖虾主要为凡纳滨对虾、脊尾白虾等。

以20亩海水围塘为例,4亩左右作为贝类养殖区。若养殖缢蛏,在每年4月~5月份,贝类养殖区每亩投放体长2cm~2.5cm、体重3000粒/kg~5000粒/kg、壳不破碎、健壮、闭壳迅速、大小均匀的缢蛏苗40kg左右;若投放泥蚶、青蛤、毛蚶等其他双壳贝类,以缢蛏投放量为参考,一般每平方米投放250粒、壳长1cm左右的贝苗。在虾蟹养殖区,5月前后当水温稳定达到18℃左右时,每亩投放4万尾~4.5万尾、体长1cm左右的凡纳滨对虾苗;7月凡纳滨对虾起捕后投放体长3cm~4cm、体重100只/kg~200只/kg的三疣梭子蟹大规格苗2000只/亩~2500只/亩;7月中旬投放体长大于5cm脊尾白虾抱卵亲虾2kg/亩~2.5kg/亩。

三、管理措施

1.本文未提及的管理方式均按照常规虾蟹贝养殖方式进行。

2.水体藻群预培养:贝苗投放一般先于虾蟹苗投放。整个池塘在经过常规去污、暴晒、消毒后,在贝苗投放前,虾蟹养殖区提前进水30cm~40cm,水面不宜过高,以刚满过贝类养殖涂面为佳,以免影响贝苗投放管理。每亩投入1kg~2kg尿素、0.1kg~0.2kg磷酸二氢钾、0.5kg市售氨基酸复合肥,对虾蟹养殖区水体微藻饵料群落进行预培养,当水色呈现淡茶色后陆续投放贝类苗种和虾苗。

3.饵料投喂:贝类养殖区不投放任何饵料和肥料。虾蟹养殖区针对不同养殖物种,主要投喂相应物种的商用配合饵料,蟹类养殖期间同时也可投喂部分冰鲜饵料,这些饵料在保证养殖虾蟹生长足够的营养外,其残饵和粪便可以作为饵料微藻的营养盐,满足养殖贝类的饵料需求。

4.进排水管理:养殖前期不换水,每天加入5cm~10cm新鲜海水;当虾蟹养殖区水位高于1m后根据透明度、水色、有机物含量等进行换水,换水量每天保持10%~15%,不要太多,一方面保持虾蟹养殖区水质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要保证藻类繁殖需要的足够营养。当中后期发现水体老化,水体颜色一直呈现蓝绿色则适当增加换水量,若后期换水量增加,可在刚换水后向虾蟹养殖区域施入适当的氮肥和磷肥补充饵料微藻繁殖所需营养。切忌直接往贝类养殖区域添加肥料。

5.增氧机管理:开动增氧机的时间一是看贝类养殖区水色,二是看虾蟹养殖区养殖生物的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前期每天上午开动增氧机一次即可,每次开机要保证整池水流动充分,并保证关机前贝类养殖区水色跟虾蟹养殖区水色接近。当后中期虾蟹生长到一定大小,每天需要在中午和后半夜开动增氧机,并适当延长开机持续时间。而当出现养殖虾浮头或者贝类养殖区透明度大于50cm时需立即开动增氧机,一方面补充溶解氧,一方面对贝类养殖区补充饵料微藻。

6.网片清污:每隔半个月对本系统中所有尼龙网上粘附物进行清理,以保证所需水体的流动交换足够顺畅。

四、模式优势

与现有大部分虾蟹贝混合养殖方式相比,本文构建的虾蟹贝分区循环水养殖系统在保持了原有养殖方式的所有优点的基础上,还具有一下明显的优势:

1.叶轮式增氧机功能:一是给虾蟹养殖水体增加溶解氧;二是给贝类养殖区输送饵料微藻。

2.合适网孔的分隔网功能:一是避免养殖虾蟹对养殖贝类的钳食;二是将整个池塘分隔成相对独立的贝类养殖区和虾蟹养殖区。由于虾蟹养殖区同时具备贝类饵料培养的功能,可保证在任何气候条件下虾蟹养殖区的饵料微藻不可能被贝类消耗尽。而以前养殖体系中,贝类养殖区和虾蟹养殖区公用同一水域,在贝类生长旺盛的季节一旦遭遇连续阴雨,有可能整个水体中的饵料微藻均会被贝类全部摄食,即使天气再晴朗起来因缺少微藻种源水体中微藻群落也将无法迅速恢复,从而将在相当长的时期抑制贝类的正常生长。

3.围塘分区优势:以前的虾蟹贝混养技术中,由于各类生物混养在同一水体中,在生存空间和溶解氧上造成直接竞争,需要加大换水量来保持较好的水质;另一方面虾蟹的残饵和排泄物会直接沉降覆盖在贝类所生活的底泥上,造成底泥发黑,严重的因产生大量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即使有些养殖户大量使用底质改良剂,有时也无法避免贝类的大面积死亡。本模式中贝类养殖跟虾蟹养殖区相对分开,所有投饵施肥均在虾蟹养殖区完成,完全避免残饵排泄物对底部养殖贝类的伤害,可使贝类产量大幅度提高。

五、绩效分析

该模式从2013年开始在福建、浙江部分养殖场进行应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例如2016年在福建省宝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近100亩养殖围塘进行凡纳滨对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和缢蛏的混合养殖,其中4/5面积进行虾蟹养殖,1/5面积进行缢蛏养殖,按照总面积折算,平均收获凡纳滨对虾176kg/亩,产值6280元/亩;收获脊尾白虾141kg/亩,产值7050元/亩;收获三疣梭子蟹雄蟹18kg/亩,产值540元/亩,膏蟹34kg/亩,产值5170元/亩;缢蛏养殖区191kg/亩,按照总面积折算产值8910元/亩,总计全年总产出27950元/亩。而采用常规混养技术养殖的对照围塘全年总产出为19690元/亩,其中蟹类总产出5240元/亩,跟本模式相差不大;但凡纳滨对虾和脊尾白虾产量分别为112kg/亩和107kg/亩,虾类总产出仅9320元/亩,与本模式收益相差甚远;特别是缢蛏养殖区产量为1431kg/亩,而且规格偏小偏瘦,单位价格平均相差1.35元/kg,所以按照总面积折算缢蛏产值仅为5130元/亩。可见,本生产新模式既可提升养殖产品品质,又可提高亩产值8260元,经济效益显著。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猜你喜欢
养殖区增氧机微藻
碳酸酐酶胞外酶影响下的岩溶湖泊微藻碳汇研究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代食品运动中微藻的科研与生产
江苏近海紫菜养殖区的空间扩张模式研究
长荡湖围网养殖区长时序时空演变遥感监测
精养渔池增氧机的合理设置
池塘养鱼如何选择适合的增氧机
秦皇岛筏式养殖对水动力和污染物输运的影响
常用类型增氧机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技巧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增氧机“智能开关”的制作